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秉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秉瑞(1856年-1917年),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廣西臨桂縣人,光緒九年進士[1],曾為禮部主事臺灣民主國軍務大臣、近代義勇軍創建者。與其子弟等著有《蓬萊小語》。

生平

李秉瑞為光緒五年(1879年)己卯科舉人[2],光緒九年中式(1883年)癸未科三甲進士[3],任禮部學習主事[1]。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帝親自任命李秉瑞等12人為「遊歷使」,與程紹祖前往德國考察[4][5][6]

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爆發,臺灣守備緊張。唐景崧署任巡撫後,先後調刑部主事俞明震、副將陳季同至臺,李秉瑞也主動請求效力[7]。次年,清朝讓臺灣予日本,臺灣士民反對無效,遂議自立。巡撫唐景崧巡撫署總統府。改布政使司為「臺灣承宣佈政總理內務衙門」,以俞明震為督辦,李秉瑞及陳季同為會辦,掌管內政事務。改臺灣營務處為「臺灣軍務衙門」,以李秉瑞為督辦,俞明震為會辦,負責國防行政業務。另有「臺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陳季同為督辦、李秉瑞為會辦,辦理對外交涉事務[8]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臨桂縣志•卷六•選舉表四》頁303:(進士 光緒九年癸未陳冕榜)李秉瑞,四品銜禮部主事。
  2. 《臨桂縣志•卷六•選舉表四》頁299:(舉人 光緒五年己卯)李秉瑞。
  3. 進士題名碑 光緒九年癸未科(1883年)
  4. 不傳教的傳教士——衛禮賢 Template:Wayback
  5. 一個王朝的視野(2)
  6. 根據《申報》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公佈之名單,12人分別爲:傅雲龍,浙江監生,兵部候補郎中,46歲;繆佑孫,江蘇進士,戶部學習主事,33歲;顧厚,江蘇進士,刑部學習主事,44歲;劉啟彤,江蘇進士,兵部學習主事,33歲;程紹祖,江西監生,兵部候補主事,38歲;李秉瑞,廣西進士,禮部學習主事,32歲;李瀛瑞,山東進士,刑部候補主事,40歲;孔昭乾,江蘇進士,刑部候補主事,31歲;陳唐,江蘇進士,工部學習主事,31歲;洪勳,浙江進士,戶部學習主事,32歲;徐宗培,順天監生,戶部候補員外郎,32歲;金鵬,廣西進士,戶部學習主事,32歲。
  7.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臺灣篇上》:(光緒)二十年六月倭釁起,海疆戒嚴。臺灣懸海外,為東南洋遮罩,命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廣東南澳鎮總兵劉永福率師渡守。友濂又調南洋之「南琛」、「威靖」兩兵輪往護海面,六月十二日抵臺(「威靖」於甲午九月仍回南洋)。七月,永福率廣勇兩營至臺北;增募六營,成八營,仍稱黑旗。八月,岐珍統所部十營亦至,兵稍集。乃令提督張兆連率十三營守基隆以扼社寮、頂石角、小基隆砲臺;臺紳道員林朝棟統十營守獅球嶺,筦獅球嶺砲臺;提督李本清統所部七營守滬尾。本清固駐中路新竹,而知府朱上泮固駐滬尾,至是移上泮守中路。未幾,本清與藩司唐景崧交惡;本清求去,乃以提督綦高會守滬尾。八月,復以提督廖得勝易高會。特兩月間,滬尾凡易三將。又改令上泮往澎湖,偕總兵周鎮邦以守;而以臺紳邱逢甲率土勇守彰化、新竹。兵冗將新,人和、地利皆失,固窳敝不任戰。友濂旋聞援高諸將敗潰入邊,鳳皇、九連諸城相繼不守;慮兵禍將及臺灣,大懼,徘徊思去。政府亦諒之,十月,調湖南巡撫;以藩司唐景崧署臺撫(電諭:唐景崧既經署理巡撫,責成綦重,並著與楊岐珍、劉永福妥為商辦,不得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倘與僚屬動輒齟齬,遺誤事機,恐該署撫不能當此重咎也)。景崧電調刑部主事俞明震(事在甲午十一月)、副將陳季同(事在乙未二月)、禮部主事李秉瑞亦至臺求自效(事在乙未三月),三人先後至。
  8. 連橫《台灣通史•獨立紀》:初二日,紳士邱逢甲率人民等公上大總統之章。景崧受之,建元永清,旗用藍地黃虎。以兵部主事邱逢甲為義勇統領,禮部主事李秉瑞為軍務大臣,刑部主事俞明震為內務大臣,副將陳季同為外務大臣,道員姚文棟為遊說使,使詣北京,陳建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