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永舫 | |
---|---|
| |
出生 |
重慶市 | 1948年8月10日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河南睢縣 |
母校 | 華東理工大學 |
職業 | 研究員 |
研究領域 | 光電功能高分子領域 |
李永舫[1]
高分子化學家。1948年8月10日出生於重慶市,籍貫河南睢縣。1982年在華東理工大學(原華東化工學院)化工系獲碩士學位,1986年在復旦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教育背景
- 1979年,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
- 1982年,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 碩士學位
- 1986年,復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 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2]
- 1966年,高中畢業。
- 1977年,考入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抗菌素專業。
- 1982年,在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化學系獲碩士學位。
- 1986年,在復旦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
- 1986-1988年,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後。
- 1988年,博士後出站後留化學所工作。
- 1993年,晉升研究員。
- 199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 1988年10月--1991年4月,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學研究所井口洋夫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
- 1992年10月--1993年元月,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學研究所井口洋夫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
- 1994年元月--1994年4月,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學研究所井口洋夫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
- 1997年6月--1998年6月,到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UCSB)Alan J. Heeger教授實驗室進行訪問研究。
- 1998年10月--11月,到日本分子科學研究所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訪問教授。
- 2000年2月--5月,到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Yang Yang教授實驗室高訪(國家留學基金資助)。
- 2012年12月起,受聘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特聘教授。
- 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4年,當選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和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研究方向[3]
-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包括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受體光伏材料,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受體光伏材料,可溶液加工有機分子光伏材料等。
- 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的製備及其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和電致發光中的應用。
- 導電聚合物電化學和導電聚合物透明電極材料。
科研成果
- 提出了通過共軛支鏈來拓展聚合物共軛程度,從而拓寬其吸收光譜的分子設計思想。
- 提出通過使用富電子的茚雙加成來提高C60的LUMO能級的思想,設計合成了茚雙加成富勒烯衍生物(ICBA)新型受體光伏材料,使基於P3HT的光伏器件的開路電壓和能量轉換效率顯著提高。
- 通過側鏈工程設計和合成了一系列與窄帶隙n-OS受體吸收互補的高效中間帶隙聚合物給體光伏材料。
- 開發了低成本和高效的聚合物給體光伏材料PTQ10, 有望應用到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將來的實用化產品中。
- 在吡咯電化學聚合反應機理和聚合反應動力學、導電聚吡咯的兩種氧化摻雜結構和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的溶液法製備、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主要獎項[4]
1987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鋰電池電極反應機理――電化學嵌入反應的研究) 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二,導電聚吡咯的研究) 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導電聚吡咯的研究) 2005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導電聚合物電化學和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的研究) 2012年,獲美國化學會(ACS)高分子學術報告獎(2012 Macro Lecture Award)。 2013年,入選湯森路透評選的2012年度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 (在21位入選者中排名並列第二)。 2014年,材料科學入選「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單。 2015年,材料和化學科學兩個領域入選「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