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瓜樹下(王世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瓜樹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木瓜樹下中國當代作家王世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木瓜樹下

老家村口的鹼畔上長棵文冠果,別名木瓜,老百姓俗稱木瓜樹。這棵木瓜樹見證了村中五百多年的蒼桑巨變,自己也隨着歷史地變遷,載入史冊。

木瓜樹由誰種植,已無法考證。很早以前與木瓜樹關聯的事情,因歷史久遠,加之無人記載而漸漸被人遺忘。但上世紀以來發生的故事,依然鮮活,而且有很多是我耳聞目睹的。

小時候聽老年人講,上世紀三十年代,區公所辦公時,就派出瞭望哨,在木瓜樹上「望風」,當時木瓜樹被人們稱為消息樹。我的家鄉是1935年解放並建立共產黨組織的革命老區,有時候區公所轉移到村里活動,為防止敵人襲擊,辦公時就派出瞭望哨爬上樹幹"望風",一旦發現陌生人進村就立即報告,採取應對措施,確保黨組織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從三十年代中期至1949年全國解放,黨組織和工作人員在村里活動期間,沒有遇到任何危險。特別是1947年夏,胡宗南的部隊進攻陝北,路過村里,並在村里宿營,由於情報準確,黨組織及時轉移,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村裡的土地改革也是在這棵樹下動員展開的。當年在木瓜樹下,黨組織召開群眾大會,宣傳了上級指示,安排分配土地。之後,隊長帶着會計和群眾一起,持着人字形的拐尺,一塊一塊地丈量分地。獲得土地的群眾,臉上綻開了久違的笑容。

上世紀中葉後,木瓜樹下的故事也變得多而活躍起來。木瓜樹見證了合作化的全過程,村裡的新鮮事也是從這裡集中和分散傳播的。

每天生產隊岀工前,隊長就站在木瓜樹下大聲呼叫社員集合,社員們聽到通知後,就放下手中的活計,應着隊長的呼叫聲集中上工。人武部門為每個村的民兵連培訓了司號員後,出工時間一到,司號員就站在木瓜樹下吹響岀工號,從此,隊長出工的呼叫聲也被軍號代替,上工的集合聲也多了幾分"洋味"。再到後來,有了高音喇叭,上工、開會的集合令,也就由木瓜樹下的高音喇叭發出了。

木瓜樹下也是村中老年人聊天乘涼的定點之地。只要天氣好,不岀工的老年人,就聽着上工的集合聲,不約而同地來到樹下,開始每天的"新聞聯播"。諸如誰家的母豬下了幾個仔,誰家婆媳鬧矛盾了,誰家兒媳生了個胖娃娃,毛主席發岀最新指示了,要深挖洞,廣積糧,美國人在越南打仗了……內容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家裡買了收音機的老人,也就興致勃勃地提着收音機來到木瓜樹下,小心翼翼地打開收音機,讓大夥聽新聞、賞歌曲,大家也要議論一番國家科技進步快,驚訝新的社會好,讚嘆收音機比神話傳說中的順風耳還厲害,北京說話,坐在木瓜樹下也能聽得到等等。當然也有對新科技成果產生懷疑的老人,有一年村里買了台抽水機,有的老人怎麼也不相信抽水機能揚水,在木瓜樹下聊天時,議論紛紛,說什麼自古水往低處流,溝里的水怎麼可能抽到高處,年輕人瞎花錢了。第二天現場觀看了抽水成功,老人們又驚呼,現在的社會"日怪了",水也能往高處流。

隨着時間地推移,木瓜樹下的故事也悄悄地發生着變化,木瓜樹台也不知不覺少了幾分喧囂,隊長的上工呼叫聲也漸行漸遠了,偶爾集會,通知也被電話和微信所代替。老年人在樹下的"新聞聯播"內容也發生了變化,話題變為家鄉發現了大氣田、大煤田、大油田了,誰家買了車,誰家電視效果好,誰家搬遷到城裡住了,誰家子女上了大學、考上了研究生,誰的手機功能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陝北能源大勘探,經濟大發展,油、氣、煤田大開發,循環利用,風電機遍布鄉間,翼翅隨風翩然。公共汽車也開到村里,木瓜樹下變成了公交站,特別是現代家用電器、信息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新一代的老人,也變成知識型和快樂健康養老型群體了。木瓜樹下老人們集會的間隔越來越長,人數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短,老人們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了。

木瓜樹下每年最熱鬧的是元宵節。毎年農曆大年三十晚上,木瓜樹下就照例懸掛一盞四鄉八鄰都能看得見的燈籠,鄉親們自豪地誇耀,木瓜樹下的燈籠最明亮,光線照射的最遠。陝北的傳統燈籠與眾不同,既不是圓形,也不是紅色,而是木製方形,框架上貼上紅紙,寫上賀年的小楷對聯,四麵糊上白色麻紙,貼上"明燈高照"的剪紙紅字,內放一盞麻油燈,從年三十點至元宵節。春節期間村民喜歡在木瓜樹下鬧社火,不管社會如何變化,甚至在戰爭年代,每逢元宵佳節,倩女靚男穿着社火服,和着鑼鼓聲,聚集到木瓜樹下,扭秧歌、耍獅子、跑旱船、踩高蹺、唱酸曲……,未婚男女也不失時機,對意中人拋岀繡球。

自從我記事起,木瓜樹由村中我叫三爺爺的老者管理。說是管理,其實木瓜樹不需要澆水,也不剪枝,只是防止果子未熟時小孩侵害。我的這位三爺爺,因是獵手,又有支土槍,所以我們同輩人都尊稱其"槍手三爺"。三爺曾經擔任村裡的護林員,每天早上斜挎着獵槍,哼着信天游,到山間護林,晚上歸來背上必定多個獵物。因為他經常打獵,雖然不咋管理木瓜樹,但小孩子們也不敢隨意上樹,直到果子成熟了,三爺一聲令下,膽大的小孩就上到木瓜樹上採下果子,三爺把果子分給各家嘗鮮。三爺上了年紀後不出工勞動了,就成為木瓜樹下的常客,並且喜好喝老茶,來時帶壺老茶悠哉悠哉地品着,還熱情地用茶招待過往行人,一起聊天敘舊……

光陰不居,時代變遷,但我對木瓜樹的感情久藏更濃,木瓜樹下發生的故事歷久彌新。今年春天回老家

,來到樹下,我發現木瓜樹已列為陝西省一級古樹名木,並掛牌、圍欄,還有幾個遊人正在拍照留念曾經進入無數人的生活,見證了時代巨變的木瓜樹,也把歲月的滄桑鐫刻在我的年輪中。[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