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鮮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朝鮮薊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朝鮮薊(拉丁學名:Cynarascolymus L),菊科菜薊屬植物。

朝鮮薊原產地中海沿岸,中國主要在上海浙江湖南雲南等地有少量栽培。喜濕潤氣候,耐輕霜,忌乾熱。直根系,肉質,主根入土深,側根長,多分布在20~40厘米土層。莖直立,一年生為短縮莖,第二年現蕾後莖節伸長。成株高1~1.5米。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朝鮮薊

拉丁學名:Cynarascolymus L

科:菊科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分布區域:南歐及中亞細亞尚有野生種、法國栽培最多、雲南有栽培

目:菊目

別稱:菊薊、菜薊、法國百合、荷花百合

界:植物界

屬:菜薊屬

種:朝鮮薊

形態特徵

直根系,肉質,主根入土深,側根長,多分布在20~40厘米土層。莖直立,一年生為短縮莖,第二年現蕾後莖節伸長。成株高1~2.5米。有灰白色蛛絲狀絨毛。植株的地上部分,每年自櫱芽自行更新。基部葉呈蓮座狀生長,披針形大而肥厚,6葉前為全緣,6葉後為羽狀深裂,9葉後羽狀深裂並有粗鋸齒。抽薹後葉互生,中上部葉漸小。無葉柄,葉背被稠密茸毛。

頭狀花序,總苞卵形或近賕形,總苞片光滑,硬革質,基部肉質 (即可食部分),花全部為管狀花,紅紫色。

果為瘦果,橢圓形,褐色,冠毛剛毛狀。干粒重40~50克,發芽力約7年左右。

生長習性

朝鮮薊喜冬暖夏涼氣候,耐輕霜,忌乾熱。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粘壤土。花蕾發育時期忌乾旱,要求陽光充足。

分布範圍

南歐及中亞細亞尚有野生種,意大利栽培最多,雲南有栽培。我國主要在上海、浙江、湖南、雲南等地有少量栽培。

繁殖栽培

洋薊種植在我國比蘆筍起步較晚,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產品屬於全部外銷型市場,所以洋薊的種植基地建設,應該以其加工條件為前提。

加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直接加工成可供出口罐頭成品,二是加工成用於生產罐頭的初級產品鹽漬洋薊花苞。第一種形式,需要在洋薊基地500公里以內建立具備加工條件的加工廠。第二種形式,需要在洋薊基地附近,具備簡單的洋薊鹽漬加工和儲存能力。

洋薊基地建設要考慮到收穫期間加工環節的運轉,種植時要求交通方便,地塊成方連片,如果面積能達到5000以上,就應考慮加工廠的建造,以保證產品品質,長途運輸、加工環節的成本。

北京益農高科公司在開發洋薊基地建設的過程中,參考國外種植模式,結合國內種植的成功經驗,在品種引進、基地規劃、技術指導、外貿訂單、產品調運的落實、配套服務等環節,做好組織、協調,取得良好的效果。

種子發芽適溫20℃,植株生長最適溫13~17℃,高於34℃生長受抑制,低於3~4℃停止生長。能耐-2℃暫時低溫,氣溫低於-7℃即凋萎。營養生長期及抽薹現蕾期要求陽光充足,苗期遮光處理有提早抽薹現蕾的現象。宜選肥沃疏鬆、排水良好、持水力強的壤土或黏壤土栽植。生長期不耐澇。抽花莖現蕾期如遇乾旱要灌水方能豐產。

種子繁殖

南方溫暖地於9月播種,10月苗高約10厘米以上,有4~6片真葉移植大田。長江流域及以北的地區,冬春季於保護地育苗,4至5月定植大田,至第二年春現蕾收穫,如苗期採取黑膜遮光處理,則當年初秋能抽薹現蕾採收。

朝鮮薊種子皮厚且堅硬,播種前宜進行浸種催芽處理。方法是將種子放於55℃溫水中浸種,並要不斷攪動,至常溫後再浸泡12~16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洗後用濕布包起放在20℃條件中催芽至露白。可用72孔穴盤或6厘米見方的營養土方育苗,每土方或一穴放已露白的種子一粒,用細砂土或蛭石蓋種。苗床溫度保持在25℃左右,當外界氣溫穩定在17℃時,幼苗有5~7片真葉,帶土定植大田。幼苗3~5片真葉時可用黑膜適當覆蓋

南部溫暖地區,於9~10月選擇健壯母株掘取其分櫱;把大的分櫱苗連根直接定植於大田,小苗按15厘米見方種於苗床培育,至翌春3月帶土定植大田,冬季寒冷地區要採取防凍措施。北部寒冷地區,在秋末霜凍前,將母株連分櫱苗、根群一起掘出,假植於預先挖好的壕溝內。壕溝的寬度約l.3米,深1.5米,挖起的溝士培於壕溝的北面。假植的深度以剛埋過植株生長點為度,一株緊挨一株碼密假植,嚴冬前再饊上一層潮土。看氣溫情況上面覆蓋草簾防凍,早春氣溫轉暖時要經常檢查放風,勿使溝內溫度過高,晴天溫暖及時揭去覆蓋物。露地土壤解凍後可掘出,分株定植,大約至7月抽薹現蕾陸續採收。

種植方法

地看地力情況施基肥:種植密度,作包溝寬1.5米的畦種單行,株距100厘米,每公頃植6000株。邊種邊澆定根水。眷植的在定植後連續中耕2次,以提高地溫,促進緩苗和根系發育,用種子育苗的在株高孔厘米左右時追施複合肥一次,每公頃用複合肥300一450千克。開始現蕾時,追施人糞尿,可促進花蕾生長。採花苞期每隔15一20天追尿素,每公頃用300千克,每次追肥均要澆水。抽花莖期防乾旱。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防病蟲害

小地老虎:溫暖地區常於4月份發出,要做好預測預報,於小地老虎三齡幼蟲前用90%敵百蟲800一1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藥劑於無雨的夜間噴霧。

蚜蟲:全年都會發生,初發現時即用樂果、抗蚜威等藥劑噴灑,於抽花莖現蕾前進行,連續噴3次。

根腐病發生於雨水多的年份,主要症狀是根部腐爛變黑,繼而植株萎蔫倒伏。土法防治是用刀切去腐爛的根部,用農用硫酸鏈黴素塗抹後再用於鬆土墊塞在切面。

越冬保護

在暖地如雲南,冬季能在露地越冬。為多年生作物。但茌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冬季需加保護措施方能安全越冬。京郊採取冬前培土,澆透水再培土,再澆一凍水後培厚土,上蓋稻草。

溫暖地區朝鮮薊可為多年生植物,在花苞或葉片收穫後即將表土扒開,在距土面以下10厘米處刈斷花莖殘茬,再將土蓋平,然後將割下的莖葉覆蓋於上。不宜齊土面割莖葉,以免發生過多而細弱的分櫱芽,影響下年的產量。至10月上旬,每株選留最粗壯的分櫱芽一個,其餘刪除,除下的芽可供繁殖新苗用 (每公頃的分櫱芽可栽5公頃地)。到冬季需培十防寒越冬。宜用傾斜式的培土法,即在植株南面向陽面低培土,背陽面高培土,阻擋北風並利於採光增溫。

適時採收

一般現蕾後10~15天採收,首次采苞宜提前2~3天,以促進次級花蕾的生長。

採收標準:花苞已充分生長而花瓣尚未開展,外觀花苞不開裂,鱗狀片排列緊密,抱合成心臟形或拳狀,有光澤,基部外層萼片欲開未開。大小因用途而異,作為鮮食上市的花苞,小的重200~250克,大的重400~450克,加T罐頭用的一般要求重50~100克。

採收應在早晨進行,用剪刀從蕾苞下方剪下。每公頃產7500~15000千克。

供制酒藥用莖葉的採收:溫暖地一年可收兩季,上半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採收,下半年11月至12月上旬採收。以上半年產量較高。平均每公頃產葉片22500千克,最高可達37500千克左右。

留種

留種株宜集中種植,花期防雨、放蜂。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朝鮮薊花蕾的總苞片及花托可作為蔬菜來食用,根部可作為藥物,有增強肝臟機能及利尿作用。

朝鮮薊的花蕾營養豐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水分86.5%,蛋白質2.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9.9克,維生物A160國際單位,維生素B10.06毫克,維生素C0.08毫克,維生素11毫克,鈣51毫克,磷69毫克,鐵1.1毫克。葉片含菜薊素 有治療慢性肝炎和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莖葉經軟化後可作菜煮食,味清新。醫藥上已利用莖葉加工制助消化片劑和開胃酒。供食部分為花蕾的總苞和花托部位,有似板栗的香味,可鮮食,制醬,作湯料或加工成罐頭。世界上朝鮮薊罐頭年需求量10萬噸以上。朝鮮薊的萼片還以製成蜜餞。

藥理活性

朝鮮薊內含多酚類、黃酮類、萜類、菊糖及天門冬酰胺等物質,是一種高營養的保健蔬菜,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抗微生物、降壓、補腎功效。此外,常食可保護肝腎,增強肝臟排毒功能,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氨基酸代謝及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消化不良、防止便秘、保護心血管等作用。

1 抗氧化、保肝

朝鮮薊中多酚類化合物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質。Antonio等測定了朝鮮薊提取物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能力,還原三價鐵離子的能力等,結果表明朝鮮薊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宋曙輝等對朝鮮薊提取物進行體外抗氧化實驗,結果表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存在劑量依賴效應。

2 降膽固醇、保護心血管

大量研究表明,朝鮮薊提取物能通過降低人體內膽固醇和內源性甘油三酯來調節人的脂質代謝。膽汁是消除膽固醇的主要途徑,朝鮮薊提取物能通過促進膽汁分泌,降低人體肝臟和血清中的膽固醇含量。同時,許多研究顯示朝鮮薊提取物能直接作用於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3 抗微生物

Zhu等的實驗研究證明,朝鮮薊的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抗微生物活性,提取物對7個桿菌屬及4種酵母菌和4種黴菌的抗菌活性最強。其中綠原酸、洋薊素、木犀草素-7-芸香苷和木犀草苷較其他化合物的活性相對較強,且抗真菌活性較抗細菌活性更強。

4 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朝鮮薊提取物能明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其機制是促進膽汁分泌。Kraft研究證實,朝鮮薊提取物有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的功效。此外,朝鮮薊還能提高腸蠕動,促進腸壁收縮,使腸中物質能較快運送,從而達到預防便秘、排毒養顏、排出肝腎積毒和利尿通便的作用。

5 其他作用

朝鮮薊葉曾用於治療高尿酸血症和痛風。Sarawek等研究結果表明其機制是朝鮮薊葉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使尿酸水平降低。Gurel等用朝鮮薊提取物餵養經氯化鎘處理的大鼠,為期4周,實驗結果顯示朝鮮薊提取物對鎘誘導的睾丸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且能降低細胞中NO產生並維持至正常水平。

食用價值

烹調朝鮮薊,通常都用蒸煮的方式。以下是一種烹調方法

先把大蒜去皮切片。

把朝鮮薊底部的幾片葉片撕走,把蒜片夾在其他的葉片之間。

把新鮮的檸檬片放在朝鮮薊的底部,並用細綿繩把朝鮮薊和檸檬片縛在一起。這除了作朝鮮薊的調味以外,亦可防止朝鮮薊被燒焦。

把調味料(如:鹽、洋莞荽等)及橄欖油混和好,放在鍋里煎煮一會,才把縛好的朝鮮薊放進去。

加入清水(約是油的四、五倍),再把鍋蓋蓋好,把朝鮮薊蒸煮。

蒸好後,朝鮮薊應該會由新鮮的綠色轉為煮好的黃綠色(像酸菜一樣的色)。這時可以上碟。

在一般的意大利菜,普遍只會吃洋薊的花蕾,但其實其葉片亦可吃,但沒有其花蕾的美味。另外,上碟時不一定要把線拆走,因為有餐廳會把洋薊保留烹煮時的式樣上碟,但亦有把繩拆走才上碟的。另外,亦有把洋薊混合芡汁一起煎煮的。

洋薊通常都會與水果一起煮,例如:檸檬或草莓等。

花蕾食用時,放入沸水中煮25~45分鐘,至萼片易撥開時取出,剝下苞片,將總花托切片,將兩者放入盆內,撒入精鹽醃片刻,撈起稍擠去水分,拌以調料,製成色拉。或拌以雞蛋、澱粉等製成的漿,放油鍋炸至表面金黃色,撈出瀝油,蘸花椒鹽食用,都具獨特風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