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宥(唐穆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宥(唐穆宗)
圖片來自36O

李宥(唐穆宗) 唐穆宗名為李恆,男,唐憲宗的第三個兒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於京師長安大明宮之別殿。原名李宥,先封為郡王,憲宗元和元年(806)八月,進封遂王。李恆是冊封為皇太子以後改的名字,這一點與他的父皇憲宗相同。元和十五年二月,唐憲宗卒,宦官擁立李恆,是為唐穆宗。在位僅五年,年僅29歲,葬於光陵。

生平

  穆宗以前的唐朝諸帝多能將皇位傳給兒子,高宗(武則天)還有二子 (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親憲宗另外也還有一個兒做了皇帝,即宣宗。穆宗以後的懿宗,有第五子即位為僖宗,第七子即位為昭宗。此前,睿宗的兒子當中,一位受命登基(唐玄宗),一位追認為帝(讓皇帝李憲),三位獲贈太子,已被舊史盛讚為「天與之報,福流無窮」。但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這在唐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由於每個兒子即位後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後有三個皇后和他配享太廟,這在唐朝歷史上也屬罕見。穆宗於長慶四年(824年)正月死時,剛剛30歲,相對於他之前的唐朝皇帝來說,可謂最短壽的一位。這些情況透露出,在穆宗君臨天下時,唐朝的皇位繼承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變得毫無保障。所有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們,穆宗時期的宮廷局勢已經難以用常規來審視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憲宗已經有了長子李寧和次子李惲。排行老三的穆宗,卻有一個勢力強大的母親,那就是憲宗為廣陵王時於貞元九年(793年)娶的妃子郭氏——對唐室有再造功績的尚父郭子儀的孫女。長子李寧的母親是宮人紀氏,次子李惲的母親竟沒有留下姓名,在這一情況下,究竟是選擇哪一位皇子,憲宗一直沒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後,到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憲宗心中漸漸地向長子傾斜了。此時的李寧已經17歲,平素喜歡讀書,舉止頗符合禮法,深受憲宗的喜愛。於是在大臣李絳建議早立儲君以杜絕奸人窺伺覬覦之心時,他宣布了立長子為嗣君的決定。這次冊立很費了一些波折,本來應該在春天舉行的冊立儀式,由於連續遭遇大雨,使時間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這期間有多少來自穆宗母親郭氏的阻力,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元和八年(813年)十月,在剛剛冊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時候,擁立太子的朝廷官員又上表請求憲宗立郭氏為皇后。自玄宗以後,後宮活着被立為皇后的只有肅宗的張皇后,那是因為她在平叛的特殊時期有特殊的功勞,憲宗將郭氏冊立為貴妃已經是後宮最尊貴的角色,憲宗以種種藉口拒絕了此番動議。此事以後,郭貴妃在朝野內外,廣結黨羽,包括宦官中的厲害角色神策軍中尉梁守謙以及王守澄等人,他們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較量。

  元和十四年底,憲宗因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藥身體惡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緊了改立李惲的謀劃。太子李恆十分緊張,曾經問計於他的舅舅郭釗,時為司農卿的郭釗囑咐他,一定要盡「孝謹」之心,不要考慮其他的事。這說明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就等着憲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憲宗暴死,梁守謙、王守澄等人立即擁立太子即位,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惲被這突如其來的政變殺了個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黃泉路。

  穆宗位居儲君期間的惶恐不安,隨着成功登基也就煙消雲散了。他對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給予了不同的賞賜,特別是把生母郭貴妃冊立為皇太后,以報答她多年來的辛苦經營。與此相對照,他對父皇的親信和寵臣則分別處以殺罰貶斥。正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歷史評價

《新唐書》  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於敗亂,而敬宗卒及其身,是豈有討賊之志哉!

《舊唐書》  史臣曰:臣觀五運之推遷,百王之隆替,亦無常治,亦無常亂,在人而已,匪降自天。當軒黃御宇之秋,則百年無事;及商辛握圖之日,則四海橫流。昔章武皇帝國命之不行,惜朝綱之將墜,乃求賢俊,總攬英雄,果能扼大盜之喉,制奸臣之命。五十載已終之土,復入提封;百萬戶受弊之氓,重蘇景化。元和之政,幾致昇平。鴟梟方革於好音,龍鼎俄傷於短祚。苟或時有平、勃之佐,繼以文、景之才,則延湊、克融,自縮螳螂之臂;智興、李 ,敢萌狗鼠之謀?強盜寧窺孟賁之金,餓隸不拾嬰兒之餌。觀夫孱主,可謂痛心,不知創業之艱難,不恤黎元之疾苦。謂威權在手,可以力制萬方;謂旒冕在躬,可以坐馳九有。曾不知聚則萬乘,散則獨夫,朝作股肱,暮為仇敵。仲長子所謂「至於運徙勢去,獨不覺悟者,豈非富貴生不仁,沉溺致愚疾。存亡以之迭代,治亂從此周復。」誠哉是言也!

  贊曰:惠王不令,敗度亂政。驕僻偶全,實賴遺慶。皇皇上帝,為民立正。此何人哉,遽主鼎命。

史書記載

  《舊唐書》本紀第十六 穆宗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諱恆,憲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貞元十一年七月,生於大明宮之別殿。初名宥,元和元年八月,進封遂王。五年三月,領彰義軍節度大使。七年十月,冊為皇太了,改今諱。

  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丙午,即皇帝位於太極殿東序。是日,召翰林學士段文昌杜元穎沈傳師李肇、侍讀薛放丁公著對于思政殿,並賜金紫。丁未,集群臣班於月華門外。貶門下侍郎、平章事皇甫鎛為崖州司戶。戊申,上見宰臣於紫宸門外。辛亥,以朝議郎、守御史中丞、飛騎尉、襲徐國公、賜緋魚袋蕭俛為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武騎尉、賜紫金魚段文昌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上始御延英對宰臣。詔曰:「山人柳泌輕懷左道。上惑先朝。固求牧人,貴欲疑眾,自知虛誕,仍更遁逃。僧大通醫方不精,藥術皆妄。既延禍釁,俱是奸邪。邦國固有常刑,人神所宜共棄,付京兆府決杖處死。」金吾將軍李道古貶循州司馬。憲宗未年,銳於服餌,皇甫鎛與李道古薦術人柳泌、僧大通待詔翰林。泌於台州為上鍊神丹,上服之,日加躁渴,遽棄萬國。甲寅,二王后介國公宇文仲達卒,有司與舊典葬祭之。以監察御史李德裕、右拾遺李紳、禮部員外郎庾敬休並守本官,充翰林學士。丁巳,以劍南東川節度使李逢吉為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以吏部侍郎王涯檢校禮部尚書梓州刺史,充劍南東川節度使。己未,改恆岳為鎮岳,恆州來鎮州,定州恆陽縣為曲陽縣。恆王房子孫改為泜王房。丙寅,以右神策大將軍張維清單于大都護,充振武麟勝節度使。丁卯,上及群臣皆釋服從吉。戊辰,群臣始朝於宣政衙。是夜地震。庚午,冊大行皇帝貴妃郭氏為皇太后。貶諫議大夫李景儉為建州刺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