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定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朴定陽(朝鮮文:박정양、1841年-1904年),本貫潘南朴氏,韓國人,曾任李氏朝鮮王朝首任赴美公使,是朝鮮王朝的文臣和外交家、哲學家、開化派政治人。
朴定陽事件與中朝宗藩關係的變化
19世紀80年代是中朝宗藩關係史上的一個重要變化時期。1882年,《朝美通商修好條約》簽訂後,歐美列強相繼進入朝鮮,朝鮮全面開國。隨着對外交往的增多,朝鮮自主意識開始增強,近代國家觀念開始出現,並要求開展獨立自主的對外活動。同時,由於這一時期東北亞國際局勢的變化,清朝出於中國東北邊疆安全的考慮,改變了過去對藩屬國「內政外交任由自主」的傳統政策,對朝鮮內政外交進行直接干預。這增強了朝鮮的離心傾向,脫離清朝控制、實現獨立自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朝鮮開始試圖衝破宗藩體制,利用歐美勢力牽制中國,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1887年,朝鮮政府任命朴定陽為駐美全權公使。[1]
1887年朝鮮自行派使分赴美國及英、德、 法、俄、義。時任「清朝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的袁世凱謂派使須先向中國請示,到任後中國使臣節制,並追回私自啟程赴美的使臣朴定陽。最後李鴻章准以屬國體例派遣,朴定陽不肯遵照。在袁壓迫之下,朴定陽召回,前往歐洲的使臣中途而止。[2]朝鮮的自主遣使行為遭到清政府的干涉,從而引發了持續四年之久的「朴定陽事件」。
參考資料
- ↑ 王明星. 韓國近代外交與中國, 1861-1910.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55–. ISBN 978-962-20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