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中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中鎮隸屬於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地處興化市西北部,東與缸顧鄉為鄰,東南、南與昭陽鎮西郊鎮相連,西與揚州市高郵市臨澤鎮接壤,北與周奮鄉、沙溝鎮毗鄰,東北與沙溝鎮、中堡鎮交界,轄區總面積80.5平方千米。 2017年末,李中鎮常住人口為32593人。

1949年,改黃邳區為李健區,以革命烈士李健名字命名;2000年3月,合併李健鄉、舜生鎮建李中鎮。截至2017年10月,李中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舜川路1號。2018年5月,撤銷興化市缸顧鄉、李中鎮、西郊鎮,設立興化市千垛鎮。

2011年,李中鎮實現生產總值5.7億元,財政總收入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475元。[1]

資源產業

李中鎮屬革命老區,有着豐富歷史文化資源,10多處學校、衛生院及標誌性公共設施都以李健、舜生兩烈士命名。通過大力實施以"工業強鎮、旅遊興鎮、產業立鎮、和諧建鎮"戰略。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4.4%。以種植和淡水養殖、畜禽飼養為主導的,已發展成為蘇中地區生豬之鄉、水產養殖大鎮、優質商品糧生產加工能力基地,生產註冊的"方心"、"渡江"牌大米於2007年4月獲綠色產品稱號,其中之一"方心"品牌大米,年加工銷售8500萬公斤。以紡織、服裝、鑄造、糧飼加工、脫水蔬菜為重點的產業逐步得到發展壯大。以放大千畝水上森林優勢資源為着力點的觀光旅遊點,正給經濟建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集鎮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河道綜合改造工程和環境治理工程連年有新起色,年固定資產投入達2000萬元以上,實現村村通硬質化公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72%,農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2%,文化、衛生、教育事業蒸蒸日上。

林間產業

李中鎮林地資源豐富,從2004年開始,抓住農戶在林間零星種草養魚、養鵝,種植旱熟作物,積極探索做活林間經濟,組織農技人員總結推廣了23種林間種養模式,發動基層 幹部和農技人員帶頭示範引導。黑高村幹部高來時購置一艘廢舊運輸船建起雞舍,白天將雞放養到林地食草覓蟲,晚上雞回來,僅投餵一點粗糧,飼養的草雞在1公斤左右,就被客商搶購一空,每年養雞的純收入就達3萬多元。影響帶動周圍5戶農民參與林間養雞。

採用林間複式種養效益明顯,許多農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種養模式,爭取更多效益。顧趙村農民賀如同利用承包的5畝魚塘和30多畝林地,實行養豬-養魚-魚塘淤泥堊樹種草-養羊、兔的生態鏈種養方式,林間飼養草雞300隻,山羊35隻,青紫蘭兔50隻,白羽王鴿120隻,還種植12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年總收入4萬多元。李中鎮農民已合理利用林11000多畝,占林地面積的82%。[2]

旅遊資源

走在早春的李中鎮水上森林長長的木甬道上,似閒庭信步。步入甬道盡頭,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河面閃耀着粼粼波光,脈脈春水由南向北漾漾流淌。驀地,聞得一聲哨響,足有幾百隻野鴨飛過水麵上空,有的飛得較高,在天幕上留下它們的倩影,有的貼着水面"撲楞楞"飛掠而過,也有配雙成對的野鴨,嬉戲水上。這是水上森林公園的一個特色景點,名曰'野鴨放飛'。2007年"五一",水上森林公園正式開園,迄今已接待遊客近10萬人。外地遊客大部分來自上海,也有揚州、泰州前來觀光的客人。目前,水上森林公園已列入上海旅行社開闢的蘇北自然生態風光"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線路。

水上森林的水杉林足足有1550畝,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水上森林。水上森林公園現開闢的景點,有林間"木筏漂流",遊客乘一片木筏,緩緩划行於密林的溝汊間,會驀然驚起林間水灘上棲息的水鳥,撲楞楞的飛起而去,令遊人領略無限野趣;有"好漢道",乃長長的木質甬道,筆直地鋪向密林深處。取"綠林好漢"中兩字,是為引導遊人觀賞"好漢林",就在"好漢道"的兩側,有108棵高大水杉,故取水滸108將之意,稱為"好漢林"。此景名為"走好漢道、觀好漢林。"水上森林正籌劃在林邊一塊水渚上建造"情侶屋",情侶屋"需臨水而築,有一碧波蕩漾的綠水環繞,遠遠望去,仿佛坐落於水中央。"情侶屋"便取名"在水一方"。不過,這造"情侶屋"之材料,不可用磚石造之,就林取材方為最好,且不必講究奢華,越原始粗朴越好。

水上森林的景點還有"森林迷宮"、"聞鶯橋"、"落鶩亭"等。水上森林觀光的最佳季節是夏季,整座森林青翠欲滴,沿木甬道穿行林間,盡享林間清風,直令人飄飄欲仙,若是三五好友於林間所置杉木樁桌旁,小憩品茗,沐林下清涼,說天道地,談古論今,忘情於林水之間,豈不怡然自得,悠哉樂哉!水上森林的秋天是最美的,樹木呈現出層次不同的色彩,綠、深綠、金黃、火紅……遊人置身於這樣一個環境,仿佛游於童話之中。這個季節,夕陽西下,在林畔"落鶩亭",看馴鳥師"放飛野鴨",可真正觀賞到王勃筆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不過,不是"孤鶩",而是"群鶩"與落霞齊飛,比起"孤鶩"來,又更顯一種壯美。

財政管理

李中鎮財政所針對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征管工作新情況,立足本鎮實際,適時轉變工作思路,主動進位,成效顯著,截止5月底,已入庫契稅和耕地占用稅達39.48萬元,占任務數的1974%,提前半年超額完成市局下達的指標。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狠抓落實:

完善征管措施簡化征管程序

契稅和耕地占用稅的徵收工作環境和要求出現了很大變化,如果默守以前的征管方式很難適應現時的需要,因此我所推陳出新,大膽改革。對重點稅源我們確保四個到位:一政策宣傳到位;二責任落實到位;三措施跟進到位;四服務承諾到位。對散戶稅源,該所力爭掌握第一手資料,序時跟蹤了解房產、土地交易情況,保障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完整上解國庫。認真落實服務承諾制度,優化辦稅服務,凡是可以一次代辦的決不讓納稅人跑第二次。為方便廣大農戶繳納兩稅,該所還開通了稅收征管熱線,現在只要納稅人一個電話,財政所會派專人上門徵收。

工作中始終堅持三要三不

堅持原則不征人情稅;按章辦事不亂徵稅;三要立足本職不漏徵稅。契稅和耕地占用稅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做作,作為直接的徵收主體,財政所的責任更是重大。該所採取以所長牽頭,農稅專管員專門負責,其他工作人員全力協助配合的方式,明確劃定各自責任區範圍,誰出問題誰負責,全所實行一票否決制,年終以實績進行量化考核。

在方式上求突破服務上求周到

管理上求務實,效率上求高效。財政所近年來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農業稅徵收主體正一步步轉變為服務"三農",創建和諧社會的服務主體。該所人員擺正位置,積極轉變思想迅速融入這一洪流中,努力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和社會涵養,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所有人員都懂得"我要主動適應崗位,而不是崗位適應我"。

加強工作協調不斷提高工作成效

我所積極和國土村建等部門加強聯繫,定期交流情況,增進了解,改進方法,開展聯合調查工作,努力做到應收盡收,部門與部門之間,人員與人員之間關係融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婦聯工作

江蘇省興化市李中鎮婦聯為提高農村婦女創業致富的能力,每年都會組織人員進村入戶,收集整理廣大婦女求富點出的"菜單"。"菜單"一出,鎮婦聯就聯合涉農服務部門成立科技培訓宣講團,到村巡迴舉辦養豬、養魚、蔬菜種植、林木栽培和家禽飼養等多種實用技術培訓,鎮婦聯還在全鎮婦女中開展了"結對手拉手,共建新農村"活動,積極爭取創業優惠政策,激勵有志向創業的婦女上項目、學技術、擴規模。李中鎮已湧現出致富婦女能手200餘名,帶動1500多名婦女走上創業致富路。[3]

經濟社會

2006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62億元,同比增長14.4%,增幅創歷史新高。完成財政收入237.4萬元,增長27%;農民人均純入5034元,增長10.6%。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4182億元,增長8.8%;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0.3399億元,增長20.4%;鼓勵和扶持全民創業,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商業經營質態不斷提升,三產服務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0.1447億元,增長100%;服務業增加值1.1034億元,增長27%;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32.5:31.2:36.3。

全年共招引項目5個,其中完成飛地招商項目1個,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項目2個,實際引資總額0.2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67%,積極化解用地難、貸款難等瓶頸制約,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發展要求,激勵和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全年新增私營企業5家,增長66.7%,新增個體工商戶65戶,增長51.16%。私營個體工業實現產值1.955億元,增長10.61%,其中列統工業總產值1.158億元,增長17.95%;全年工業用電量增長45%;固定資產投資0.6032億元,增長100%,工業技改投入0.25億元,增長66.7%。

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農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建成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2家、發展農民經紀人950多人。全鎮高效農業面積上升到2萬多畝,比上年增加5000多畝。生態農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以稻田養殖、特水、荷藕為主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萬畝,隆昌鵝、三元雜交豬、水產、林木等優勢特色產業有了新的發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日益改善,新建改造排澇站4座,防洪閘2座。2005年7月份,在全鎮廣大幹部群眾的團結拼搏下,戰勝了又一次洪澇災害。紮實推進林業綠化工作,新栽樹木9.7萬株,成片造林795畝,農田林網5100畝。加大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力度,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30人。紮實推進基層民主管理工作,村級財務管理進一步規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全年紮實開展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創建活動,積極實施以"八化"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全鎮新建公廁13處,安裝供水主管道6.5公里,戶廁改造430多戶,蘇宋、黃邳等村的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取得一定成果。年初確定的路橋工程、防洪工程、生態環境工程順利推進。李中通鎮公路二級化改造結束,黑高、黃花、李南以及黃邳連接線等6個村(責任區)通村公路如期建成,農場公路硬質化改造和蘇宋南路的建設也在2006年初按時完成,並新建和改造橋樑9座。大力實施"三清"工程,整治鄉村河道36條,疏浚土方37.9萬方,用一年時間完成三年目標任務。農村新"5+1"實事進展加快,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低保基本做到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2%。

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文化中心大樓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中小學布局調整積極推進,撤併完小一所,翻建新建校舍49間,960多個平方。紮實推進計生基礎管理年活動,計生系列服務和基礎管理工作得到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地復墾整理力度加大,村莊建設治理取得成效,徵兵雙擁工作獲得"三連冠"。以防治禽流感、生豬W病為主的畜禽防疫工作成效顯著。突出全民創業宣傳活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招商項目

興化市李中鎮位於城區西北9公里處,屬里下河湖盪地區,水陸交通便利,水系排灌便捷,東臨寧鹽高速,西臨京滬高速,時程均為30分鐘,興沙公路、大興金公路和省級航道下官河穿境而過。境內地勢平坦、河網交錯、林木叢生、水質清新、風光獨特。整個區域範圍內無工業"三廢"排放污染,是江蘇省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範鎮、綠化先進鄉鎮,泰州市環境優美鄉鎮,開發建設的水上森林生態旅遊區已成為泰州市一大旅遊景點。

耕地

李中鎮擁有耕地面積36500多畝,水面50000多畝。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發展設施、旅遊觀光農業項目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該項目建設享受市、鎮的優惠待遇,耕地由當地政府負責調征,租賃費由政府財政給予一定補貼,租賃期可在10年以上,配套水電路橋等硬件設施。投資的鋼架大棚以獎勵形式補助到位,重大項目可實行"一事一議"。[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