望謨縣第三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望謨縣第三小學位於蟠桃街道甘萊村平壩組,背靠巍峨的天馬山,碧波蕩漾的王母河三面環繞而過。
學校簡介
學校創建於1987年,前身為「平郎小學」,學校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甘萊村群眾子女、進城務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家庭經濟以打工收入為主,大部分經濟困難,留守兒童[1]占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隨着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原學校已不能容納越來越多的進城務工和易地扶貧搬遷子女入學需求,加之原校址作為望謨縣南互通高速匝道必經之路,所以老校區在歷經31年的風雨歷程之後,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2018年9月10日,在望謨縣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學校搬遷到了新校區辦學。學校現有35個教學班,學生1799人,來自高車、平郎安置點新市民學生714人。在職教師106人,其中女教師50人(含校醫1人),中共黨員35人。教師崗位合格率100%,是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敬業精神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學校占地面積68畝,建築總面積25251平方米,生均圖書59冊。建有教學樓3棟,學生公寓樓2棟,膳食樓1棟,風雨體育館[2]和圖書館合併1棟,足球場、籃球場一應俱全,整體布局合理美觀,水墨情懷詩詞文化校園風格初步成型。
教育教學
隨着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子女的大量融入加上生源結構的複雜,望謨三小教育教學質量與縣城兄弟學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們有信心把差距逐年縮短。2020年獲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目前各功能室已經建成正常投入使用,開設有德育、藝術、語言、體育、科技、棋藝、實踐、心理等8個類別共30餘個社團,教師和學生參與率100%。我們將懷着感恩之心,以鄉村學校少年宮為依託,不斷探索育人之路。
獲得榮譽
在各屆班子的正確領導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望謨三小近五年獲得如下各級各類表彰:2017年10月獲望謨縣第三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小學組團體總分第五名;2018年5月獲望謨縣第三屆「校園杯」中小學足球聯賽小學組季軍,2018年6月獲望謨縣「優秀少先隊大隊」榮譽稱號;2019年1月州教育局、州詩詞楹聯授予「詩詞校園」稱號,2019年4月獲望謨縣第四屆中小學「校園杯」足球聯賽小學男子組組織獎,2019年9月獲望謨縣「黨建統領·教育立縣」先進集體,2019年10月獲望謨縣「迎國慶·誦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歌唱大賽第三名,2019年11月獲望謨縣第四屆少先隊鼓號隊展演比賽組織獎;2020年8月獲首屆貴州·黔西南青少年藝術盛典暨望謨縣新市民·追夢橋文藝展演活動優秀展演隊伍,2020年11月在「十三五」教育項目規劃實施中,被評為「先進集體」,2021年1月獲全州「五好」基層關工委稱號,2021年3月獲望謨縣第六屆中小學「校園杯」足球聯賽小學男子組「組織獎」,2021年3月獲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12月在望謨縣「規範化家長學校」教學工作評比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2021年12月在望謨縣「全國規範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試驗區」被評為「家長學校示範校」。
回首走過的歷程我們同勉共慰,展望美好的明天我們信心十足。三小全體教師將一如既往地秉承教育初心,帶領學生追逐夢想高歌前行,全體師生會把領導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視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用好資源、謀好出路、後發趕超的精神將鼓舞我們不斷探索,辦好教育回報社會是我們持之以恆的目標,相信一個嶄新的、逐步崛起的望謨三小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 ↑ 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現狀及研究述評 ,搜狐,2020-07
- ↑ 室內體育館建設,比較流行的建築方式有哪些?,搜狐,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