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末代皇后婉容將清朝旗袍改為民國旗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末代皇后婉容將清朝旗袍改為民國旗袍不少「甄嬛迷」在看電視劇《甄嬛傳》時,都被嬪妃們光彩奪目的打扮所深深陶醉。事實上,清初後宮的嬪妃們大多都穿得很樸素,雍正帝更是厲行節約,哪會隔三差五便賞賜那麼多上好的衣料給嬪妃們。[1]

旗袍最早的設計者是蘇麻喇姑。當初,皇太極欽點她參與開國冠服設計。於是梳着把子頭,頭戴大拉翅,身穿旗袍,足蹬「花盆底」高跟鞋的清朝嬪妃們美美地出現了.

旗袍的演變

「滿人有『旗人』之稱,所以衣服被稱為『旗袍』。他們常年居於東北,因為氣候寒冷,服裝只能採取長袍的形式。滿族婦女的鞋跟很高,最初和生活環境有關,為了躲避蛇蟲;入關後,出於審美的考慮,為了展現頎長的身姿,撐得住長袍,採用了這種『花盆底』鞋,下面的木底有十幾厘米。」張海晨說道。

旗裝的基本形態是元寶領,直腰身,寬袖籠,雙開衩,袍長及足面,顯得十分莊嚴肅穆,別以為這樣嚴謹的服裝便沒有什麼美感,馬鞍領掩頰護面,倒是起到修飾臉型的功能;而隨後出現的「十八鑲」,更是給衣服足足鑲上十八道邊,皇家氣派十足。

皇后婉容將清朝旗袍改為民國旗袍

但同樣是旗袍,為什麼《甄嬛傳》中女子所穿的是那麼肥肥大大、完全不顯腰身的一件長袍,而民國名媛所着旗袍卻是那麼曲線畢露?其實,旗袍變得修身和末代皇后婉容有關。當年,溥儀冷落婉容,加上又受日本人監視、限制,婉容只好做衣服打發時間。她嫌傳統旗袍過於寬大,便將學過的幾何原理運用到服裝上,請御用裁縫李春芳按她的意思修改,上身果然更顯風韻。

在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的旗袍館中,記者也看到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民國旗袍。這些真絲、香雲紗、織錦緞、棉布、陰丹士林布做成的旗袍,大多都是修身掐腰,即便內里加了皮草,也不會顯得臃腫;整體也素雅了許多,不似清朝繁複的裝飾鑲滾。

該館陳列研究部主任陳雨蕉告訴記者,民國初年,旗袍袖子改窄了,料子也愈發素淨,經歷了「暖袍」、馬甲、倒大袖三個階段後演變成今天的旗袍。最初因為上海的女學生提倡「男女平等」,穿着男士長袍上街,她們將花邊修飾減少,衣身縮短,這種服裝很快便受到各界女性歡迎。到了20世紀30年代,女子已經全民着旗袍了。清末旗袍裡面穿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繡花的褲腳;而到了這時,女性們在旗袍里穿着絲襪。到了40年代時,時局動亂,女子們將傳統的盤扣又改成金屬子母扣和拉鏈,顯得更加簡潔幹練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