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雀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雀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神)

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於八卦為離,於五行主火,象徵四象中的老陽,四季中的夏季,同時也是天之南陸。[1]

在先秦被認為能接引死者靈魂上升於天,後世認為其能予人長生。漢時讖緯學說大興,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典藏、丙丁、禮德,漢後道教將其吸納為護法神,稱陵光神君。 並認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力創造了世界,是天地之主,維繫乾坤。但也有朱雀之氣騰而為天,朱雀之質降而成地,朱雀單獨創世的記載。 《淮南子》中的五獸之一,即天之四靈與黃龍,又稱天官五獸。 現代很多人將其認為是鳳凰或是鳳凰的一種,但實際上作為天之四靈與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與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 ,在漢代《論衡》一書中,鳳凰更是被認為是星神朱雀之精流溢所化 。在亓鑫銘所著《泛亞論》中稱古越國以朱雀為圖騰 ,在甘肅等地區仍有祭祀朱雀等四象的民俗存在。[2]

中文名:朱雀

出 處:遠古星宿崇拜 國 籍:華夏 民 族:創世神 星 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事 跡:創造天地,氣騰而為天,質降而為地

出處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無定論,以文物考查的話,根據對殷墟出土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的考證發現,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產生。[3]

隨後西周早期也有記載朱雀形象的文物出土,但當時只有蒼龍、白虎、朱雀、神鹿四象,如今熟知的四象中「玄武」一象還未成型。

目前最早的記載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丁巳卜,貞帝朱鳥,三羊三豚三犬」,意為「於丁巳日占卜,要求帝王祭祀朱鳥,獻祭三頭羊三頭豬三條狗」。 [8] 此外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與四象的名稱,朱雀等四象之名當然也赫然在列了。

天地一方

天之南陸

少谷集》記載:南方朱雀七宿,天之南陸也。認為朱雀本質是南方天穹。

天地之主

在正統道藏收錄的《混元八景真經》中還有着這樣的記載:

「北方壬癸水,卦主坎,其象玄武,水神也。南方丙丁火,卦主離,其象朱雀,火神也。東方甲乙木,卦主震,其象青龍,木神也。西方庚辛金,卦主兌,其象白虎,金神也。此四象者,生成世界,長立乾坤,為天地之主,謂之四象。」[4]

無獨有偶,除了《混元八景真經》之外,道藏中相對著名的《雲笈七籤》,也有相似的記載。

雲笈七籤》記載:「夫四象者,乃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 (卷內除已注說外,余並取宜裝) 青龍者,東方甲乙......白虎者,西方庚辛金......朱雀者,南方丙丁火。剖液成龍,結氣成鳥,其氣騰而為天,其質降而為地,所以為大丹之本也......玄武者,北方壬癸水...... 如志士燒煉丹鼎,知此四象者,十方天人莫不瞻奉。古經雲「四神之丹」,此是也。」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在《雲笈七籤》中,雖沒有《混元八景真經》中那樣身為天地之主超然的地位,但也是十方所有世界,一切天人都由衷瞻奉的偶像。

引道長生

朱雀的引導之能從《楚辭》中的「飛朱鳥使先驅兮,駕太一之象輿」中已可見一斑,《楚辭補註》中的「言己吸天元氣得道真,即朱雀神鳥為我先導」,對朱雀助人成仙之能也有所體現。

柿園漢墓墓葬壁畫中朱雀是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神鳥,反映墓主人渴望死後靈魂不滅和升天成仙的訴求。"四神"形象的作用,在此並不代表方位,而是祥瑞避邪、引導墓主靈魂升天的象徵。

而在《古文參同契集解》一書中所云「文昌為太微主星,即魁中戴筐六星,號南極統星,為人身,朱雀之神,錄人長生之籍」也可見一斑。

道門神君

陵光神君是道教把四象人格化之後對朱雀的稱謂。《太上元始天尊說北帝伏魔神咒妙經》:「左青龍,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監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後玄武,名執明。子文」。

太上黃籙齋儀》卷四十四稱南方朱雀七宿為:「南方三炁之天、火官之府、赤帝之宮,熒惑火德,井鬼柳星張翼軫宿朱雀之神」。

南嶽山徽

《石氏星經》雲「南宮赤帝,其精朱鳥,司夏、司火、司南嶽」。南嶽衡山風景區入口處大石牌坊檐下,有一大型漢白玉橫額,額中圖形甚為怪異,人多困惑不識,其實這正是形乃朱雀的南嶽山徽。

朱雀又稱「朱鳥」,南方七宿之名,為道教所供奉南方之神故,有人又將其與南嶽聯繫起來,作為「五嶽真形圖」中的南嶽之形,遂成為公認的南嶽山徽。其中具有奧妙的中華文化學,民族學意蘊。

天星顯象

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其形象鳥,位於南方,屬火,色赤,總稱朱雀,亦名「朱鳥」。

井宿——有星八屬雙子座,《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權衡,東井為水事。」博雅:「東井謂之鶉首。」《晉書天文志》:「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

鬼宿——有星四,屬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團,晦夜可見,稱曰積屍氣,《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博雅:「輿鬼謂之天廟。」《晉書天文志》:

「輿鬼五星,天目也。」《觀象玩占》:「鬼四星曰輿鬼,為朱雀頭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謂之積屍,一曰天屍,如雲非雲,如星非星,見氣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屬長蛇座,《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爾雅釋天》:「咮謂之柳,柳鶉火也。」《漢書天文志》:「柳為烏啄,主草木。」《晉書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廚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屬長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為Alphard,孑然獨照,光度列為二等,《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記天官書》:「七星主急事。」觀象玩占:「周禮鳥旗七旒,以象鶉火。」謂七星也。

張宿——有星六,均屬長蛇座。《史記天官書》:「張素為廚,主觴客。」《漢書天文志》:「張嗉為廚,主觴客」《廣雅》:「張謂之鶉尾。」《觀象玩占》:「張六星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實為朱鳥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屬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屬長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為二十八宿中星數最多者,《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晉書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樂府,主俳倡戲樂。」

軫宿——有星四,即烏鴉座γ、ε、δ、β。δ為美麗雙星,其色一黃一紫。《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旦,軫中。」《史記天官書》:「軫為車,主風。」

朱雀與鳳

非鳳

朱雀與鳳凰意象的相互混淆的起源,是少數道教經書將象徵太平的鳳鳥與南方之火相配,但不管南方還是火實際都是朱雀的職權,朱雀也並非鳳凰。在現代更由於網上某些文章將五鳳中的「赤多者,鳳」的「鳳」字篡改成了「朱雀」,導致這一錯誤變本加厲,流毒無窮。 [5]

辭書之祖《爾雅釋天》云:「咮謂之柳,柳,鶉火也」,郭璞、邢昺的《爾雅注釋卷六·釋天第八》又云:「鶉火,柳之次名也」,皆以鶉火為柳宿,在《歷體略》中鶉火則是柳宿、星宿和張宿。

《四庫存目子平彙刊》:「奎婁胃昴畢觜參為白虎之神,井鬼栁星張翼軫為朱雀之神」,《鶡冠子‧度萬第八》則曰:「鳳凰者,鶉火之禽」,以鶉火之禽指代鳳凰,可見鳳凰屬於南方七宿,卻並不等於身為七宿的朱雀神。

生鳳

漢代《淮南子》記載,「羽嘉生飛龍(即應龍)生鳳鳥,鳳鳥生鸞鳥,凡羽者生於庶鳥」,以應龍為鳳凰之父輩,並認為世間一切羽蟲都是由鸞鳥所生。 [16] 無獨有偶,同在漢代《論衡》中又有記載,「東方木也,其星蒼龍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鳥也。 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四星之精,降生四獸,含血之蟲以四獸為長」。 [6]

所謂四星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位天之四靈,至於四獸則就是地上四蟲鱗蟲、羽蟲、介蟲、毛蟲這四種含血生物的統領,也就是龍、鳳、龜、麒麟四獸。

古籍《類經》中就記載「毛蟲三百六十,麟為之長;羽蟲三百六十,鳳為之長;介蟲三百六十;龜為之長;鱗蟲三百六十,龍為之長」,毛、羽、鱗、介四蟲,即《論衡》所謂「含血之蟲」。

由是可知,四星(即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的神性流溢,落下凡間,便在世間誕生了龍、麒麟、鳳、龜四獸。這類神話與哲學家的自然主義宇宙論頗為相似,「宇宙的最高形式毫無偏私的給出流溢」。

文獻記載

《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訓:「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所謂地利者,後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風俗通義》卷六:「南方朱雀,為樂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風。腰廣四寸,象四時。軫圓象陰陽轉而不窮也。」

葛洪《神仙傳》:「我行青龍,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後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處,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為青龍,肺為白虎,心為朱雀,腎為玄武,脾為中府。」

神話爭議

現代網文多有寫到朱雀是鳳凰所生,但這一說法在中國神話學界來看卻是恰恰相反,朱鳥反而是後世鳳凰的原型,部分學者認為在周文化中先民可能以朱鳥為鳳之正宗。 ;can[7]

但更多的學者認為朱雀是直接由天星變化而來,是中國遠古先民對星宿的崇拜而產生的神話形象。

但在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四象是由天星結合陰陽二氣的變化,即少陰,太陰,少陽,太陽,而成的,這一說法可以說是神話學界對朱雀神話更深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視頻

參考文獻

  1. [張映勤著.《佛道文化通覽》.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2. 百度TA說. 四神獸之一的朱雀的前世今生. 2018-05-08. 
  3. [李學勤.論卜辭中的星:鄭州大學學報,1981]
  4. [佚名.《道藏》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34]
  5. [李炳海.同類意象的演變和重構:《文藝評論》,2012]
  6. [趙洋編寫.《你一定沒聽過的神秘動物故事》.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6]
  7. [王暉.論周文化中朱鳥赤鳳崇拜的原型、蘊義及演化:《人文雜誌》,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