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木賊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木賊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木賊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潮濕地、雜草地、灌木叢下及溝邊。分布於華北、華中、西北、西南及東北。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Hippochaete-hiemale(L.)Borher[EquisetJim hiemale-L.]的乾燥地上部分。李時珍釋其名曰:「此草有節,面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光淨,猶雲木之賊也。」

【藥材歷史考證】

木賊的始載本草《嘉裙本草》曰:「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叢生,每根一千,無花、葉,寸寸有節,色青,凌冬不凋。四月採用之。」《本草圖經》曰:「獨莖,苗如箭笥,無葉,長一二尺,青色,經冬不枯,寸寸有節。」李時珍曰:「叢叢直上,長者二三尺,狀似鳧茈苗及粽心草而中空有節,又似麻黃莖而稍粗,無枝葉。」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木賊相符。其中《本草圖經》所說的木賊為莖單一的植株,《嘉事占本草》所說的木賊為莖叢生的植株。

【植物形態鑑定】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0.6~1米。地上莖單一,中空,直徑6~10毫米,有縱棱18~30條,棱背上有兩列疣狀突起,表皮細胞含有大量硅質,極粗糙。葉鞘基部和鞘齒成黑色兩圈,鞘齒頂部早落而成鈍頭,鞘片背面有兩條背棱,形成淺溝。孢子囊穗生於莖頂,無柄,長圓錐形,黃褐色,具小尖頭,長7~13毫米。孢子囊橢圓形;孢子一型。孢子期6~8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厘米,直徑2~7毫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棱,棱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厘米,節上着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1]

【藥材顯微鑑定】

莖橫切面

類圓形或略扁。表皮細胞1列,外表面角質化,有疣狀突起,溝內有2列凹陷的氣孔,保衛細胞表面觀長半圓形,有放射紋理。表皮內方為皮層厚壁組織,呈楔形伸入皮層薄壁組織中,每棱間有一空腔,內皮層內外兩列,外列呈波狀環形,內列呈圓環形,均可見明顯凱氏點。維管束外韌型,排列在兩列內皮層之間,位於外列內皮層的波狀凸起內側,與稜角相對束內有一空腔。髓薄壁細胞,扁縮,中央為髓腔。

【藥材理化鑑定】

1.取本品粉末4克,加甲醇10毫升,溫浸10分鐘,濾過。取濾液1毫升,加2%三氯化鐵試劑1滴,溶液顯藍色至藍黑色。(檢查鞣質)

2.取本品粗粉2克,加甲醇10毫升,溫浸1小時,濾過。取濾液1毫升,加10%a-萘酚乙醇溶液1~2滴,搖勻,沿管壁加濃硫酸0.5毫升,接觸面顯紫紅色。(檢查糖)

3.取本品粉末2克,加甲醇20毫升,溫浸1小時,濾過。取濾液1毫升,加鎂粉少量與濃鹽酸3滴,顯紫紅色。(檢查黃酮)

4.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0克,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70毫升,回流提取4小時,回收甲醇至少量,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為對照品。取供試品溶液10ul及對照品溶液適量,點樣於同一硅膠G(青島)薄層板上(105℃活化1小時),以正丁醇-乙酸-水(4:1:5)的上層液展開,噴以2%三氯化鋁乙醇,晾乾後置紫外光燈(254納米)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

【飲片炮製】

除去枯莖及殘根,噴淋清水,稍潤,切段,乾燥。

【性能功用】

味甘、苦,性平。歸肺經肝經。散風熱,退目翳。用於風熱目赤,迎風流淚,目生雲翳。內服:3~9克,水煎服。

【附註】

置陰涼乾燥處貯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