朹(拼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朹 拼音:qiú guǐ 注音:ㄑㄧㄡˊ ㄍㄨㄟˇ 部首:木 部外筆畫:2 總筆畫:6
五筆86/98: SVN 倉頡: DKN 鄭碼:FQY
筆順編號:123435 四角號碼:44917 UNICODE: 6739
基本字義
qiú ㄑㄧㄡˊ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木,即山楂。
方言集匯
粵語:gwai2kau4 客家話:[客英字典]kiu2[海陸豐腔]kiu2[台灣四縣腔]kiu2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朹 ·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2 《說文》古簋字。註詳竹部十一畫。 又《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音求。木名。《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色赤似小柰,可食。《本草補遺》朹子、山樝一物也。 又《方言》朹,仇也。謂怨仇也。《註》巨救切,音舊。*考證:〔《爾雅·釋木》朹檕梅。《註》朹樹狀似梅,子大如指。〕 謹照原文大如指改如指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