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玉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玉榮的工作單位--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

李宇榮,男,1957年生。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概論等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1]

參加課題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2006年6月批准),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子課題負責人。[2] [[File:首都師範大學2.jpg|縮略圖|左|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校徽中心部分CNU大寫英文字母代表首都師範大學的英文縮寫,也是簡約易記的形象造型,字體造型莊重有力,特點突出且富有變化性,設計充分體現出豐富而具有內涵的象徵性。敞開的書籍不僅是對傳統典型認知「教書育人」的尊重性保留,更是師範大學恆久不變的辦學宗旨。

設計整體在盡力保持傳統校徽造型概念及印象習慣的前提下,努力在造型設計方面尋求較大的突破,橄欖枝與學校英文字體採用錯動性建構造型,打破了傳統的造型對稱性,使設計帶有很強的革命性,不僅帶給人們視覺上的吸引,更產生心理的震動。而錯動性造型設計的深層理念在於她的象徵性動意,代表着首都師範大學應是一所具有永不因循守舊、永遠積極進取、不斷突破自我、永久持續發展並且面向國際和開放理念與精神的大學。

校徽設計從整體上不僅僅做到了與傳統自然良好的結合,更在其基礎上做到了設計理念的準確表達與視覺造型的突破創新。

參與論文

《城市解放初期中共依靠工人階級的理論與實踐》,《工會理論與研究》,1997.2.[3]

《城市解放初期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社科理論縱橫》,1997.4。[4]

《中共接管城市期間處理公私關係、勞資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珠海論壇》,1997.4。[5]

《中共對時代主題認識的演變及其影響》,《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9.1。(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1999.5轉載)。

《略論北平和平接管的特點及其基本經驗》,《北京黨史》,1999.2。

劉少奇國營企業管理思想》,《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1999年增刊。

鄧小平外交戰略思想及其特點》,《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增刊。

《新中國法制建設的進程及其基本經驗》,《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1.2。

《中共三代領導集體與黨的思想建設》,載王樹蔭主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黨建讀物出版社,2003.12。

張聞天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基本理論問題的探索》,《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4.2。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法制建設》,載《中國高校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7。

《"毛澤東思想概論"課教學內容與方法探析》,載崔萍主編:《教學改革論--哲學社會科學專業教學內容與方法探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5。

著作

《中共接管城市的理論與實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6(個人專著)。

《與時俱進的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9(個人專著)。

鄧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合著)。

《中國共產黨談判史》,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合著)。

首都師範大學簡介

首都師範大學(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首師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北京市雙培外培計劃、北京華文教育基地;學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

首都師範大學創建於1954年,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範,初名北京師範學院;後華北人民大學哲學系、政教系,北京工農師範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相繼併入;1964年,北京藝術學院北京師範專科學校部分併入;1992年,由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學院分院、北京聯合大學外語師範學院合併,組建首都師範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占地約8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5.7萬平方米,共有校本部、北一、北二、海淀、東校區、良鄉、通州等校區。館藏各類圖書文獻1391.8萬冊(件)。學校下設31個院系,2個教研部,100個研究所(中心)。各類學生總數31559人,其中,全日制貫通培養生195人,專科生40人,本科生11245人,碩士研究生6691人,博士研究生851人,成教學生10382人,外國留學生2155人。有教職工2505人,專任教師1642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