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出自明代唐寅的《把酒對月歌[1]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梅花 一作:桃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月亮在李白之前就有,但只有李白的詩歌寫月亮寫的最好。

如今李白已經離開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已經又有了多少圓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頌李白的詩,明月也還像李白生前的那時。

我學着李白對着明月飲酒,月亮和李白又怎麼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詩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詩千首。

我雖然羞愧沒有李白的才華,但料想明月應該不會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過長安眠。

住在蘇州城外一間茅屋裡,無數桃花盛開月光撒滿天。

注釋

把酒:端着酒杯。

說:指描寫月亮。

仙去:對人死的委婉說法。

李白詩:指李白的《把酒問月》一詩。

安:怎麼。

料應:即應該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詠李白的詩句:「天子呼來不上船」句。

長安眠:指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詠李白的詩句:「長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蘇:蘇州的別稱。

賞析

這首詩前六句讚頌李白善於寫明月,說李白的詩至今還有人在吟誦。中間四句表示向李白學習的願望,特別要學習李白飲酒賦詩的狂放性格。最後六句寫作者自己雖無李白那樣的詩才,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樣,不追慕功名,藐視權貴。這首詩通過歌詠李白,表現了作者蔑視權貴,視功名如糞土而以詩酒自娛,不拘禮法的豪邁情懷。[2]

「把酒對月」這個題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詩。李白一生愛月,所詠明月諸詩膾炙人口。這首詩一開始就以兀傲的口氣,推倒一切月詩,獨尊李白:「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有這樣的氣概,方許歌詠李白。這裡推崇的「李白詩」,主要是指《把酒問月》這首詩。而作者唐寅這首詩,主要就受李白詩篇句調的影響,但他在詩中把李白加進去與明月反覆對舉,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寫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後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則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陰晴圓缺,但卒莫消長,而詩仙卻不能復生。作者接着說其實這並不遺憾,因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這句側面說李白和明月一樣永存。這調門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這首詩最好的還是詩中在李白與明月之間,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這個「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學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於是作者引李白自況:「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百杯復千首」就是「能詩復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說的「一斗詩百篇」。敢於自比李白,這也是李白風度,有膽量有信心,並非等同於狂妄,以下一轉一合最為妥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後句妙在不卑不亢,聯想到辛棄疾詩句:「我愛青山多嫵媚,料青山愛我應如是。情與貌,兩相似。」這種有分寸的自負之語,讀者反而不會感到反感而會容易接受。好比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詩人是說,對李白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對他人則不多讓。語意皆妙。

最後作者講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點:「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詩句化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裡是說,我雖然沒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詔的經歷,但也有他那種豪放不羈的稟性,「不上長安」倒也樂得:「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這個茅屋就是作者在蘇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經常在桃花庵飲酒自樂。

這首詩倜儻不群、超塵脫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權勢的精神,和豪放飄逸的句調風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風格還詠其人,妙在古今同調。

作者在這首詩中,用「把酒對月」的舉動,處處將自己和李白相聯繫、相對比,用「月」、「詩」、「酒」為詩思的契機,並貫穿全篇,抒寫了李白敢於蔑視權貴的品質,表明了作者學習李白不求功名利祿的願望和蔑視權貴的態度。

創作背景

唐伯虎科場失意,落拓半生,於公元1507年(明武宗正德一年)在蘇州城內桃花塢築桃花庵,日與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飲其中,蔑視世俗,狂放不羈。作《桃花庵歌》及此歌言志。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