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玉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玉發所在的工作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李玉發,男,1984年生,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現就職於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人物事跡

在校期間曾獲得校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所在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獲得2009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學術論文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成立於1960年,是福建省最高的農牧業綜合科研機構。現設有水稻、果樹、畜牧獸醫、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甘蔗、茶葉、作物、農業工程技術、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農業生態、生物技術、農業生物資源等研究所和中心實驗室、蘑菇菌種研究推廣站等15個研究單位和1個科技幹部培訓中心。

1.定植期對夏季切花小菊生育期和品質的影響。《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9,30(3:80-83));

2.日光溫室多頭切花菊品質模擬初探。《浙江林學院學報》2010,27(3):404-409;

3.南方觀賞草莓盆栽技術。《福建果樹》,2010(2):24-25;[1]

4.鹽鹼環境火龍果氨基酸和礦質元素分析。福建農業學報,2011,26(3):388-392.[2][3]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簡介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成立於1960年,是福建省最高的農牧業綜合科研機構。現設有水稻、果樹、畜牧獸醫、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甘蔗、茶葉、作物、農業工程技術、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農業生態、生物技術、農業生物資源等研究所和中心實驗室、蘑菇菌種研究推廣站等15個研究單位和1個科技幹部培訓中心。目前已建有福州國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國家龍眼枇杷資源圃、國家紅萍品種資源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130多公頃實驗場、圃,保存珍貴作物種質資源13000多份。

2014年2月19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布,該院劉波團隊從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土壤分離的FJAT-13831T菌株,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地球微生物——芽孢桿菌屬的新種,被命名為兵馬俑芽孢桿菌。

民國25年,在連城的作物改良場改建為福建省農事試驗場(附設畜牧獸醫所和園藝試驗區)。民國35年,省農事試驗場遷福州擴建為省農事試驗總場,下轄崇安茶葉改良場和清流南平長樂漳浦等5處分場及各縣的合作試驗場。

1952年(《福建省科學技術志》為1952年,《福州市志》為1950年),福建省農事試驗總場改組,成立省農業試驗場。1956年(《福建省科學技術志》為1956年,《福州市志》為1957年),在省農事試驗場的基礎上建立了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所,進行亞熱帶作物、畜牧獸醫、蠶桑、水產、海水養殖以及水利灌溉等研究工作。

1960年(《福建省科學技術志》、農科院官網為1960年,《福建省農業志》為1961年),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擴建為省農業科學院,林業、水產、氣象等科學研究所也得到加強。「文化大革命」期間,農科院被撤銷,科研人員下放農村參加生產勞動。1975年重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