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棣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原美國能源部部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祖籍江蘇太倉,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12任美國能源部部長,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 。

朱棣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原美國能源部部長)
圖片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1]

朱棣文於1970年從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畢業,獲得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1978年至1987年在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工作;1987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和應用物理教授 ;1990年至1993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199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獲得亞瑟蕭洛獎及威廉梅格斯獎;1997年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年至2008年擔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 ,同時兼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2009年至2013年擔任第12任美國能源部部長。

朱棣文長期從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學方面的研究

中文名 朱棣文

外文名 Steven Chu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

出生日期 1948年2月28日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羅切斯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性 別 男

祖 籍 江蘇太倉

人物經歷

1948年2月28日,朱棣文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一個學者之家,祖籍江蘇太倉。

1968年,獲得羅徹斯特大學斯托達數學獎。

1970年,獲得羅徹斯特大學斯托達物理獎及伍德羅·威爾遜獎學金;同年,從羅切斯特大學畢業,獲得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

1970年—1974年,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預備生獎學金。

1976年,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76年—1978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1977年—1978年,獲得國家科學基金會博士後獎學金。

1978年—1983年,擔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研究人員。

1983年—1987年,擔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領導電子化研究工作。

1987年—1992年,在斯坦福大學完成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項目的主要工作。

1987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和應用物理教授,是該校第一位華裔教授。

1987年—1988年,擔任哈佛大學莫里斯洛伯講師。

1989年,擔任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特邀訪問學者。

1990年—1993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

1992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93年6月,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97年,與美國科學家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William Daniel Phillips)和法國科學家科昂·塔努吉(Claude·Cohen~Tannoudji)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繼1957年的楊振寧、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986年的李遠哲之後,第五位獲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11月2日,正在美國訪問的江澤民主席在洛杉磯會見了朱棣文。

1998年6月5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6月,被任命為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該實驗室的亞裔人士

2008年12月15日,獲得美國第44任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提名出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長 。

2009年1月20日,美國聯邦參議院無異議通過朱棣文擔任能源部長的提名;7月14日至7月17日,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聯袂訪華,這是中美兩國關係史上第一次有兩位華裔部長同時訪華 。 2013年2月1日,向總統奧巴馬提出辭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朱棣文由於在激光冷卻和捕陷原子方面的獨立的、開拓性的研究,與美國科學家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和法國科學家科昂·塔努吉夥同獲得199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985年,他與同事用一組交叉激光束產生了「光粘膠」效應,在光粘膠中靶原子的速度由每小時4,000km降至每小時1km,好像原子穿過稠密粘漿而運動一樣。減速後的原子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273.15℃或—459.67℉)。他與同事還發展了一種使用激光與磁線圈的原子阱,可捕陷並研究冷卻的原子。這些技術使科學家可提高用於空間導航的原子鐘的精度,建造可準確測量重力的原子干涉儀,並設計出可用於處理極細尺度電子線路的原子激光器。 學術交流

1990年,朱棣文受邀美國物理學會和美國物理教師學會的理直脫邁耶紀念獎講演。

2009年7月15日,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呼籲中美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

2010年11月15日,在上海同濟大學嘉定校區發表題為《推動創新,應對能源和氣候挑戰》的演講,探索雙方未來如何開展清潔能源技術合作。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朱棣文認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首先要有好奇心,對自然界的好奇、對普通事物的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