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莓

中文名 木莓

拉丁學名

Rubus swinhoei Hance

別稱 覆盆、黑刺莓、烏藨子、樹莓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木莓 (Raspberries)是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又名馬林、覆盆子、樹莓等,為多年生小灌木。其果實酸甜可口,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E、SOD、Y-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對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及增強免疫力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果實除鮮食外還可製成速凍果實、果汁、果酒和果醬等食品,是國內近年興起的第三代水果之一。

信息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薔薇目

科 薔薇科

屬 懸鈎子屬

分布區域 溫帶、寒帶

形態特徵

木莓一般高2-3m。幼枝綠色,有白粉,有少數倒刺。單葉互生;葉柄長3-4.5厘米;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近圓形,直徑5-9厘米,呈掌狀深裂。

花兩性;單生於短枝的頂端,花萼宿存,卵狀長圓形,萼裂片兩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直徑2.5-3.5厘米;花梗長2-3.5厘米;雄蕊多數,花絲寬扁;花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數,具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徑1.5-2厘米,紅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4米;莖細而圓,暗紫褐色,幼時具灰白色短絨毛,老時脫落,疏生微彎小皮刺。單葉,葉形變化較大,自寬卵形至長圓披針形,長5-11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至淺心形,上面僅沿中脈有柔毛,下面密被灰色絨毛或近無毛,往往不育枝和老枝上的葉片下面密被灰色平貼絨毛,不脫落,而結果枝(或花枝)上的葉片下面僅沿葉脈有少許絨毛或完全無毛,主脈上疏生鈎狀小皮刺,邊緣有不整齊粗銳鋸齒,稀缺刻狀,葉脈9-12對;葉柄長5-10(15)毫米,被灰白色絨毛,有時具鈎狀小皮刺;托葉卵狀披針形,稍有柔毛,長5-8毫米,寬約3毫米,全緣或頂端有齒,膜質,早落。花常5-6朵,成總狀花序;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均被1-3毫米長的紫褐色腺毛和稀疏針刺;花直徑1-1.5厘米;花梗細,長1-3厘米,被絨毛狀柔毛;苞片與托葉相似,有時具深裂鋸齒;花萼被灰色絨毛;萼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毫米,頂端急尖,全緣,在果期反折;花瓣白色,寬卵形或近圓形,有細短柔毛;雄蕊多數,花絲基部膨大,無毛;雌蕊多數,比雄蕊長很多,子房無毛。果實球形,直徑1-1.5厘米,由多數小核果組成,無毛,成熟時由綠紫紅色轉變為黑紫色,味酸澀;核具明顯皺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範圍

產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生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或生溪谷及雜木林下,海拔300-1500米。

生長環境

木莓的生物學特性樹莓同大多數懸鈎子屬植物一樣,為叢生,無主根,根系分布較淺,春季由根或根頸下部發出萌芽。當年生枝條綠色,被有蠟粉,節間長4-5厘米,2a生枝結果後自然枯死,除黑樹莓個別品種無刺外,其它品種枝條上常密生皮刺或刺毛。葉色濃綠,有的葉背呈銀白色,嫩葉為紫紅色,多為三出羽狀複葉,葉柄長7-8厘米

木莓通常生于山區、半山區的溪旁、山坡灌叢、林緣及亂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燒山後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長茂盛,性喜溫暖濕潤,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強,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紅壤、紫土等較好。

懸鈎子屬介紹

屬中文名:懸鈎子屬

屬拼音名:xuangouzishu

屬拉丁名:Rubus

中國植物志:37:10

描 述:Rubus L. 懸鈎子屬,薔薇科,約500種,廣布於全球,主產地為北溫帶,我國約150種,南北均有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尤盛,有些種類的果可食,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為覆蓋植物。灌木,直立或攀援狀,常有刺;葉為羽狀或指狀複葉,稀單葉而分裂;花兩性,單生或排成聚傘花序、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白色,有時粉紅色;萼5深裂,宿存,常有等數的附萼;花瓣5,下位;雄蕊多數而分離;心皮數至多個,有胚珠1顆,成熟時聚集於花托上而成一漿果狀聚合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