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Template:Copypate 李佐玉(1914-1992)江西省興國縣人。1928年參加贛西南農民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西省軍區副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顧問。任綏遠軍區騎兵旅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騎兵第一師政治委員。建國後,任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簡介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佐玉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4年 | 出生地點 = 任綏遠軍區騎兵旅副政治委員 | 逝世日期 = 1992年 | 國籍 = 中國
人物簡介
李佐玉(1914~1992.8.4)男,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鼎龍鄉麥鵝村人。他家世代農耕,生活貧困。李佐玉在青少年時跟着父母起早摸黑,勤奮耕作,但仍然過着饑寒交迫的生活。1928年,14歲的李佐玉便參加了鼎龍農民暴動。包圍鼎龍圩,攻進土豪地主家,他勇敢地沖在暴動隊伍的最前面。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由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偵察部偵察員、第一師一團副特派員,紅軍學校政治部副特派員。1934年參加參加過攻打福建沙縣戰鬥、廣東省龍川縣和連平縣的突擊戰。還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戰爭中的廣昌、永豐戰鬥。同年10月,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在長征途中三次負傷,他以頑強的鬥志,忍着傷痛隨部隊到達陝北。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第四後方醫院特派員、通信學校特派員,八路軍一二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鋤奸科科長、三團代政治委員,晉綏軍區騎兵支隊一團政治委員,綏遠軍區騎兵支隊一團政治委員,綏遠軍區騎兵旅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綏遠軍區騎兵旅政治委員、騎兵第一師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十餘年間,李佐玉曾率一支精銳部隊戰鬥在內蒙古大青山一帶,參與指揮了二元井、蒙古塞、摩天嶺等戰鬥,與日寇和國民黨軍進行殊死鬥爭。1942年至1943年,我主力部隊撤出大青山游擊根據地之後,李佐玉仍然留在那裡堅持戰鬥。大青山地區土匪活動猖狂,據點林立,交通要道遭到嚴密封鎖,黨的地方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部隊生活十分艱難。李佐玉克服各種困難,運籌帷幄,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同時積極發動群眾,籌集糧款,恢復黨的地下組織,支援地方武裝。八路軍部隊在白色恐怖中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不斷發展壯大。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將盤踞在大青山一帶作惡多端的郭長清匪部徹底殲滅。新中國成立後,任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李佐玉不忘故土,20世紀80年代他回鄉休養時,四處奔波,上下活動,籌集資金,組織修路、通電、植樹造林。同時,帶頭養豬做示範,扶助鄉親們從事種養,帶領鄉親脫貧致富。60多年革命生涯,李佐玉出生入死,馳騁疆場,戰倭寇、剿頑匪,七次負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8月4日在太原逝世,享年78歲。[1]
生平簡介
李佐玉,1914年出生於興國縣鼎龍鄉麥鵝村。1928年參加贛西南農民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偵察部偵察員、第一師一團副特派員,紅軍學校政治部副特派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第四後方醫院特派員,中央軍委通信學校特派員,八路軍一二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鋤奸科科長、第三團代政委,晉綏軍區騎兵支隊第一團政委,綏遠軍區騎兵旅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綏遠軍區騎兵旅政委、騎兵第一師政委。參加了平綏路、大同集寧等戰役。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馳騁疆場。戰僂寇,剿頑匪,七次英勇負傷,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忠於黨的事業,立場堅定,運籌帷幄,經受了各種惡劣環境的艱苦考驗和鍛煉,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新中國成立後,任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政治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李佐玉離休後,仍時刻關心着國家大事和部隊建設,繼續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經常到學校、機關和基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患有嚴重的肺氣腫、冠心病,還始終牽掛家鄉建設。1983年夏天,他攜妻帶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就心中暗下決心:家鄉不富決不走。為解決資金問題,讓村民們走上富裕路,他從鄉到縣、地區,一直到省,走單位,找領導,輾轉奔波了1000多公里,使公路修到了村門口,電通到了家家戶戶,山村面貌日新月異,為家鄉的騰飛打下紮實基礎。
革命生涯
李佐玉出生在一個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的小山村,這裡土地肥沃、資源富饒。一條波光粼粼的小河從村中繚繞穿過,給村莊增添了許多靈氣和幾許兒童的歡笑,使秀麗的小村更顯嫵媚。到過這裡的人都盛讚這是塊"神仙寶地"。然而,大自然恩賜的"神仙寶地"並沒有使這裡的人民過上"神仙日子"。起早貪黑、勤苦耕作的農民依然過着饑寒交迫的生活。每到秋收季節,地主老財便帶着狗腿子橫衝直撞,收租逼債。目睹這一切,李佐玉幼小的心靈里便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企盼自己有一天能扛起槍,打倒地主老財,使鄉親們住上寬敞的新房,種屬於自己的地,過上舒適的日子。1928年,贛西南農民起義爆發,剛滿14歲的李佐玉操起鐮刀,毅然加入到鼎龍暴動的行列,包圍鼎龍圩,打散靖衛團,攻進土豪家。他始終勇敢地沖在隊伍的最前面。1932年,他穿上軍裝,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剷除列強、救民於水火的漫漫征程。
參加紅軍不久,李佐玉就參加了中央蘇區的第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身經百戰,出生入死,馳騁疆場。戰僂寇,剿頑匪,七次光榮負傷,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長征中就曾三次負傷,上級首長曾安排他在當地老鄉家療養,但他仍以頑強的鬥志,忍着傷痛繼續隨部隊長征。在長征途徑廣西全州時,敵人以優勢兵力銜尾追擊,情勢非常緊急。李佐玉臨危請命,率部阻擊敵人,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激戰一晝夜,出色地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安全轉移的任務,創造了陣地阻擊戰的典範。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十餘年間,他曾率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戰鬥在內蒙古大青山一帶,參與指揮了二元井戰鬥、蒙古塞戰鬥、摩天嶺戰鬥等,短兵相接,同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鬥爭。1942、1943年,我主力部隊撤出大青山游擊根據地之後,他始終留在該地區堅持戰鬥,克服各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當時大青山地區土匪活動猖獗,據點林立,各交通要道遭到嚴密封鎖,黨的地方組織受到嚴重摧殘,部隊生活十分困難,經常吃不到糧食,連衣服、鞋子也穿不上,鬥爭非常艱難。李佐玉召開黨員幹部"諸葛亮"會,商討鬥爭對策,鼓舞干群鬥志。他置個人安危生死於度外,親率精壯戰士組成便衣隊,白天潛伏在野外,夜間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颶風般奇襲敵人據點,短促突擊,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為部隊籌集糧款。同時積極發動群眾,恢復黨的地下工作組織,支援扶持地方武裝。部隊在白色恐怖中不僅穩定了軍心,站穩了腳跟,而且還不斷地發展壯大。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將盤踞在大青山一帶作惡多端的郭長清匪部徹底殲滅。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李佐玉忠於黨的事業,立場堅定,運籌帷幄,經受了各種惡劣環境的艱苦考驗和鍛煉,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
1981年,山西省軍區副政委李佐玉將軍離職休養。離休後,他仍時刻關心着國家大事和部隊建設,繼續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廉潔奉公,生活儉樸,堅持參加勞動,嚴格教育家屬子女,自覺維護黨風黨紀。經常到學校、機關和基層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還始終牽掛家鄉建設。他知道家鄉還不富裕,家鄉人民生活還很貧困,以前自己由於工作忙,沒有能夠很好地幫助家鄉人民搞建設,如今離休了,正好回家鄉幫幫家鄉人民。可他患有嚴重的肺氣腫、冠心病,又不能馬上成行,他心急如焚,人在太原心卻早已飛到了千里之外的家鄉。1983年夏天,病情剛趨穩定的李佐玉便攜妻帶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興國縣鼎龍鄉麥鵝村石圳村小組。汽車到不了家,熱情的鄉親們一齊來到幾里路外的路口,迎接這位身經百戰令村里人驕傲的將軍。看着這一張張年輕或年老、熟悉或不熟悉但都充滿了關注的面孔,李佐玉眼睛濕潤了,心中暗下決心:家鄉不富決不走。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變,先通電。"李佐玉決定就從此入手,為家鄉的騰飛打下紮實基礎。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從鄉到縣、地區,一直到省,走了十幾個單位,找了二十多個領導,輾轉奔波了1000多公里。為使村民們走上富裕路,他召集村幹部儘快商討辦法,一戶一戶走訪村民,最後決定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抓好種養。他身體力行、一有空便挖坑種果樹。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柑桔。他還積極組織村民們大力發展養豬、養魚業。沒有本金,他向太原要來自己的積蓄,還向親朋好友借了2000元;沒有技術,他步行到縣裡向畜醫人員請教,把養殖場技術員請到村中……
山村面貌日新月異,可李佐玉卻更黑更瘦了,病也加重了。但將軍的心血沒有白費,公路修到了家門口,電通到了家家戶戶。1986年,石圳村所有農戶全部擺脫了貧困,到1988年,人平收入比1983年翻了一番多。
1988年10月,國家授予他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李佐玉回到了太原。他很想返回家鄉,但無情的疾病奪去了他的自由。1992年8月4日,李佐玉因腦溢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