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國盛 | |
---|---|
出生 |
1939年7月 河北省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相聲演員 |
知名作品 | 《學播音》,《笑星勸酒》,《太擠了》 |
李國盛 ,
李國盛,中國內地相聲演員,河間縣沙窪鄉後鞏村人,一九三九年七月出生在北京,未滿周歲即回到原籍,在家鄉生活到六歲回北京上學,每年寒暑假期間大都是在家鄉度過的。他自幼酷愛相聲藝術,勤奮好學,苦心鑽研,造詣頗深。現在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北京分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市曲藝團相聲演員。
早年經歷
李國盛,著名相聲演員,河間縣沙窪鄉後鞏村人,一九三九年七月出生在北京,未滿周歲即回到原籍,在家鄉生活到六歲回北京上學,每年寒暑假期間大都是在家鄉度過的。他自幼酷愛相聲藝術,勤奮好學,苦心鑽研,造詣頗深。現在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北京分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北京市曲藝團相聲演員。他與侯寶林、笑林合作,在全國各地和一些重大節日的演出中,都給廣大觀(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幼隨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單口大王劉寶瑞學藝,後拜相聲名家羅榮壽為師,曾給相聲大師侯寶林捧哏三年,受益匪淺。近二十年來一直與笑林合作,曾被選為全國最佳相聲搭檔,表演了《大篷車》、《學電台》、《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等許多深受全國觀眾歡迎的相聲作品,在不斷的探索、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演藝經歷
拜師
20世紀50年代末,李國盛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就參加了中央廣播說唱團舉辦的相聲輔導班,由於他刻苦學習,成了班裡的高材生。在匯報演出時,該團著名相聲演員劉寶瑞發現他在表演藝術上很有自己的特點,就給他「開小灶」,向他傳授單口相聲。他先後學習了《糊塗知縣》、《連升三級》、《侄子學乖》等傳統單口段子。當時他的條件是很艱苦的,白天上班,學習和演出都在晚上進行。不管晚上活動到什麼時候,第二天得照常上班。憑着他對相聲的熱愛和對開展職工業餘文娛活動的熱情,一直堅持了四、五年。這一階段的學習與實踐,為他的表演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功底。後來終於如願以償,他拜在相聲界前輩藝人羅榮壽先生的門下,在羅老的悉心指導下,他的藝業大見長進,終於成了一名專業相聲演員。
演出
李國盛對家鄉有着深厚的感情,從藝後不斷來河間演出。1963年他在河北省曲藝隊時,和著名西河大鼓演員王艷芬在河間光明戲院演出,1983年他隨北京市曲藝團來河間文化館書曲之家演出,他的精彩表演受到家鄉父老的熱烈歡迎.家鄉人民對於他的藝術成就也感到驕傲和自豪。1964年,李國盛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成都軍區軍樂隊,擔任相聲演員兼樂手,一直到1969年底,6年的部隊生活,使他在政治思想上,藝術素養上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70年轉業到北京照相機廠,繼續從事他的相聲藝術事業。
粉碎「四人幫」以後,大地回春,文藝復甦。許多闊別舞台多年的老演員紛紛登台演出。有一次傳出了消息,在為第一屆全國科技大會舉辦的文藝晚會上,侯寶林將表演相聲。晚會開場,台下座無虛席。一些老觀眾都知道,侯寶林的老搭檔郭啟儒老先生已經病故,那麼,捧哏的是誰呢?侯寶林在熱烈的掌聲中登場了。站在他旁邊的是個體格魁梧的中年人。此人颱風穩重,落落大方,對答從容,不瘟不火,給觀眾的第一個印象是良好的。此時台下已經竊竊議論,「嘿.這個捧哏的可真不錯!」 「敢情,能給侯寶林捧哏還含乎得了?」演出結束了,李國盛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觀眾的腦海里。
李國盛與侯老合作將近二年,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曾有一位同志問侯老:「為什麼起用李國盛給您捧哏?」侯老說:「他颱風正,樸實。往那兒一站,觀眾信任他。不知你們注意過沒有,李國盛的眼睛都會翻『包袱』,這一點比別人強。」這一確有見地的評價,李國盛是當之無愧的。李國盛本來是能捧會逗的,可是他從來沒有在捧逗的關係上鬧過意見。他不強調個人的作用,而是服從工作的需要,服從節目內容的需要。在和侯老合作之後,他表示今後專干捧哏。有人問他原因何在,他說:「侯老說我學藝晚了點兒,一些基礎的東西沒有掌握好,搞捧哏的條件更好些。」他說:「我有文化,領會東西快,又學過單口相聲,能夠掌握逗捧的火候。還說我在台上的動作感鮮明,能起到烘托作用。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願意干捧哏的越來越少了。再沒有人願意干,將來怎麼辦?」他謹遵前輩的諄諄教導,甘願做綠葉。
李國盛雖已年過半百,可他從不鬆懈,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觀摩學習的機會,很注意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吸取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他認為,相聲是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藝術門類,這就要求我們拿出更多更好的節目來滿足人民的需要,因此今後需要更加刻苦學習,努力攀登,創作演出更多的好節目,奉獻給人民。
個人生活
當相聲演員多虧了朱友學
快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事情,但如何才能讓自己快樂呢?李國盛給我們出了個主意,說相聲。相聲可以培養幽默感,有了幽默感就會豐富生活,樂趣一多,生活就會幸福。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說相聲,日常生活中,如果想快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相聲方面的書,比如《相聲大全》,所有的傳統相聲裡面都有。李國盛說自己的孫子就在看,一邊看一邊樂。或者看相聲演員出的自傳,裡面既有相聲段子,還有他們個人的從藝經歷以及相聲的知識,都是可以讓人樂的。比如《劉寶瑞單口相聲集》、《侯寶林相聲集》、《趙佩如相聲集》等。
說到這裡,一直笑容滿面的李國盛突然嚴肅起來,他說:「喜歡相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想從事相聲事業,一定要慎重。首先是自身的條件從事這個職業合不合適,然後就是機遇,而機遇的條件要大於你的本事。再有才華趕不上機遇也沒用,一旦被埋沒,對心境會有很大的影響,這一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我自己當年就吃過這方面的苦。在中央廣播說唱團舉辦的相聲輔導班畢業後,成都的戰旗軍樂團來調我過去,原單位說什麼都不放,要不是當時公務局的局長朱友學(周恩來總理長征時的警衛員)發了話,『既然他喜歡這個,他又有這個才華,幹嗎一定要留着他,我做主了,就讓他去吧。』我一輩子可能都當不上專業演員。」
明目張胆「偷」父親的書看
一個人的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培養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培養李國盛表演興趣的則是名著《水滸傳》。
李國盛小時候經常跑到天橋去聽評書,沒有錢,他就趴在圍欄側面的杆子上,那個位置不占座不要錢,而他又是小孩子,所以每次他都趴在最前面,一聽就是好幾年。 8歲那年,他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父親買的《水滸傳》,看完之後趕上放寒假,他回鄉下過年,坐在村里大道上的石頭墩子上,他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演出,觀眾是村裡的小夥伴,一個寒假,記憶力驚人的他愣是把一整部《水滸傳》用評書的形式講完了。
演出是成功的。從那以後,他就迷上了閱讀,迷上了表演。此時,比較喜歡看書的父親在有意無意間幫了他閱讀這個忙。身為店員的父親在當時也算是知識分子,家中買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等書籍,有時候也租書來看,而母親當時在鄉下,父親上班之後,家裡就剩下李國盛一個人,他就抱起父親的書看,除了家中有的,他還相繼讀了《新兒女英雄傳》、《金錢鏢》、《龍虎劍俠圖》等當時流行的小說,而父親也並不干涉。開始,父親租什麼書他就看什麼書,時間一長,李國盛自己就有了想法。當父親讓他幫忙去換書的時候,他就和父親捉起了迷藏。當父親讓他換《七俠五義》時,他卻把自己相中的《三俠劍》拿回來;父親讓他把《小五義》帶回來時,他又把《施公案》拿回來了。而父親也不會多說什麼,有時候跟他一起看,有時候不愛看,就讓他第二天把自己想看的書換回來,而他就利用這一天的工夫以驚人的速度把書看完,然後在父親第二天下班的時候把父親要的書拿回來。
說到這裡,李國盛用了一個詞——「偷」。他得意洋洋地說:「我是明目張胆地『偷』父親的書來看。」
讀名著主要是因為新鮮
上中學後,書攤上租來的書已滿足不了李國盛的閱讀胃口,他「偷」書看的日子也結束了。他開始將目光瞄向學校的圖書館,但那時可借的書少,大家都等一本書看,時間限制的就很緊,於是就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看,上課前、放學後、甚至是上課時,不過,上課看書也是有選擇的,只有在歷史、地理課上敢看,數學課是萬萬不敢的,如果不聽就跟不上了,語文課也是不看的,因為語文課本本身就有古典文學的章節,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的章節,魯迅、矛盾等作家的文章。好在當時學校和家長對考試成績都不太看重,只要及格就行,老師對他這種情況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上課看書一次也沒有被抓過。這可以說是李國盛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讀書生活了。
儘管如此,但當時可以看的書還是太少,尤其是外國名著沒有機會接觸,總是讓人嚮往。 1957年以後,文藝開放,外國的名著允許出版。趁這個機會,李國盛看了大量的外國名著,但看過之後就不以為然了,認為也沒有什麼,至今印象深刻的只有《苦難三部曲》、《安娜·卡列尼娜》、《靜靜的頓河》這幾部。雖然他也擁有《基督山伯爵》、《飄》等書籍,但他對書中的內容卻沒什麼印象,只是聽別人常常說起,而自己又沒有看過,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就買來看看,但一翻覺得沒意思,就放在那兒了。此外,印象最深的是《福爾摩斯探案集》,主要是好玩。沒有接觸過的事物總是新鮮的,接觸過了不喜歡也就那麼回事,看書也不例外。
1962年是李國盛一生的轉折點,他如願當上了專業相聲演員。到了部隊以後經常要演出,沒有業餘時間讀書,惟一經常看的書就是《毛澤東選集》,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那種深刻的記憶總是張嘴就來:「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因為虛榮心買了第一本書
擁有自己喜歡的書籍是每一個愛書人的夢想。上班之後李國盛買起書來是從不吝嗇的,他買的第一本書就是當時最為人們推崇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但李國盛認為,雖然這本書也是經典名著,但這本書不是給自己買的,只是當時擁有此書是件自豪的事,為了讓同學知道他才買的,完全是一種虛榮心在做怪。
到後來買書就比較有選擇性了,再不肯亂花一分錢,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沒有選擇,拿起來就看。大鼓、快板是評書中經常借鑑的表演藝術,在向人家學習時,他經常聽到有《三國演義》的情節,於是就仔細看《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樣在聽的時候,起碼知道人家在說什麼,就容易學習人家的技巧。不僅如此,做相聲演員這行,知識面越寬越好,這樣,別人說起段子以外的東西,就可以知道在說什麼,還可以豐富自己所說相聲的內容,如果沒看這些書,站在台上就顯得單薄了,抖包袱的時候就不漂亮了。
李國盛說,讀書細細品味的一個好處就是提高記憶力。雖然年紀大了,但記憶力卻驚人,凡是和他合作過的都知道,只要他想記,一遍就夠,年輕人都沒有他記得快。有的時候記不住,肯定是那書沒有吸引住他。
最遺憾的是有書讀不懂
對於喜歡看書的人來說,有時間看書的時候卻沒有書可看是件很遺憾的事。對於李國盛來說,則更無奈,他有專門的書房,也擁有喜歡的書籍,但因為眼睛沒有以前好,看書的時間比以前少了,面對書房裡那些看過沒看過的書不無遺憾。
那套連環畫版的《水滸傳》,是我國畫老虎、獅子畫的最好的大家劉繼卣畫的。可惜的是幾次搬家,加上兒孫們的翻閱,已經殘缺不全。
那些古文方面的書,恐怕李國盛今生都無法閱讀了。李國盛喜歡古文的書,但因為古文底子差,沒有讀過幾本。除了《聊齋志異》因為有白話文,能對照着看,其他的就沒看過什麼了。更多的古文書,因為沒有對照,沒有人講而看不懂,家裡雖然買了一些,但束之高閣。尤其是古代文化學者王國維的書,喜歡卻沒有讀過一本,甚為可惜。
李國盛很少逛書店,買書完全憑感覺,憑運氣,有時出門散步碰上賣書的就看看。雖然平常也看看早報、晚報,了解一下新聞熱點,但上面的書評、書訊都影響不了他。他買的章含之寫的《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一書,是因為經歷過那個年代,所以很想了解當時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說到圖書市場,他很羨慕年輕人,看書的條件非常好,不需要像他們那時買一本書要攢錢、要咬牙,而且可以看的書很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面寬了,但也亂了。對此,他認為讀什麼書都好,但心中一定要有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宣傳和鞏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本着中華的傳統美德去看書,是不會出大格的。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情趣和工作需要選擇書。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即使讀《金瓶梅》也沒關係。
更重要的是,書讓他知道該如何教育子女、孫輩。李國盛的兒孫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像他小時候那樣有充裕的時間看書,他就給他們講。
聽聞笑林病逝強行出院
2015年3月23日上午,突發腦梗正住院的李國盛也是剛剛得到笑林逝世的消息。笑林是李國盛20多年的老搭檔,現在正拖着病體強行出院,往笑林去世的醫院趕。
李國盛說,笑林是大年初四被查出患病,他當時身體也不好,「我現在腦子一片混亂,這個年我們過得很鬧心」。
人物評價
李國盛為人忠厚樸實,謙虛謹慎。團里的同輩演員都把他尊為老大哥。他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和他的這些品格有密切系。「虛心使人進步」,他善於聽取同行和觀眾的意見,那怕是相當尖銳的意見,只要有一點準確之處,他都堅決改正。並能吸取他人之長,豐富自己的表演。貧、俗、直、露乃相聲之大忌。犯了忌就令觀眾生厭。北京曲藝團藝術室一位老同說:「國盛在台上怎樣動作,觀眾都不討厭。」他認為,相聲演員的表演,無論唱、做,都允許誇張,但這種誇張要適度,要有分寸。
李國盛同志在捧哏上確有其所長。一位曾和他長期合作的同志總結說:李國盛在台上的最大特點是認真。他用全副的精神來為甲方鋪墊,做戲,配合非常默契,使甲方的表演很舒服。天天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感覺並不深,當後來與別的同志合作時,才深深地認識到李國盛在捧哏上獨到的功夫和在演出中所起的作用。
李國盛從1979年調入北京曲藝團,至今已有多年了,這是他藝術上大幅度提高的十多年,特別在與笑林合作以後,他們倆很快為廣大觀眾所熟悉和喜愛。他們1981年演的《小康莊》在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觀摩演出中獲獎,1984年表演的《三廂情願》、《頌歌獻給黨》、《金剛石》、《我是中國人》等節目,都在全國或北京範圍內獲了獎。
1985年他親赴老山前線,慰問人民解放軍一個月,回來後,編演了全國第一個歌頌老山前線的相聲《一筒罐頭》,在1986年全國相聲電視大賽及文化部新曲目調演中均獲獎。這個節目經過加工後,參加了全國首屆藝術節的演出。
自1986年以來,在每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會上,他與笑林都參加了演出給廣大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9年1月10日,在「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09春節大聯歡」晚會上,姜昆率領唐傑忠、李國盛、大山、馮鞏等65名相聲名家表演《相聲大合唱》。[1]
參考文獻
- ↑ 李國盛真懷念那段「偷」書的日子 光明網,200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