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洪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洪鐘
出生 1941年
山西昔陽
國籍 中國
母校 太原理工大學
職業 研究員
研究領域 氣固流態化方面的研究

李洪鐘[1]
化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1941年生於山西昔陽。1965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學位,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和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教育背景[2]

  • 1965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
  • 1981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學位
  • 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學位

人物生平[3]

  • 1941年1月,出生於山西省昔陽縣。
  • 1965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
  • 1965--1978年,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工作,參加了國家順丁橡膠攻關項目會戰,從事丁烯氧化脫氫制丁二烯流化床反應器研究與開發工作。
  • 1981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學位。
  • 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
  • 1986-1988年,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博士後。
  • 1989年--至今,為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為工業多相流反應器結構與流動行為的量化預測理論和優化調控方法; 多相流結構與傳遞和反應的相互關係;多相反應與傳遞過程強化的理論與方法;流化床反應器模擬與放大規律的研究等。

科研成果

  • 將多相流基本原理與散料力學結合,建立了兩相流理論以及垂直和傾斜移動床氣固流動模型,可較準確預測氣、固流率,氣體壓力和顆粒間接觸應力的分布
  • 提出V型閥與L型閥排料動力學模型和設計方法;發明了V型移動床排料閥、氣控氣球式高壓加料器等。用自製微觀攝像探頭,得到快速床內瞬態聚團和稀密兩相結構的照片,證實了聚團的存在,發現當納米和超細顆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團時,可實現散式流態化
  • 發現加入流化床中的鐵磁性顆粒可形成「鏈狀物」,能有效破壞氣泡、溝流和聚團,實現散式流態化

主要獎項及榮譽[4]

  • 1989年,獲第十屆國際流化床燃燒會議最佳論文獎(多種燃料在中試規模循環流化床中的燃燒特性和微細顆粒循環流化床的流動特性)
  • 1997年,獲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移動床氣固兩相流理論及應用)
  • 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氣固流態化的散式化理論與方法)
  • 2008年,與郭慕孫院士共同主編我國首部「流態化手冊」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為「三個一百」工程原創圖書
  • 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與郭慕孫院士共同主編我國首部「流態化手冊」)
  • 曾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 参考资料 ==
  1. [1] 中國科學院學部
  2. [2] 太原理工大學
  3. [3]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4. [4] 李洪鐘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