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保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朝不保夕,漢語成語,拼音是zhāo bù bǎo xī,意思是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1]
成語用法
貶義。多用於處境不妙、情況危急方面。也作「朝不保暮」、「旦不保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形勢危急。
近義詞:危在旦夕、岌岌可危、朝不慮夕、朝不謀夕、氣息奄奄、奄奄一息
示例
《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建武以來,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
《舊唐書·卷一七七·崔慎由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勸解公婆爭吵》:「奴家自從兒夫出去,遭此饑荒;況兼公婆年老,朝不保夕。教奴家獨自,如何區處?」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五講》:「故中國現在受列強的政治壓迫,是朝不保夕的。」亦作「朝不保暮」。
漢·朱穆《復奏記梁冀》:「二千石牧守長吏,多非德選,貪聚無厭,遇民如虜,或賣用田宅,或絕命於簍楚之下,或自賊於迫切之求,大小無聊,朝不保暮。」
明·范受益《尋親記·發配》:「奴是荊釵裙布,受饑寒朝不保暮。」
《平妖傳》八回:「老和尚雖好,許多年紀也是風中之燭,朝不保暮。」亦作「朝不及夕」。及:顧及。
《清史稿·莊元辰傳》:「敵在門庭,朝不及夕,有深宮養優之心,安得有前席借箸之事,則蒙蔽何可滋也。」
清·田蘭芳《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公(袁賦誠)歷陳開荒投獻之由,且言兩山用兵之後,村落成墟,雖西山有數家存,皆朝不保夕。」
這通告示,轟動了整個固始城,津津樂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那時全家靠父親給人補鞋維持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住房自然不會講究。(第三段)《尋訪安徒生》(葉挺)[3]
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成語故事
故事一
周景王四年,周景王派遣使臣劉定公會見晉國上卿趙武,劉定公對當時位高權重的趙武極盡頌德,趙武就說出了這麼一番話:「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暗示了當時晉國權力鬥爭的激烈,人人自危,他自己現在只是在苟且偷生,朝不保夕啊,早上醒過來,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活着,又何談為國家做貢獻呢。
故事二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願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說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來做官。[4]
詞語分解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暉。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覆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夕的解釋 夕 ī 日落的時候:夕陽。夕照。朝(乷 )夕相處(?)。 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談。 旦朝
外文翻譯
英語 at dawn, not sure of lasting to evening (idiom); precarious state, imminent crisis, living from hand to mouth
德語 am Morgen nicht wissen, was der Abend bringt , in großer Ungewißheit leben (Sprichw)
法語 (expr. idiom.) ne pouvoir prévoir le matin ce qui adviendra le soir, se trouver dans une situation critique
參考文獻
- ↑ 朝不保夕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
- ↑ 朝不保夕介紹_歷史典故_詞典網 朝不保夕歷史詞典解釋: 早晨難保晚上能夠平安無事。形容處境困難、危急。《南齊書.蕭昭胄傳》:「建武以來,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明.高明...
- ↑ 朝不保夕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朝不保夕的解釋:[be in a precarious state]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命運如何。形容形勢非常嚴峻,很難維計,在線詞典。
- ↑ 朝不保夕 .漢辭網[引用日期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