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夢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夢陽
李夢陽
出生 公元1473年
甘肅省慶城縣
逝世 公元1530年

李夢陽(1472年-1529年),又名獻吉,字恩賜,號空同子,祖籍河南扶溝,出生於慶陽(今甘肅),後又還歸故里。明朝政治人物,文壇前七子之一。

他善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於古文詞。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

李夢陽所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盛行了一個世紀,後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目錄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得罪權貴 幾經沉浮 終不復仕

2文學成就 思想主張 個人作品

3軼事典故 出對聯 晝提燈籠

4家族成員

5墓葬墳塋

6歷史評價

1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李夢陽出生於甘肅慶陽,自幼家貧,10歲時舉家隨父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扶溝人。其父時任封丘周王府教授,頗受溫和王信賴,李夢陽也深得器重,「入飽出嬉」,學業長進。

得罪權貴

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李夢陽登癸丑科鄉試解元,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登甲寅科進士。初授戶部主事時,即對當時外戚建昌侯侯張延齡怙寵橫甚,人莫敢問的囂張氣焰深惡痛絕。他不畏權勢,直言上書,寫了有名的《應詔指陳疏》,直陳時弊的「二病、三害、六漸」,大膽地揭發了壽寧侯「招納無賴,網利賊民、奪人田土,拆人房屋,虜人子女,要截商貨,占種鹽課,橫行江河,張打黃旗,勢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來殺身之禍。壽寧侯懷着對他的刻骨仇恨,於帝前對其百般陷害,將其解職問罪,嚴刑拷打,諸貴戚亦並急欲殺害李夢陽而後快,後因皇帝不許,李夢陽才得官復原職。

幾經沉浮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李夢陽進郎中,時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劉瑾等「八虎」使皇帝萬機漸廢,諸大臣上書皆不能上達,他又毅然為戶部尚書韓文寫疏揭發劉瑾,幾成殺身之罪。先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劉瑾假傳旨貶李夢陽為山西布政司經歷(掌管出納文件),並勒令其退職回家,後劉瑾又羅織罪名,使李夢陽入獄。多虧康海力求,才使李夢陽免死。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劉瑾被誅,李夢陽被平反,官復原職,升為江西按司提學副使。後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後以李夢陽「欺壓同列、挾制上官」之罪讓其居家住閒。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寧王朱宸濠謀反被誅,原銜恨之人趁機揭發李夢陽是其同黨,又將李夢陽逮捕入獄。多虧大學士楊廷和、刑部尚書林俊等人上書力陳李夢陽無罪,才使他得以獲釋。

終不復仕

嘉靖帝即位後,諸大臣雖對李夢陽相繼屢薦,終因幾十年風雨的世宦生涯,使李夢陽看透了世間之險惡,竟不為官。他治園池,招賓客,飲酒著述,名馳海內。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李夢陽卒,時年59歲。隆慶初年,諡景文。

2文學成就

思想主張

李夢陽才思敏捷,以詩文要恢復秦唐的風格而自命不凡,卓著聞名。明孝宗弘治時代,宰相李東陽以「館閣體」領導全國文壇,天下文人都學習和崇尚李東陽的文風,只有李夢陽一人譏笑這種文體的萎弱。他提倡寫文章要以秦漢文章為範本,寫詩要以盛唐詩體為榜樣,即「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如不按此風格作文吟詩,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詩歌;他與何景明、徐楨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稱七才子,為了與以後文壇中出現的七才子相區別,稱為「前七子」,他為魁首。李夢陽還說:「真詩在民間。」他要求詩歌創作深入民間,聯繫實際,汲取營養。這個文學觀點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李夢陽所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盛行了一個世紀,後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個人作品

文集:《樂府古詩》三十六卷、《疏書碑誌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刊行與世。

詩作:《秋望》《石將軍戰場歌》《汴京元夕》

詞作:《如夢令》

3軼事典故

出對聯

明代文學家李夢陽,有一年督學江西,擔任主考官,發現應試秀才的花名冊上有一考生與他同名,感到可笑。於是在唱名時,就朝那同名秀才幽了一默:「小老弟與本官同名,真乃巧事,本官理當照顧。這樣吧,我出一聯讓你來對,倘能當堂應對,你就算中舉了。倘若對答不上,就請回去再苦讀三年,下屆鄉試再來。」那秀才也算是一位滿腹文才的孔門儒生,聽後微笑答曰:「大人倘出言不悔,請出句。」李夢陽出了那精心構思的詼諧上聯:「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此上聯以其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與那同名考生,暗合揶揄之意。那考生聽後一沉吟,拱手便對:「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吾亦無忌。」此下聯以其名「無忌」,雙關兩方不要忌諱。

晝提燈籠

李夢陽自小跟隨做官的父親到外地生活、學習,因他聰穎敏惠,熟讀經詩,學得滿腹經綸,能寫錦繡般的文章;在他剛滿19歲時,陝西省舉行鄉試,全省的秀才齊集省城參加考試,考取舉人。按當時規定,哪個省的人就在哪個省會參加考試,在外的人員都要回歸故里。當時慶陽府安化縣歸陝西省布政使管轄,因此,李夢陽先回到慶陽府安化縣住了當段時間,然後到陝西長安去應試。因為他一直跟隨父母,親眼目睹了官場的腐敗和黑暗,又在故里聽聞了官家魚肉百姓的事實,因此激起了義憤,總想藉機發泄二下。他靈機一動,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當他早晨進入考場時,手打一盞點燃的燈籠要進門,守門官吏和其他秀才都很驚訝,問:「你怎麼白天打着燈籠行走?」李夢陽一本正經地答說:「現在太黑暗了,我怕遭人暗算!」李夢陽說罷,微微—笑;秀才們對他的意思心知肚明,也對應一片笑聲。而主持考試的官員們雖然心中生氣,想發作給李夢陽難堪,但轉念一想,明里整治他,倒顯他們肚量小;等他考試時或考試後再想妙方整治他不遲。試卷是密封的,無計可施,但在試卷拆封后,李夢陽竟中了第一名,為解元,而且他的文章被人們競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在盛名之下,官員們只好乾瞪眼了。

4家族成員

曾祖父:入贅王聚家,改姓王,起名王恩。

父:李正,官居周王府教授。卒後追贈承德郎、戶部山東主事,加贈奉直大夫、戶部貴州司員外郎。

大哥:李茂,又名孟和。

三弟:孟章。

子:李枝,進士。其餘三子為李楚、李粱、李柱。

5墓葬墳塋

李夢陽死後葬於河南鈞州大陽山,李夢陽的後代一直在附近守墓,墓碑已遭到破壞,墳墓屢次遭到盜挖。殘缺不全的明代墓碑,上有「空同先生墓,萬曆六年歲次戊寅秋月吉日重修」字樣。大清光緒二十年,禹州知州張之屏重立「明詩人李空同墓」碑。

原墓地占地數頃,東至河,西至河,南面大龍山,北靠蓮花嶺。兩山夾坳,兩河環抱。地面牌坊碑廊林立,歷代文人名士題記無數。其墓誌為明代大學士崔珗所題,墓表為宗室朱侃所寫。李氏家族鈞州支於正德十二年為其先祖選擇墳塋後,隱居終老長門守墓而傳遞至今。

6歷史評價

王維禎:七言律自杜甫以後﹐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

《明史》: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等號十才子,又與景明、禎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皆卑視一世,而夢陽尤甚。吳人黃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書,願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復奉以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