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棉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棉根

中文名稱:木棉根

科:木棉科

綱: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屬:木棉屬 Bombax

種:木棉 B. ceiba

木棉根中藥名。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的根或根皮。分布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散結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胃痛,赤痢,產後浮腫,瘰癧,跌打扭傷。

形態特徵

木棉又名:英雄樹紅棉斑芒棉斑芒樹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白色,幼樹的樹幹通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狀複葉,小葉5-7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或漸狹,全緣,兩面均無毛,羽狀側脈15-17對,上舉,其間有1條較細的2級側脈,網脈極細密,二面微凸起;葉柄長10-20厘米;小葉柄長1.5-4厘米;托葉小。

花單生枝頂葉腋通常紅色有時橙紅色,直徑約10厘米;萼杯狀,長2-3厘米,外面無毛,內面密被淡黃色短絹毛,萼齒3-5,半圓形,高1.5厘米,寬2.3厘米,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二面被星狀柔毛,但內面較疏;雄蕊管短,花絲較粗,基部粗,向上漸細,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外輪雄蕊多數,集成5束,每束花絲10枚以上,較長;花柱長於雄蕊。

蒴果長圓形,鈍,長10-15厘米,粗4.5-5厘米,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柔毛;種子多數,倒卵形,光滑。花期3-4月,果夏季成熟。[1]

植物種屬

木棉科植物木棉。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1700m以下的乾熱河谷、稀疏草原、雨林溝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

藥用價值

一、

功能: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散結止痛。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胃痛,赤痢,產後浮腫,瘰癧,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浸酒搽或搗敷。

藥理作用:抗炎及抗肝損傷作用。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祛風利濕,通經舒絡。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

臨床應用:治療食管癌。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關節炎:木棉根30-60g。水煎或浸酒服。(《福建藥物志》)

2、治胃痛:木棉根或樹皮30g,兩面針6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跌打扭傷:木棉鮮根皮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采,以秋、冬季采者質佳。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或剝取根皮,曬乾。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的片塊狀,厚1-2cm,寬1-4cm。根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切麵皮部棕色,木部淡紅色,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根皮呈長條形,彎曲,內卷,內表面紅棕色。味淡,微澀,嚼之有粘性。以外表面灰棕色、內表面紅棕色、無雜質者佳。[2]

二、

拼音Mù Mián Gēn

出處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根或根皮。

化學成分根含蛋白質、脂類、鞣質、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澱粉、膠質等。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收斂止血。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赤痢,瘰癧,跌打扭傷。

①《嶺南採藥錄》:"煎服治痰火,瘰癧。"

②《中藥新編》:"根皮:收斂止血,治赤痢。"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④《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接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浸酒搽。

複方治跌打扭傷:木棉鮮根皮浸酒外搽或搗爛外敷。(《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木棉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木棉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木棉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