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蘭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蘭芽野生灌木,長於向陽山坡,穀雨前後,樹枝上長滿紅黃相間的嫩筍芽,掰下後涼水下鍋煮熟、漂洗、浸泡三天左右,以不苦為度。本品切碎涼拌、炒肉、做餡、炒米飯其香味無比。它的藥理功效能清熱解毒,強筋壯骨,增進食慾。春季採集加工後,冷藏備用一年四季皆為鮮品。

  • 中文學名 ;木蘭芽
  • 拉丁學名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別 稱 :木力芽木樂芽葉子芽
  •  :植物界
  •  :無患子科

植物簡介

欒樹早春的嫩芽,又叫木欄芽或木欄菜。欒樹種子成熟後自然脫落,部分種子發芽後長成小欒樹,所以有欒樹的地方,就分布着大量的野生欒樹種群,欒樹芽很象香椿芽,采後其它部位會再長出新芽,採摘野生欒樹芽一般不會影響欒樹的生長。鮮嫩的欒樹芽采後並不能直接食用,一般的做法是先用開水煮一下,在涼水中浸泡3-5天,中間換幾次水,浸泡後的木蘭芽沒有什麼苦味、香脆可口,有嚼勁,農家院常用的吃法是涼拌。浸泡後的木蘭芽可以在冰箱中存放幾個月之久。 [1]

得名原因

相傳當年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帶兵征戰被困在今北京的靈山地區,彈盡糧絕,花木蘭萬分焦急,在山間走來走去,舉目望去,山巒相連,不知何時可以闖出大山。忽然,一片片紅紅的欒樹葉印在花木蘭眼前,她順手摘下一片,放進嘴中,有些淡淡的苦澀,兩天後,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反應,於是,召集將士採摘,並將採摘的欒樹葉用開水煮一下,放進泉水中浸泡兩日,苦澀的味道去除了,用鹽水給將士們拌成涼菜,解救了斷糧的將士們,為紀念花木蘭,人們將欒樹葉稱之為「木蘭芽」。 [2]

食用方法

木蘭芽,加工簡單,製作方便,但採摘難度大。木蘭一般和叢生的荊棘、灌木混交,聚集處不是陡坡就是峭壁,只有強壯勞力方能取之,加上只能采芽不能毀林的約束,再就是你爭我搶,搶在前邊的有收穫,落在後邊的就容易「破空」──白跑一趟,所以,木蘭芽的價值不低就在於它的勞動含量高。 采木蘭芽有很強的季節性,北方,穀雨前後正當時,最晚不過小滿。採回的木蘭芽,梗金黃,葉金紅,嫩生生的,質量最高。早采,浪費資源,晚采,老得不能吃。

木蘭芽屬甜菜類,不苦,略帶澀味。採回上開鍋炸(方言:開鍋煮),炸好撈出,用涼水泡,泡至24小時,一天內至少換三次水,除掉澀味,便成了毫無怪味的所謂甜菜。

食用歷史

欒樹的嫩芽,可食用,早已成為京西名牌野菜──木蘭芽。京西木蘭芽分布廣泛,其中齋堂川最多。木蘭芽能吃是齋堂川勞動人民的一大發明,木蘭芽好吃早被京西人民廣為實踐,名聲越來越大,已被大小飯店所接納,野菜成了老闆們賺錢的一道「名菜」。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