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大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大亮(586~644年),唐初將領。雍州涇陽(今陝西涇陽縣)人。祖籍為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曾祖父李琰在後魏時官度支尚書,遂遷居京兆。其父李充節仕隋為朔州總管。隋末,以門蔭署韓國公龐玉的行軍兵曹。大業十三年(617),瓦崗農民起義軍進攻洛陽,大亮隨龐玉部與義軍作戰,隋軍敗,大亮被俘,義軍將領張弼又釋放了他。李淵父子在長安建立唐朝,大亮自洛陽西來投奔李淵,被授土門令(故治在今陝西富平縣西北)。

唐朝開國功臣

[1]

李大亮從小文韜武略、文武全才。李大亮的曾祖、祖父和父親均在隋朝為官,李大亮本人在龐玉的軍隊里擔任個兵曹的官職。

隋朝末年,瓦崗軍李密率軍進攻東都,龐玉的軍隊隨王世充進行抵禦結果大敗,李大亮等很多人都被俘虜。也是李大亮命不該絕,李密的大將張弼見到李大亮鶴立雞群、與眾不同,於是把李大亮單獨提出來沒有殺掉,而把其他人全部處決。兩人促膝暢談後稱為至交,李大亮遂留在李密麾下。 李淵起兵平定長安建立唐朝後,李大亮便投奔了李唐王朝。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任命李大亮為土門縣令。當時正趕上當地風不調雨不順,糧食減產,百姓食不果腹。再加上盜賊橫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紛紛外出逃荒。李大亮於是賣了自己的馬幫助窮苦的百姓,又發動逃荒的百姓廣開農田,使得當年糧食大豐收。李大亮又組織官兵平息了轄區內的盜賊,百姓又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後來,邊外突厥兵來犯土門縣,李大亮考慮本縣力量薄弱,不足以抵抗敵兵。於是,他單人單騎奔赴敵營,動用三寸不爛之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了來犯的突厥兵,維護了土門縣境內境外的和平與穩定。 李大亮因功升任為金州總管府司馬。後來,李大亮奉命出兵攻打荊襄一帶時,攻下十餘座城。出使廣州時,偶遇叛軍生擒叛賊張善安。任越州都督時,著書百卷留與後任。任涼州都督時,勸諫唐太宗李世民勤儉節約少打獵,唐太宗賜給李大亮胡瓶一個、《漢記》一部。李大亮任西北道安撫大使時,皇帝給他的任務是安撫多個未歸附的部族,上書說:「安外必先安內。應該讓已經歸附的部族留守塞外,守衛朝廷的邊地,以達到以夷治夷的效果。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內部百姓身上,恢復邊地百姓的農業生產,才是有利於我朝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接受了他的建議。吐谷渾侵犯大唐,被李大亮、李靖率軍擊敗。

重情重義、知恩圖報

李大亮是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之人。因為張弼當時救了他一命,所以到他高升時,總想著報導張弼。某天,李大亮在路上遇到張弼,拉著張弼激動的大哭起來,非得把自己的家產送給張弼,但是張弼不肯接受。李大亮於是對太宗說:「我能為陛下效勞,全是因為張弼當時救我一命,我願意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張弼。」唐太宗因此給張弼加官進爵。世人都夸李大亮能知恩圖報。唐太宗任李大亮為房玄齡副手時,房玄齡也對李大亮稱讚有加,說李大亮有高風亮節,是個可以託付大事之人。李大亮臨終前,還苦諫唐太宗不要再遠征,而要好好經營關中。

李大亮品德高尚、為官清廉,去世時家裡也拿不出珠玉含在他的嘴裡。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mepbxy.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mepbxy.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mepbxy.html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mepb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