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精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精白,生年不詳,約卒於1635年。號盟素,潁州(今安徽阜陽)人,明朝大臣。[1]
人物簡介
李精白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初任夏津縣令,上任伊始訪諸里老,知道黃河故道百姓很苦,沙地不收莊稼,課稅一點不少,他果斷赦沙地稅,計270兩每年。立《除豁沙田》碑,百姓感激涕零。升任山東巡撫、山東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太子少傅、兵部尚書。崇禎元年三月,因曾為魏忠賢建生祠,焚香祝詞「堯天巍巍盪,帝德難名」,而被東林黨人彈劾,「交結近侍,又次等論,徒三年,輸贖為民」。
李精白生二子一女,長子李麟孫,次子李鶴孫,女嫁與沈丘人,明左布政使劉漢儒第二子劉養噩。李麟孫後改名李栩,於崇禎元年(1628年)拔貢,十五年死於流賊袁時中陣中。
史料記載
康熙《杞縣誌》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認有舉人李岩的存在,「獨怪谷應泰作《紀事本末》亦妄行采入。一事失真,舉屬可疑。如此乃欲信今以傳後乎?然稗官野史任意荒唐可也,今《明史》正在纂修,倘又不察,公然採錄。一代信史不將來魏收之譏耶?」。
按照李氏家譜的記述,李岩雖是清化鎮(今博愛縣)唐村人,但他跟杞縣、跟「李精白」的確有密切的關係。他的身世備受人們質疑,大約是由於一些陰差陽錯的原因造成的。
家譜記載:「信,字岩,名(號)威,配陳氏、孔氏。貢生。生於萬曆三十四年,卒於崇禎十七年。」他父親叫李春茂,在家排行第四,大哥李倫,二哥李仲,三哥李俊。李家當時已是大家族,在濟源開有煤礦,還在不少地方開有糧行。
李信與二哥李仲(號大亮)關係最密切,兩人與表哥、溫縣陳溝陳奏廷(字王廷,被認為是太極拳創始人)曾在唐村外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結義」,「創藝太極養生功十三式拳」。
後來,兄弟倆陪同陳奏廷到開封考武舉,陳奏廷箭法出神入化,一馬三箭,三馬九箭,箭箭「鳳奪巢」(即9箭從一個箭洞中穿過)。由於拒絕向考官行賄,報靶官認定只射中一箭,陳奏廷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像最近「我頂門」事件中的齊達內一樣失去理智,張弓搭箭,一箭射死報靶官,考場當即大亂,李仲、李信哥倆只得護着表哥,殺出考場。隨後,陳奏廷到登封一支起義軍中避禍(據說此事在溫縣陳家溝代代相傳),而李信哥倆也不敢回家,跑到杞縣姨母家躲避。他們的叔父李春玉在杞縣開糧行,李信就在糧行當會計。李春玉字精白,號晶白,沒有兒子,李信早就過繼到他門下。也許因此,李岩被傳為「李精白之子」,而當時還有一個名氣十分大的「李精白」,此人曾任兵部尚書,是魏忠賢閹黨中人。大約是有人想當然,造成誤會,此「李精白」成了彼「李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