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望遠行·繡幃睡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望遠行·繡幃睡起》

作品名稱: 《望遠行·繡幃睡起》

創作年代: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文學體裁:詞

作者:柳永

《望遠行·繡幃睡起》[2]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詞中的女主人公思念着離她而去的遠行人,與一般閨怨詩詞不同的是,這位遠行人不是去求仕、戍邊、經商,而是去「遊冶」,這就使女主人公處在更為悲慘的境地:相思之苦加上被棄之痛。

詞從「繡幃睡起」開端,寫了一整天的情況,實際是女主人公在愛人遠行後長長一段時間的縮影。看似平淡無奇,卻為下文盡情展衍留足餘地。「藻井凝塵」言室內凌亂,無心灑掃,「金梯鋪鮮」言室外冷落,無人來往,這是寫她生活的環境。「寂寞鳳樓十二」一句中的「寂寞」二字,可說是對剛才的總結,也是上片的核心。「風絮」二句以反襯的手法寫美麗的春景,與「藻井凝塵,金梯鋪鮮」形成鮮明的對比。「永日畫闌,沉吟獨倚"是她一天寂寞生活的概括,突出女主人公無心欣賞美景的心態。「望遠行」二句寫女主人公登高望遠,希望遊子會回到自己的身邊。春已歸卻不見遠人歸影,着一「悄」字,說明女主人公不知幾度登高又幾度失望,這是寂寞中的希冀與希冀後的失落,失落自然更加重了她的寂寞。

這下片自「凝睇」開端以後,先以「無計」,繼之「但……」、「空……」、「爭奈……」、「待……」,一連串行動,從紀實寫到設想,從行動寫到內心,寫出了這個女子怨而不怒、徒勞掙扎的整個過程。但這個遠行人會不會歸來呢?設若他真的歸來了,會不會因為女主人公的憔悴而動了憐愛之心從此不再去「遊冶」呢?詞結束了,女主人公的悲劇卻並沒有結束。

柳永作為一個男性詞人,極真實地寫出了被棄的善良弱女子可悲的無助的境遇,這是基於柳永對女性深切的了解和同情。

詩詞正文

譯文

從繡幃里睡醒起來,妝已殘褪淺淡,卻也無意重新打扮。天花板塵埃積聚,金飾樓梯覆蓋着苔蘚,鳳樓閨房十分的寂寞。柳絮在空中紛紛飄落,煙霧中的草叢苒苒茂盛,整天獨自倚欄深思。遙望出遠門的人,去洛陽的南面道路已是春天將盡,憂傷地盼望遠人早歸。

只有凝望,而沒有辦法消除離別的憂愁。只好暗自拋金沽酒痛飲。面對良辰美酒,徒然獨飲,無奈反倒增添眼淚,更加悲傷。待你出遊尋樂歸來,故意解開外衣,又重新系上薄紗下裳,讓你看看我瘦小的細腰,誠實的人那憔悴的模樣。

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柳永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7]

視頻

中國文學——柳永情懷
宋詞十家之柳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