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大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大霄

李大霄

李大霄,20世紀80年代畢業、工科學歷背景。1997年開始工作,曾在東莞證券公司(1997年——2009年4月)工作;獲上海證券報「堅持不懈獎」,多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CCTV鳳凰衛視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及各大網站的採訪報道。

曾任職務: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東莞市證券研究會秘書長、東莞市金融學會理事、東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東莞市財政局特聘專家,上海證券報「金牌分析師」。2009年4月11日,李大霄開始在英大證券工作,這個擁有1號股東代碼、見證了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的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被業界劃到「唱空派」。

人物經歷

李大霄擁有深圳1號股東代碼,也是最早參與投資股票的股民,在掛了 將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後,大概從1997年開始,才正式進入東莞證券公司,成為一名股市研究者。從參與炒股到進入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研究,從證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職位。

李大霄所走過的路,見證了東莞證券市場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A股市值縮水了3成的時刻,李大霄從東莞證券辭職進入英大證券工作,讓業界感到吃驚。李大霄就辭職一事表示:「決定走的原因是想換一個平台,英大證券是全國性券商」。

【錯的李大霄?】

「在事實面前,投資者和媒體顯然開始『審判』李大霄」——2132點告破後,大量股市報道聚焦李大霄和「鑽石底」,一篇文章如是寫道。他仍然在辦公室加班統計數據,「除了多接幾個電話,其他都跟平常一樣,照樣很忙」。但他坦陳,這是十餘年研究生涯中最難熬的時光。

提出「鑽石底」始於2012年1月6日,大盤一路羸弱跌至2132點。2月6日,向來愛形象比喻股市的李大霄提出他的新觀點,「以2132點為節點,優質股票進入了投資區域,顯示出鑽石般的投資價值。」此後,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和微博上提出大量數據和案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每當市場波動時,他都會不厭其煩地說,「震盪不足慮,還是鑽石底」,甚至在投資者提出尖銳質疑時回應「鑽石底亮晶晶」。

事實上,李大霄當「死多頭」並非是今年的新鮮事。自1664點市場反轉,他在2009年初看多股市以來,就一直堅持市場正在進行的是一場融冰之旅。

2009年秋季,市場拉開3000點保衛戰。多空激烈交鋒之中,李大霄高喊「3000點需要堅持」、「3000點只是地平線」。隨後的幾個月,任憑市場起落,他都未曾鬆口,並在2010年底再次拋出「2011年融冰之旅將漸入佳境」的判斷,而2011年的市場卻以單邊下跌回應了這位「老市場」孤獨的呼聲。

屈指算來,加上2012年的「鑽石底」,李大霄在自己「融冰之旅」的邏輯里已經堅持3年,期間質疑聲不斷,否定聲不斷,直至本周達到高潮。

「市場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性的分析師應該尊重市場,發現自己的缺點,正視缺點,哪怕否認自己。最近兩三年來,他一直在與市場搏鬥試圖看多,為什麼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強調預測頂底是大忌,太過注重一個點位的判斷難道不是譁眾取寵?」

更多的指責來自股民,有的投資者在年初認同了2132點是鑽石底的說法,卻在上半年滿盤皆輸,「不負責任的言論是在害人。」還有人在微博上提出質疑,看多是在「盡力幫莊家騙散戶持有」,「李大霄應該道歉」。

【對的李大霄】

「李大霄這麼堅持,就是因為對的次數多了,才會越來越膽大,越說越確定,最後成為這次炮轟的焦點」,對於「鑽石底」引發的輿論風暴,一位資深投資者如是評價。

不可否認的是,李大霄曾經對過,甚至被一些媒體稱為「預言頂底從未看走眼」。在這些經歷中,最準確也鬧得動靜最大的一次是2007年瘋狂的牛市轉折點。

當年的11月23日,上證綜指創下6124點的歷史大頂剛一個月有餘,市場沉浸在賺錢美夢中,散戶依然瘋狂地排隊搶購基金,李大霄在《中國證券報》刊發署名長文《A股長期估值的頂部可能已經形成》,用16條理由論證判斷「市場在6124點平均市盈率7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73倍,兩市市淨率達到6.82倍的高位,繼續推升市場估值的動力已經不足,A股長期估值的頂部有可能已經形成。」

文章刊發半年後他離開了原來工作的東莞證券和生活了近20年的城市。雖然李大霄至今都拒絕透露原委,但他承認「往往說人家不愛聽的話,是要付出代價的,面臨巨大壓力。」市場普遍猜測,在券商工作卻大肆唱空,「犯忌」是他最終離開的原因之一。

直到2009年2月2日,市場在2000點上下徘徊,李大霄在《中國證券報》刊發《A股市場融冰之旅已經啟程》,認為1664點後「A股市場穩定的基礎已經形成」。

【倔的李大霄】

「覺得挨罵挨得冤嗎?」記者問道。「不冤,既然要做這個工作就要承擔謾罵和不理解,十幾年了就是這樣過來的,要不就像很多人一樣上下皆可,或者低位唱空、高位唱多,雖然日子過得很容易,但並沒有價值。」他說道。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正確,李大霄承認確實在3000點看多,但判斷正確與否要看預測的周期,自己研判的周期很長。「只是很惋惜自己的能力有限,沒幫到一些投資者。」面對對錯之爭,李大霄說自己「難熬」,但「決不投降,如果輕易被擊倒,那就不是我。」

李大霄反覆強調,「鑽石底」應該是一個區域而非簡單的一個數字,他堅持的是一直以來連貫的市場判斷,「買進點位是1664點的成長股,不應該在3000點賣掉,更不應該現在賣掉。我不是短期操作者,我追求的是低位挑選好公司與它慢慢成長。」 現在被貼上「死多頭」標籤的李大霄曾經也是「死空頭」。2000年末,他在一次公開研討會上預測科技股泡沫的破滅,建議投資者「摘荔枝」。當時證券公司風雨飄搖,過半公司面臨關門倒閉的危險,他卻一路從2001年唱空,挨罵死扛到2005年。由此可見,李大霄的倔由來已久。

但不論是傻、是倔還是另有所圖。挨罵後的李大霄並沒有準備妥協,他依然堅信現在只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對於人身攻擊,李大霄表示不爭辯。對於他人善意的提醒,他停頓片刻後也拒絕接受,「何苦浪費別人的時間,這麼多年我就是這個原則,記者採訪時間再短也要給個結論,絕不模稜兩可,我認為這是股市分析師的價值。」[1]


【大霄效應】

每當李大霄把一些政策事件點評為「重大利好」時,市場都以猛烈下跌回擊,市場戲稱「大霄效應」。有業內人士調侃,只要盯着李大霄的微博,靠這一信號來開空期指,一年就能買房買車。

主要榮譽

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及投資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李大霄曾經獲中國證券業協會多個獎項。

獲中金在線及廈門大學頒發的「最具獨立客觀分析師」獎;

在多個電台擔任嘉賓,包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及報紙摘要節目》、《經濟之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等。

個人生活

辭職事宜原因之一

李大霄承認,因為他「往往說人家不愛聽的話,是要付出代價的,面臨巨大壓力」,他並不否認這種壓力是他辭職的其中一個原因。

傳新年薪超20萬元

業界有一種說法,估計英大證券方面開出了超過20萬的年薪挖人,但李大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絕口不談薪水的問題,也不願就外界傳言做出評價。

「自說評說」

李大霄言:在股市很多人喜歡講漲,股民也喜歡聽漲,因為漲就有機會賺到錢。我的價值就是能夠給人提供幫助,而不是模糊過日子,這樣才覺得生命沒有白白浪費。今後不會放棄「原則」,一名分析師對自己要有人格的要求,不能隨波逐流。

個人觀點

2000年中期提出摘荔枝

2005年中期提出播種

2006年提出不拔青苗

2007年提出摘熟蘋果

2008年提出「保護勝利果實」

2009年提出股票帶來希望

2012年先後提出校花理論、黃金底及鑽石底

2015年提出嬰兒底(藍籌底)[2]


人物評價

【老同事評價李大霄】

● 在海南三亞舉行的「2007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上,李大霄的發言提醒:作為投資者,要學會理智投資,在蘋果熟了的時候適當摘取一兩個。東莞一名業內人士評價說:提醒投資者理智投資,這本身肯定是對的,但是現在看來這種「告誡」太提前了。

● 東莞證券總裁張運勇這樣評價李大霄:他是個好同志,踏實、敬業,公司對他的工作很認同,在合適的時候他還是會回來的。公司對李大霄的工作很認同,曾經盛情挽留2個月,不過這是他的個人選擇,公司覺得很可惜、遺憾。

● 在東莞證券一家營業部做投研分析的李照發則評價十幾年前的老同事,「較真還喜歡到處去說,希望能幫到別人。這幾年我一直擔心他會錯,建議他要跟着市場變化修正觀點,但他沒有這麼做。」在李照發看來,經過「鑽石底」的風波,李大霄成為多頭的標杆和空頭反駁的對象。「我在營業部工作,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市場分析股票壓力太大,話說得太死,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我勸過他好幾次,他又不是會跟人吵架的人,真的沒必要,打份工而已。但他總反駁我模稜兩可不如不說,錯了他認。」「市場是徹徹底底破了鑽石底。」對於李大霄的堅持,老友李照發卻難以認同,他表示這幾天甚至不好意思和他聯繫。他指出李大霄是非常典型的關注估值及基本面的分析師,而市盈率是相對變量,經濟下滑之時參照歷史估值需要顧及市場資金供求和技術走勢。

【業內人士評價李大霄】

● 「支持李所長」,同為市場中人,瑞豐拓展投資總監肖熊文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發來短信,他評價認識多年的李大霄「謙和,沒有架子,很低調,不喜歡針鋒相對。」但遇到觀點不同時卻當仁不讓,極難改變。「我跟他探討過,作為分析師,分析加上背景、有彈性,表述更圓滑或許更好,不要太過絕對,何況樹大招風。」

● 一位媒體人士評論道:在中國股市中,做一個故弄玄虛的股評家是聰明老到的,做一個四處打聽內幕消息的散戶是情有可原的,做一個隨時準備「多翻空」或者「空翻多」的機構是無可厚非的。

而李大霄偏偏不識時務,執著地以專業股評家的身份,耐心給廣大投資人擺事實,講道理,並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底牌,的確傻得另類。「我可以告訴你,十年內中國股市下至千點,上至萬點,任你折騰都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這種預測有意義嗎?」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評價他時連連擺手,「他就是傻,如果靠這個博出位、博出名是傻得可愛」。

● 在東莞,一位有20年投資經驗的老投資者十幾年前就曾與其認識,李大霄離開東莞後多年未曾聯繫,24日在電視上聽到了市場對李大霄的議論,便通過朋友輾轉聯繫上這位故人。「聽我說2312點很可能要破,李大霄不說話,但是我知道他不同意我的看法。」這位大姐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再三提到,「但是我為什麼要給他打這個電話?股評家要堅持自己的理念,我們散戶不需要隨風搖擺的分析。」

●央廣主播:「鑽石底」是假貨

「鑽石底」之說從問世起就備受爭議,這次又遭到炮轟。資料顯示,林耘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主持三檔證券類節目,同時任CCTV2、央廣中國之聲和經濟之聲等多家媒體的特約財經評論員。林耘的發難首先從李大霄發布「秘密」的那一天開始。「悲觀者」半年後還在爭論是否鑽石底,別人在看熱鬧的同時,早已經在數錢了。7月5日,李大霄在其微博中發布了他發現的4個「秘密」之一,但是卻遭到林耘的公開反駁。

「用事實說話:1、『鑽石底』'面市才半年時間,考驗遠沒有結束。2、即使在這半年內『鑽石底』也已被證明是假貨。以120天移動平均線為成本測算,信『鑽石底』進場的投資者平均被套4%。」林耘當天在其微博中說,"最恨死認點位,幹嗎要'逼急了'才拿些上漲板塊做遮羞布?再說了,指數之所以下跌是因為構成指數的股票跌了。"

林耘連發5條微博,對李大霄的「鑽石底」進行連續「炮轟」,其指出,「7年前,我給了你第一個可以炫耀的台階,7年來我本着市場觀點多樣化……一直在央廣給你留着放言的平台容忍你的一錯再錯,人可以無能,不能無恥,更不能把無恥當成通行證。」林耘還指出,「把一個點位絕對化本身就是錯的,不管破不破都是錯的。況且這個點位不是他預測出來的,是他一路敗退自以為抓到的'救命稻草'。賭徒!系統性風險與結構性風險並存,強調點位有意義嗎?」

●網友圍攻

「投資顧問」發來勸降書 [3]


「空方來勢洶洶,欲將鑽石變磚石,多方眾志成城,誓要鑽石亮晶晶!」儘管大盤接連暴跌,但多頭李大霄卻依然高調看多。看着大盤的「跌跌不休」,備受煎熬的股民顯然坐不住了,李大霄在微博里的看多言論更是遭到圍攻。

「『李大校』求你投降了吧,你一降可能就到底了。你是最後的多頭,不是多頭不死空頭不止嗎!為了可憐的散戶你就委屈一次吧。」在李大霄的微博中,一位網友的發言十分犀利。

微博認證為「中國中投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徐曉宇」的「曉雨聞鈴」發了一篇「勸降書」,稱現在已經沒有做多的理由了,如今「投降很有面子的」,其依據是年內1.2萬億大小非解禁、預計IPO超過2000億、轉融通國債期貨年內有可能推出、垃圾債試點已經開始了種種利空。

而實際上,股市里就一直流傳着"多頭不死,空頭不止"的段子。對於李大霄的執着,一位網友無奈地表示:「一直唱多,會有一天是準確的,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有多遠了。」甚至有網友要成立「追殺李大霄基金會」。

「同是股市苦命鳥,相煎何太急?」對於部分網友的激烈反應,知名財經人黃生近日在微博中為李大霄抱不平道:「股市大跌,心情不好可以理解,希望僅是惡作劇而已,斷不可做出瘋狂的舉動,微博上每個人的言論、分析都僅僅代表個人看法,供參考,真正的投資決策還是靠自己決斷的,希望冷靜下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