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春岩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38年9月15 日 河北省大城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
李春岩(1938.9.15- ) 中國工程院院士[1],著名神經內科學家[2]。河北省大城縣人。1962年畢業於河北醫學院。現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河北省心腦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委員會常委,河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人物簡介
李春岩,男,漢族,1938 年9 月生,河北省大城縣人,1962 年河北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心腦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委員會常委,河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榮譽
《中華神經科雜誌》 《中華物理學雜誌》 《 腦與神經疾病雜誌》 等十一家專業雜誌的編委或主編,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河北省省長特別獎,榮獲"燕趙學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河北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勞動模範。此外,李春岩教授還是國際神經病學權威組織-----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唯一的中國會員。2005年6月-2007年3月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院長。 2011.12.17當選為河北省科協第八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
成就
1988年至1990年,李春岩教授在著名的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研修。回國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幾年的奮鬥,創建了500餘平方米的神經內科實驗室,購置了600餘萬元的科研設備,建立了神經內科圖書室。從而為開展臨床實驗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介紹
經歷
李春岩教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河北醫學院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通過對2000 余例患者臨床觀察以及300餘例格林-巴利綜合徵(GBS)患者神經電生理學和20餘例屍體解剖資料進行研究,發現GBS不僅存在着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病變,尚有以急性原發性運動神經軸索變性為特徵的病理改變,他在國內首先從GBS 患者糞便中培養出空腸彎曲菌。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並命名急性運動軸索型GBS , 是一個新的亞型,應用該菌及菌體成份脂多糖誘發出軸索型GBS 動物模型。他對GBS 易感性與HLA 多態性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顯示HLA -B35 、B15 等位基因與軸索型GBS 的易感性相關聯。他還進行了"氣管切開後套管氣囊壓迫的實驗研究",提出氣囊壓迫的理想壓力和壓迫的時間,為減少氣管切開的併發症提出了理論根據。近年來又對神經科另一疑難疾病一一肌萎縮側索硬化(ALS )展開多方位研究,李春岩教授帶領他的科研小組不畏艱辛、迎難而上,已在國內首先成功地建立ALS 體外器官培養技術,同時引進了國際上公認的轉基因小鼠模型,有望在該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臨床治療等方面有所突破。命名為急性運動性軸索型神經病(AMAN),是GBS的一種新的亞型。採取700餘份標本,經過千餘次的培養,從病人糞便中培養出空腸彎曲菌,並利用該菌及菌體成份脂多糖誘發出AMAN的動物模型。上述研究於1994和2004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而實現了河北省衛生系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零的突破,也是全國神經內科學界最高成果獎。李春岩教授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先後六次應邀赴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參加國際專題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與發言,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及高度評價。美國和加拿大專家多次來華與李春岩教授率領的科研組進行學術交流並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協作關係。
介紹一
李春岩教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他幾十年如一日獻身於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在神經內科學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他治學態度嚴謹,堅持定期查房,定期組織疑難病例會診,全心全意為廣大患者服務,受到了廣大患者的稱頌和同行的欽佩。李春岩教授還積極投身教學工作,親自為下級醫師設計科研題目,指導實驗,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25 名。 李春岩教授在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140 余篇,被SCI 收錄18 篇,被MEDLINE 收錄13 篇,被他人引用近200 次,論文影響因子為9 ,著作2 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2 項。成果發表後美國神經病學專著《周圍神經疾病》 以及眾多期刊引用了本成果,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也增添了相應內容。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