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札(拼音:zhá)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睡虎地秦簡" ,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

引申指書信,用作動詞指書寫。又指古代的一種公文,這個意思在古籍中又寫作剳、札。

又指鎧甲葉片等片狀的東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札

拼音; zhá

注音字母; ㄓㄚˊ

平水韻目; 入聲八黠

部首; 木

總筆畫; 4+1

五筆; SNN

倉頡; DU

鄭碼; FZVV

異體字; 剳、*札

四角號碼; 4291

統一碼; U+672D

字級; 二級(編號3532)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溯源

"札" 一般被認為是形聲字,也有人認為它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作圖1,左部的"木"作形旁,"木"本為樹,引申為木片、木板;右部為"乚(yà)",它代表什麼,學者莫衷一是。有人認為"乚"僅僅是一個聲旁,是指示這個字的讀音的,沒有表義作用;也有人認為"乚"像肋骨,形體細長,於此比擬表示細長的意思。"木""乚"相合乃指細長的木板。圖2是戰國秦系簡牘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筆畫比較平直。漢代隸書(圖3、4、5)與楷書,構形皆與戰國文字無異。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側八切(zhá)

牒也。從木乙聲。

說文解字注 牒也。

段注:片部曰:牒,札也。二字互訓。長大者曰槧,薄小者曰札、曰牒。《釋名》曰: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司馬相如傳》曰:上令尚書給筆札。師古曰:札,木簡之薄小者也。

從木,乙聲。

段注:側八切。古音在十二部。

摺疊廣韻 側八切,入黠莊 ‖乙聲質1部(zhá)

札,簡札。《釋名》曰:"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又牒也,署也。側八切。六。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札 ·康熙筆畫:5·部外筆畫: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八切,音扎。《說文》:牒也。徐曰:牒亦木牘也。《爾雅·釋器》疏: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札。《中庸》方策注:簡、札、牒、畢,同物而異名。札,木簡之薄小者也。《釋名》: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請為天子遊獵之賦,上令尚書給筆札。

又甲葉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又夭死為札。《左傳·昭四年》:民不夭札。

又《釋名》:撥水之棹曰札,形似札也。

又《集韻》:一黠切,音軋。報也。

又葉側瑟切,音櫛。《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正訛》:俗作扎,非。

考證:"《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穿七札焉。"謹照原文穿改徹。"《左傳·昭二年》:民不夭札。"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