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木姜子根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Litsea euosma W.W.Smith.)、毛葉木姜子(Litsea mollis Hemsl.)等的根。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味辛,性溫。歸胃、肝經。具有溫中理氣,散寒止痛的功效。治療胃脘冷痛,風濕關節酸痛,瘧疾,痛經等病症。[1]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辛、溫。
歸經
胃、肝經。
功效
溫中理氣,散寒止痛。[2]
主治
治療胃脘冷痛,風濕關節酸痛,瘧疾,痛經。
相關配伍
- 治心胃冷氣痛:木姜子根21克,吳茱萸根30克,蛇參30克,隔山撬30克,算盤子根24克,硃砂蓮15克。共研成粉,泡酒服,每日1次,每次15—30克;另取茴香蟲粉兌酒服。(《重慶草藥》)
- 治風濕關節冷痛:木椒子根60克。煨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泡酒,3-10克;研末,每次0.2-0.5克。
使用注意
熱證禁用。
禁忌
熱證禁用。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挖,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清香木姜子落葉小喬木,高10m。幼枝有短柔毛;頂芽圓錐形,外被黃褐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7-14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略圓,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被疏柔毛,中脈稍密。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常4個簇生於短枝上,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綠色或黃白色,橢圓形,長約2mm;能育雄蕊9,花絲有灰黃色柔毛,花葯4室,皆內向瓣裂。果球形,直徑5-7mm,先端具小尖頭,成熟時黑色;果柄長4mm,果托不增大,有稀疏短柔毛。花期2-3月,果期9月。
毛葉木姜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m。幼枝灰褐色,密被短柔毛,老時脫落;頂芽圓錐形,鱗片外面有柔毛。葉互生或聚生於枝頂;葉柄被白色柔毛;葉片長圓形橢圓形,長4-12cm,寬2-4.8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僅中脈疏被柔毛,下面綠白色,密被白色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於短枝上;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被裂片6,黃色,寬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絲有柔毛;退化雌蕊無。果球形,直徑約5mm,果托很小,成熟時藍黑色,果梗長5-8mm,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 生于山地闊葉林中濕潤處。
-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常綠闊葉林緣或次生闊葉林中。
相關論述
《重慶草藥》:「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