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薯寬窄雙行起壟種植及配套全程機械化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木薯寬窄雙行起壟種植及配套全程機械化技術針對木薯傳統等行距種植拖拉機[1]難以不壓薯跨行和對行作業,機械收穫斷薯多、損失大、生產成本高,且土壤板結嚴重影響木薯產量等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

一、技術名稱

木薯寬窄雙行起壟種植及配套全程機械化技術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針對木薯傳統等行距種植拖拉機難以不壓薯跨行和對行作業,機械收穫斷薯多、損失大、生產成本高,且土壤板結嚴重影響木薯產量等問題,研究形成的技術體系。通過該技術,實現了以90馬力拖拉機為動力的木薯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了機械化施肥起壟、聯合種植、封閉除草、秸稈粉碎還田和挖掘收穫等機械作業時拖拉機輪距與木薯行距的有效匹配及對行作業問題;通過起壟種植,較傳統非起壟種植顯著提高土壤疏鬆度,避免堅實板結土壤在收穫時對木薯造成的擠壓而非正常斷薯損失,並且有利於大幅降低收穫機的挖掘阻力;起壟種植創造了一個特定的梯形土壤空間而使木薯塊根更加聚集,可顯著提高收穫的明薯率;同時起壟種植獲得的疏鬆土壤環境,也有利於木薯根系膨大而高產穩產。實現了木薯生產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耕種收各環節設備作業銜接配套、全程高效高質量低成本生產。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寬窄雙行起壟種植模式:起梯形大壟,壟面寬90-110cm,壟底寬180cm,壟高25-30 cm;每個大壟種植2行木薯,壟內行距50-60 cm,鄰壟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每公頃種植木薯株數約16000株;

2.木薯機械化種植技術:採用專用施肥起壟機按前述標準起壟並壟上施肥,針對開杈品種和直杆品種,分別使用預切式木薯聯合種植機、實時切種式木薯聯合種植機進行種植,並在植後10天左右木薯[2]苗萌芽出土前使用大容量噴杆式噴藥機封閉除草;

3.木薯秸稈高效還田技術:木薯挖掘採收前,使用仿壟形木薯秸稈粉碎還田機全部乾淨處理木薯秸稈,注意常規秸稈粉碎還田機對壟溝內木薯秸稈無法有效粉碎殘留多將嚴重影響木薯機收效果;

4.木薯機械化收穫技術:採用振動鏈式木薯挖掘收穫機或側輸出式木薯聯合收穫機(需配備木薯收集轉運車)挖掘收穫木薯,收穫機作業幅寬130cm、對行挖掘深度30cm、一次作業收穫1壟2行木薯。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木薯寬窄雙行起壟種植及配套全程機械化技術」2021年被遴選為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2016年以來在廣西、廣東、海南、雲南等省市多地進行示範、推廣,獲得良好效果。2016-2020年,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湛江試驗基地,採用該技術小面積實收畝產均在2500千克以上,最高達到3200千克,連續5年畝產超過2700千克。2017-2020年,在廣西北海市進行大面積生產示範,平均畝產為2550千克。2018年在廣東雷州市、海南省白沙縣、雲南省保山市大面積測產畝產分別為2660千克、2530千克、2420千克。目前該技術正在我國華南木薯主產區,以及東南亞、非洲種植區推廣應用。

和傳統種植相比,應用該技術可減少木薯收穫損失10%以上,木薯增產率在5%以上,全程管理減少人工成本60%以上,木薯秸稈全量粉碎還田可避免土壤板結、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不斷培肥土壤;對丘陵坡地採用起壟種植可利用壟溝分散排水防止雨季雨水過度匯集到地勢低洼造成局部大水而水土嚴重流失,有利於水土保持。

三、適宜區域

華南木薯產區,主要是木薯單作種植,間套種植需採用寬窄雙行套種模式(不起壟、平種,寬窄行規格相同,在寬行中間套作其他作物,窄行不套種),以及國外主產區。

四、注意事項

1.對株形偏大的木薯品種,可適當加大株距,以獲得更合理的木薯生長空間;

2.旱季種植前可將木薯種莖浸水處理3~6小時以補充種莖中海綿體水分可顯著提高種莖抗旱能力保證出苗率;

3.如木薯生長過程大面積感染了枯萎病、花葉病等病毒性病害,不可實施秸稈還田以免再次感染下茬種植的木薯,應採用木薯秸稈粉碎收集機將秸稈粉碎收集並移除到木薯地外進行堆漚發酵處理殺滅病菌再回田;

4.在非洲新開墾的木薯地使用本技術,務必有效清除殘留的樹樁、大樹枝和石頭,保證機具作業的良好土壤條件避免非正常損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