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未到江南先一笑(王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到江南先一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國當代作家王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未到江南先一笑

這些年有空時,我總惦記着去江南,說來好笑,如還願般去了小時候的江南夢。

江南,到底在哪裡?「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的蘇杭,一定是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自然也是其中的代表;法海的金山寺所在地鎮江,太湖南北之無錫、湖州,這些肯定都是江南!而揚州,又怎能被排擠出去?江南,我頭腦中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東」地區吧。

我必須得感謝那些在我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關於江南的課本。

大概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深秋時節,涼颼颼的,我盯着書上一幅黑白插圖看了又看,那是楊梅,有葉有果,腦子裡配上了這樣的音:「我的故鄉在江南,我愛故鄉的楊梅」,然後是多年後都還記得的口裡的酸,想像着牙齒的軟,以及初學「貪婪」一詞的拼音。江南,楊梅在細雨如絲的江南!別說吃了,聽着想着,無一不是美。

後來學詩,更是對江南神往起來——

王安石蘇軾同時,他沒有蘇軾浪漫,不知抱着西子大美人入睡,可是思歸江南之心卻真切痛心:「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政治家的繞指柔,在心間,思歸江南的心間!這是五年級時候感受到的事。

接下來韓愈在我小學要畢業時說話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能讓景致超過都城長安的,除了江南的煙雨,還能有什麼!

白居易就更猛了,他自己酷愛江南,一會兒九江,一會兒蘇州,一會兒又杭州的,忙個不亦樂乎。先說《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聽聽,聽聽,春天的花枝招展,勾人魂魄,還有幾樣沒有寫到的,這是杭州西湖的春天呀。老白太愛江南了,愛他者自然也會跟他一起吟唱:《憶江南》(三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初中了,語文老師給我們補充韋莊的《菩薩蠻》,我從此幾乎就認為凡是這詞牌,就必然是關於寫江南的情物,此情狀不可自拔。誰叫這又是一個愛江南的痴人!「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至於魯迅先生的鄉土氣息的小說,那更是推波助瀾,讓我對江南膜拜,孔乙己吃的茴香豆,是我們這裡的胡豆嗎?閏土那樣的少年,是否還存在?應該會吧,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銀項圈,鋼叉,刺猹······我的媽呀!

李香君、杜麗娘(柳夢梅)、蘇小小,這些是大學時候才知道的事了。剛烈的香君,可憐的小小,她們也許都不及大家閨秀小杜這般醒悟大膽喲:「原來這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難道江南就只有小橋流水人家,就只有才子美女,斯斯文文小家子氣?

不!看下袁宏道《虎丘記》里記載的斗歌場面吧,那才叫壯哉,哈哈。現在的歌星們開個演唱會,算什麼!且看——

中秋之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這不是我們今天的天皇巨星來了萬人空巷是什麼呢?從官宦人家到平民百姓,一個個莫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在路邊擺上酒,席地而坐,從千人石到山門,密密麻麻緊挨着的市民多如魚鱗,檀木做的歌板多如山丘,酒器里的酒如雲霞奔瀉,袁宏道說得妙,這情狀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布席之初,成千上百的人唱起歌來,聲音像蚊蟲齊鳴。接下來人們用最流行的歌曲來斗高低,能搖頭踏腳按節拍唱歌的人,很快就只剩數十人了。淘汰繼續,「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這幾個人,他們一隻簫,一隻笛,一個人舒緩地敲着歌板唱起來,管樂聲和歌聲一起發出,清幽嘹亮,聽者無不陶醉。最後高潮到來,「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發,響徹雲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好個熱情坦率又可愛的蘇州人民呀。

還有還有,張岱的《西湖香市》和《西湖七月半》,誰說不是對杭州繁華進行宣傳的又一張極好的名片呢?

說不完道不盡的美麗江南。我就用熱情去一步步走近吧。 [1]

作者簡介

王琴,1979年生,重慶沙坪壩人,現居綿陽,現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