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柏榮 |
作品欣賞 |
朱柏榮,筆名原石,1963年生於浙江嘉興,著名書法家。現任思恩國際慈善基金會中國區主席,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老年健康基金管委會副秘書長,《世界知識畫報》社藝術顧問,《中國國際新聞》藝術顧問,《中國報道》藝術顧問,《人民美術》雜誌社藝術顧問,中華文化大使,國禮藝術家,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杭州東坡畫院名譽院長,杭州國立現代文化藝術院副院長,天巳歷史博物館特聘首席書法家,天巳書院執行院長,海派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杭州千島湖方臘故里書畫藝術學會名譽會長,杭州東坡地書協會名譽會長。
人物簡介
朱柏榮自幼習書,幾十年來臨池不輟,持之以恆,研習歷代書法大家之精華,以古為鑑,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融會貫通,書法從理論到技法上有了飛躍的突破,逐漸形成了雄渾瀟灑豪邁道勁的獨特風格。作品用筆沉穩,下筆果敢,線條糟准有力,張弛自如,剛柔並濟,結構端莊中見流暢,飄逸清新,既有文人的靈秀之氣,又有氣勢磅礴一揮而就的大家風範。從意境造型的精神相契合,寧靜致遠的文化氣息,瀰漫出的一筆一墨,體現了書法家的藝術修養和終極精神。朱柏榮舉辦過多次個人書法展,在2012年7月28日參加了「海寧慈善之旅聯誼晚會」和「全國著名書畫家精品展」。在2012年8月26日參加了「2012西湖慈善藝術沙龍」全國書法精品展。
書法家朱柏榮給筆者的印象是個耿直,熱情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執着藝術的人。在與筆者的交流中,只要一談到和書法相關的內容,他就興奮得滔滔不絕,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聊不盡的感受。觀其書法,藝術風格亦無時不在傳達着「字如其人」的氣韻。落墨於紙的雄渾和灑逸,細膩與嚴謹都能從他性格中找到些蛛絲馬跡。筆墨之氣韻和技法的精湛,也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去一探他書藝生涯之所歷。
承古有根 暢達筆墨
朱柏榮先生字原石,1963年生於浙江嘉興。從七歲開始,朱先生就開啟了自己的習書歷程,且幾十年來臨池不輟,持之以恆。最初以臨柳公權楷書為基礎。自學書伊始,朱柏榮對於書法的藝術感知就非常敏銳,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字體風格。他回憶道:「其實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柳體』那種非常骨立的字體,看着就有勁,臨摹起來也非常喜歡,就覺得這種書體很有味道,加上我上手一寫,也能比較快的掌握吧,所以就很喜歡『柳體』字。」或許,書法這門藝術對朱柏榮的眷顧,是其天賦所至的上天註定,同時,也讓年幼的朱柏榮增加了信心,更加用心地研習和探索。在長輩和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下,朱先生學書的興趣愈發濃烈,他開始研習歷代書法大家之精華,以古為鑑,博採眾長,兼收並蓄,融會貫通。不僅從筆墨技法上,更從理論學養上用功不輟。很快,他的書法從理論到技法都有了飛躍的突破。在他心裡,「藝無止境」四個字也是他在始終努力的追求動力。他說:「寫得久了你就會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在藝術上,沒有最高峰,只有更高的。學習的過程,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如果認為已經一百分了,那就不可能再進步,也不可能再有理想和追求了。藝術怎麼可能有一百分的?所以,只能是不停地去追求和完善才能保證自己不退步。」對於書法藝術,朱柏榮的態度是始終嚴謹和謙遜的。雖然他自己還感到有諸多不足,但外界看來,已經是精美佳作了。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勤於筆耕的功力和孜孜不倦地求索,更有着因對他類知識的涉獵,廣徵博取的興趣和融會貫通所帶來的一種沉潛,深邃的藝術包容情懷所致的「不滿足心」。
朱柏榮先生常說,自己對書法的認識不是單純的寫字,而是一種對創作者閱歷和心境的表達,這裡面體現的是人文境界,創作者的感悟,書法藝術背後的精神價值。呈現在他作品裡的,也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理解和感悟。朱柏榮是非常注重承古之功的,同時,他又有着師古不泥的突破。他有深厚的楷書基礎,後擅行書,對於行楷和行草書法是頗有造詣,他遍臨諸家,王羲之,米芾,趙孟頫等皆是他研習過作品的古賢。對於研新發展的突破,他是深入到傳統中的,一筆一划都有出處。觀其作品,筆墨酣暢淋漓,清朗灑逸。他把柳氏風骨滲透到字裡行間,不僅將豪放大氣展現得淋漓盡致,且將細膩、雅致,跌宕起伏的氣勢,瀟灑飄逸的暢達、飛流直下的整體美感展現出來。筆勢動盪,萬千儀態,都融入行與行之間的相互避讓,左右飛動時,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顧盼生情中。觀朱柏榮書作,似聞一曲盪氣迴腸的音樂,有時如萬馬奔騰,有時似小橋流水,有時又戛然而止,流離頓挫。書寫時一氣呵成,忽大忽小,時快時慢,筆力雄強,氣勢開闊,風神瀟灑,險峻奇出,彰顯着嫻熟的技法、富於節奏的韻律和無時不有的恢弘氣勢,從中能看到古人的深沉,亦可感受今人的通透。
多年的潛心研究和筆墨耕耘,讓朱柏榮在書壇逐漸聲名鵲起,朱柏榮現任思恩國際慈善基金會中國區主席,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老年健康基金管委會副秘書長,《世界知識畫報》社藝術顧問,《中國國際新聞》藝術顧問,《中國報道》藝術顧問,《人民美術》雜誌社藝術顧問,中華文化大使,國禮藝術家,中國國際現代藝術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杭州東坡畫院名譽院長,杭州國立現代文化藝術院副院長,天巳歷史博物館特聘首席書法家,天巳書院執行院長,海派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杭州千島湖方臘故里書畫藝術學會名譽會長等職。為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和弘揚肩負責任。
書風新研 追索不輟
在承古方面取得的成績並沒有讓朱柏榮止步不前,他深知,要讓書法藝術有所發展是不能食古不化的,必須有所改變。他說:「創新是時代對藝術的要求。所謂創新,不是刻意去發明什麼東西,而是要找到創新的內涵,時代元素和獨到的價值表現。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脫離傳統,要尊重傳統,這是創新的根源,不能丟掉的。」朱柏榮的創新是紮實穩健的,是從深厚的學養底蘊和不斷的踐行中悟道的,他深信一個人的修為,閱歷和修養是能從每一個字里滲透出來的。他特別注重字外功夫的修煉,相信真正的好作品是趨向一種大同精神的,這就訴諸到如何判定作品好壞的問題。朱先生說:「我覺得,好的書法是能讓內外行都喜歡的,看着舒服是最重要的。其實字的好壞,不管內行外行,都是一目了然的,從字的好壞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好壞,這就是創作者和書法之前一種微妙的關係,無法言喻。所以說,書法家修身養性的自我功課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朱柏榮對創新的態度從來不保守,這種根基也來源於他的遍臨諸體之經歷,楷行隸草他都涉獵,沒有偏廢,在練習的過程中,汲取各家之長必,成為一種不加刻意,又自然而然的融會貫通,故其作品看起來,始終都有平和的清雅,悠遠的韻致。朱柏榮先生擅長行書,其作質感凝重,可以看出落筆前神思之靜若處子,亦可見着墨後動如脫兔的流暢,引帶雖如遊絲縈繞,卻飄逸而不浮。若雲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着痛快,筆法精妙。排列上參差錯落,筆勢運營讓千狀萬態。逐漸形成了雄渾瀟灑豪邁道勁的「朱氏書風」。作品用筆沉穩,下筆果敢,線條精準有力,張弛自如,剛柔並濟,結構端莊中見流暢,飄逸清新,既有文人的靈秀之氣,又有氣勢磅礴一揮而就的大家風範。意境造型的精神相契合,寧靜致遠的文化氣息瀰漫出的一筆一墨,體現了書法家的藝術修養和終極精神。
藝術成就
朱柏榮與歐陽中石,沈鵬,劉大為等出版過《大家風範》,《經典傳承》,《70年七大家》,《永恆的豐碑》,《一代名家》《2016中國書畫年鑑》,《人民喜愛的書畫家》,《中華國粹名家典藏》,《一線藝術大家》,《中國驕傲》中韓建交二十三周年《國際書畫交流展》特刊等,作品在《中國文化報》2015年12月21日專欄,《人民日報》海外版歐洲刊2016年1月10 日藝術收藏專欄,《人民美術》2016年2月刊「大家」人物專欄,《文化月刊》2015年11月中旬刊人物專欄等發表,曾多次在海內外參展獲獎並被多國元首收藏。
朱柏榮舉辦過多次個人書法展,在2012年7月28日參加了「海寧慈善之旅聯誼晚會」和「全國著名書畫家精品展」。在2012年8月26日參加了「2012西湖慈善藝術沙龍」全國書法精品展。2016年12月20日應邀參加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中華傳統文化澳門行組委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傳統文化澳門行。與歐陽中石,沈鵬,劉大為等出版過《大家風範》《經典傳承》《70年七大家》《永恆的豐碑》《一代名家》《2016中國書畫年鑑》《人民喜愛的書畫家》《中華國粹名家典藏》《一線藝術大家》《中國驕傲》、中韓建交二十三周年《國際書畫交流展》特刊等,作品在《中國文化報》2015年12月21日專欄,《人民日報》海外版歐洲刊2016年1月10 日藝術收藏專欄,《人民美術》2016年2月刊「大家」人物專欄,《文化月刊》2015年11月中旬刊人物專欄等發表,曾多次在海內外參展獲獎並被多國元首收藏。2016年12月,在北京保利2016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勿忘初心,方得始終》(2平方尺)以76萬元人民幣成交,《真空生秒有》(4平方尺)以120萬元人民幣成交。
多年來,對於自己的書研生涯,朱柏榮常掛嘴邊的是「在路上」三個字,他說「我學習書法現在算來也有四十八年了,雖然也取得一點點小成績,但卻越來越覺得『不夠用』,還要充電。其實,書法對一個人的影響,不是技法,而是對情懷,品質的修煉,是綜合素養的體現,要在美學的高度來呈現藝術美感和生命力。」如今的朱柏榮仍然行走在一條深研書法的藝術道路上。對於書法這門浩瀚的藝術來講,朱柏榮的年紀還尚輕,他需要謙遜的品格和不懈的追求來繼續他的藝術理想。但同時,觀者也相信,憑藉朱柏榮的心性德品和精湛技藝,他只會在不斷追求中勇攀一座座藝術高峰,將成為中國書壇中一顆閃耀之星。
代表作品
《龍》,《虎》,《乾》,《坤》,《福》,《禪》,《務實》,《覺醒》、《品真》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