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吉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吉均 編輯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於四川彭縣,地理與地貌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名譽院長 [2] ,乾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3] 。 1952年李吉均考入四川大學地理系,一年後隨專業調整至南京大學地理系 [4] ;1956年本科畢業後被推薦到蘭州大學地理系攻讀研究生;1958年獲得碩士學位後留校執教;1962年在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專業進修;1972年與施雅風合作編寫《冰雪世界》科普冊子;1978年被評為副教授,同年改革開放後率先邁出國門,到英、法、瑞士進行訪問 [5] ;1983年晉升蘭州大學教授;1984年被任命為蘭州大學地理系主任,同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第四紀研究中心高訪一年;1991年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年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及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理事長;1999年被聘為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2001年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驗收,李吉均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吉均長期從事青藏高原現代冰川、第四紀古冰川及青藏高原隆生及其在東亞和全球環境變化中的影響的研究,對黃河起源、黃土形成及中國東部廬山古冰川問題有獨到見解 [6] 。

中文名 李吉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彭縣 出生日期 1933年10月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 《橫斷山冰川》 目錄 1 人物經歷 2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人才培養 ▪ 榮譽表彰 3 社會任職 4 人物評價 5 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編輯

李吉均(3張)


1933年10月9日,李吉均出生於四川彭州的一個書香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高中就讀於四川省彭州中學,是彭州中學第一任學生會主席、彭州中學第一任團支部書記 [7] 。 1951年,以學生代表的身份赴重慶,參加西南地區學生代表大會 [7] 。 1952年,李吉均的高中畢業,本來大學志願是要報考地質的,但是老師同學們都說他身體吃不消,勸他「改學地理」,最終他報考了四川大學地理系 [8] 。一年後轉入南京大學地理系,期間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 1956年,本科畢業後被推薦到蘭州大學地理系攻讀研究生,師從留德地理學家王德基 [9] 。 1958年,從蘭州大學地理學專業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後留校執教。同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中國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剛碩士畢業的他便成為第一批成員,並率領一個小分隊承擔黑河上游現代冰川的考察工作。同年第一次前往祁連山,研究冰雪資源 [10] 。

李吉均 野外(2張)


1962年,在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專業進修(至1963年)。 1972年,與施雅風先生合作,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編寫了《冰雪世界》科普冊子。 1973年,40歲時重新開始了研究冰川,加入中國科學院青藏考察隊並擔任冰川組組長,負責西藏以及後來橫斷山的冰川考察研究。從阿扎冰川開始,到若果冰川、恰青冰川和白玉冰川,幾年中李吉均和他的冰川組遍訪了西藏群山中的冰川,從古冰川到現代冰川,從現代冰川中的大陸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測得冰川面積4.66萬平方公里,占去全國現代冰川的83% [11] 。 1974年,在西藏羊卓雍湖畔的冰川上,李吉均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高原肺水腫。 1978年,恢復職稱制度,即被評為副教授。同年開始改革開放,李吉均和施雅風、謝自楚等率先邁出國門,到英、法、瑞士進行訪問 [5] 。1983年,晉升為蘭州大學教授。 1984年,被任命為蘭州大學地理系主任。同年,受美國學者S. Porter的邀請,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第四紀研究中心高訪一年(-1985年)。 1990年,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成立,李吉均先後擔任第一屆常務理事(1990年-1994年) [12] 、第二屆副理事長(1994年-1998年) [13] 、第三屆副理事長(1998年-2003年) [14] 。 1991年,被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 1992年,開展與英國倫敦大學皇家Holloway學院地理系合作研究,互派學者進行訪問(-1995年)。同年,他認識到西部開發的迫切性,先期開展相關學科的基礎性研究,向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1995年,擔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 1999年,被聘為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2001年9月,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教育部驗收,李吉均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5] 。 2012年,他用「野外考察、實地討論」的方式來慶祝80周年壽辰,在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的山頂上,師生四代共話黃河地質滄桑和演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