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石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石樵
Lí Tsio̍h-tsiâu[1]
英文名 Lee Shih-chiao
出生 (1908-07-13)1908年7月13日
臺北廳新莊支廳
逝世 1995年7月7日(1995-07-07)(86歲)
美國紐約州雪城
國籍 日本(1908-1945)
台灣(1945-1995)
民族 台灣人
語言 台語、日語、華語
教育程度 東京美術學校、臺北師範學校
職業 畫家

李石樵(1908年-1995年)身為「台陽美術協會」八位創始人之一,李石樵可以說是油畫的大師,許多知名藝術家都曾帶著作品去請求他指點。1908年出生於臺北,1923年進入臺北師範學校,受教於石川欽一郎,開始接觸正規美術教育,1927年,年僅19歲便以《台北橋》入選第一屆台展。並在石川欽一郎的引薦之下赴日就讀東京美術學校,1933年《林本源庭園》入選日本帝展,成為臺灣畫壇一顆閃耀的明星,1935年《閨房》獲台展西洋畫科推薦級畫家榮譽,1943年獲新文展(帝展改制)「無鑑查(免審查)」資格,為第一位獲此殊榮之本省籍畫家。又因獲獎連連,聲名鵲起,間接地成為台灣美術運動中隱身的健將[2]

生平

1923 年考入台北師範學校,受教於當時任職該校的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在年少的李石樵心中,覺得老師的作品高不可攀,但石川老師對他在繪畫興趣上的啟迪卻意義深遠,加上他喜歡參加老師、學長組成的假日寫生會,使其繪畫有長足的進步。

十九歲即以〈台北橋〉一作入選台展,使李石樵往後有興趣向藝術之路邁進。1929 年到東京,雖經三度應考才考入東京美術學校,終得一償宿願。後因家庭遭逢變故,也使李石樵經歷許多家庭方面與經濟上的巨大壓力,但終能排除萬難,得以在日本及台灣官方展覽中一露頭角,並於 1941 年獲得第一位日方辦文展的「免審查」資格,這是台籍畫家當時無上的光榮,長久的努力終有回報。

台灣光復,對畫家而言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由於大量大陸人士來台,使台灣社會中產生了不一樣的風貌,李石樵在畫作中也描繪、反應了這種社會現象。他一輩子創作不斷,經歷過日據時代的風發意氣、光復後早期的困頓窒礙,終能秉承藝術道德為一貫圭臬,除了費時多年探討抽象繪畫,晚年復歸於寫實,畫風變化多端。

故居

李石樵於15歲搬離新莊郡新莊街(今新北市泰山)的家,後來房屋被經營木材工廠的黃家買去,但是交易時黃家並不知道買的是李石樵故居,直到無意間看到李石樵名列於在土地權狀上所有權人,才發現三合院竟然原屬這位知名前輩畫家的家族。黃家買下李石樵故居後,決定把工廠建在三合院周邊,不破壞建築本體,形成三合院隱身於工廠間的特殊狀況。李石樵故居推估是在1900至1905之間落成,可能是出自當年知名工匠吳水吳海同之手。後來因為被納入塭仔圳重畫案的範圍,黃家為了保護古蹟,向文化局提出申請,才讓李石樵故居被知道。[3]

2016年3月11日,泰山李石樵故居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4]

作品介紹

李石樵 作品

圖片來自台灣藝術家
三美圖 1975年
油彩‧畫布
尺寸:100 x 80 公分
作品說明:此畫曾為華南銀行選印在火柴盒上,並引用李石樵的話:「繪畫絕不允許捉摸不到的作品存在,畫維納斯就必須能抱住她。」之後,此畫引起有關單位的關心而遭停印。基本上,問題不在於畫中之裸體女人,而是公然印有「抱住她」的字眼,為當時政策所不容。李石樵同類作品大抵起源於希臘神話,以此題材呈現三人手搭肩背相連而出現正、反、側的構圖方式,但此作並無西洋畫家所強調之神話意涵,重點明顯傾向概念性的畫面結構,且人體描繪量感高過質感。如從正確之人體解剖來看此作品,或許不是很妥當的。

延伸閱讀

  • 台灣文化協進會,〈美術座談會〉,《台灣文化》,第一卷第三期(1946年12月1日),台北:台灣文化協進會,頁20-24。
  • 〈百位美術家談「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上)〉,《雄獅美術》,100期(1979年5月),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69。
  • 黃才郎,《年代美展——資深美術家作品回顧》,1982,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白雪蘭,《李石樵繪畫研究》,1989,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 臺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專輯編輯委員會,《臺灣美術三百年作品展》,1990,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 王行恭,《臺展\府展 臺灣西洋畫家圖錄》,1992,台北市:自行出版。
  • 林靖傑,〈深廣專訪李石樵的心路歷程〉,《新新聞週刊》,1992
  • 李石樵繪;王德育著,《李石樵》,臺灣美術全集(8),1993,臺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 倪再沁,〈李石樵的「田家樂」及「建設」〉,《藝術貴族》,第48期(1993年12月),台北市:藝術貴族雜誌社,頁89。
  • 蔡瑞成,《時代的形象-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回顧》,1994,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三)--油畫專集》,1996,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 李石樵著,黃明政主編,林宗興千普黃玉淇攝影,《李石樵畫集》,1996,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 張艾茹應廣勤,《西潮東風-印象派在台灣》,1997,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 李欽賢,《高彩·智性·李石樵》,1998,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顏娟英,《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1998,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李石樵的台語為 Lí Si̍k-tsiâu。然而,台語的「石」字於人名唸讀時較常採用白讀發音 tsio̍h,例如「蔣介石」即讀作 Tsiúnn Kài-tsio̍h。人名採用文讀較常見,但漢字「石」採用白讀卻也是一種慣用法。
  2. 高彩空間知性 寫實主義風格的藝術大師李石樵,中國時報,2016-03-13,[引用日期 2019-02-07]
  3. 中國時報2015年09月22日,〈藏107年 李石樵古厝重見天日〉
  4. 新北市文化局,泰山李石樵故居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視頻

【島嶼傳燈人】 李石樵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