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續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續賓(1818年-1858年11月16日),字如九,一字克惠,號迪庵,湖南湘鄉(今湖南漣源)人,晚清湘軍名將。

  • 嘉慶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卯正生於湖南湘鄉[1],貢生出身。咸豐二年(1852年)在籍協助其師羅澤南辦團練,對抗太平軍。
  • 次年隨羅澤南出省作戰,增援被太平軍圍困的南昌。咸豐四年(1854年),在湘軍攻占湖南嶽州(今岳陽)、湖北武昌、田家鎮(今武穴西北)等重要作戰中,常當前鋒、打硬仗,以功升知府。次年一月,隨羅澤南南下,連占弋陽府、廣信府(今上饒)、德興、義寧府等府縣。十二月,隨羅澤南赴援湖北。咸豐六年(1856年)羅澤南戰死後,接統其軍,成為湘軍一員重要統兵將領。
  • 咸豐八年(1858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戰中陷入太平軍的重兵包圍,最終戰死(一說自殺),所部盡覆,使湘軍元氣損傷頗大,清廷下詔以總督例賜恤,賜諡忠武。有《李忠武公遺書》存世。

基本信息

姓名    李續賓  
字號    字如九,一字克惠,號迪庵      
民族    漢族      
官職    浙江布政使  
諡號    忠武     
出生地   湖南湘鄉
出生時間  1818年  
去世時間   1858年11月16日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作品   《李忠武公遺書》    
主要成就   鎮壓太平天國叛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李續賓出生於「世傳忠厚,耕讀相承」之家,十餘歲時因其父李登勝患病久治不愈,數年間花費甚巨,以致家道中落,三個哥哥不得不外出經商。他留在家中,侍奉父親之餘,還要操持家務。當時,李續賓在宅子周圍的閒地上廣種果木、茶樹數百棵,又開荒二十畝種植棉花。 他為了貼補家用,每到秋冬農閒時節還進山打獵,間或從事穀物販運。
  • 李續賓操持家事的同時,仍堅持學習書法、經義。他聽聞同鄉理學名士羅澤南在鄉中開館講學,有意拜羅澤南為師,但因受家事牽累,十幾年間始終未能如願,便將弟弟李續宜送到羅澤南門下受業。直到李登勝的身體有所好轉,李家家境也逐漸寬裕。李續賓才終於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拜入羅澤南門下,成為羅門弟子,時年已三十歲。[2]

投身軍伍

  • 道光十九年(1839年),崇信都敦行都一帶因「盜賊橫行,白晝聚眾劫奪」,在李登勝的倡議下,成立鄉團自保。李續賓主持練團事務,規定團丁「有事則鳴鑼以集之,無事則各自執其業」,並「擒殺諸強不法者」,使得「一鄉以安」。此後,湖南各地盜患嚴重,靠近廣西的邊界地區更是「劫殺甚尤」。但崇信都、敦行都一帶一直比較安寧。
  •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新寧天地會首領李沅發趁亂起事,攻取新寧縣城,並欲進犯寶慶府(治今湖南邵陽)。邵陽教諭彭洋中與李續賓的二哥李續家先後致書李續賓,請他管帶練團協助官府平亂。李續賓招募二百餘農家丁壯,「教之擊刺」,並會合新寧當地鄉兵,夜搗「賊巢」,大破李沅發。李沅發只得撤出新寧,率部逃往廣西,最終被清廷鎮壓。李續賓則解散所募團丁,返回鄉間繼續務農、持家。
  • 咸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縱兵攻掠廣西諸府縣。湖南境內也是人心惶惶。李續賓遂加強了對團丁的操練。
  •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由廣西攻入湖南,直逼省城長沙。湘鄉知縣朱孫詒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大辦團練,並邀請正在長沙任教的羅澤南回鄉主持全縣團練事宜。李續賓作為羅澤南的學生,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協助其創立湘勇(湘鄉勇)。當時,李續賓還曾率團丁駐防寧鄉,協守長沙。
  • 咸豐三年(1853年),前禮部侍郎曾國藩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以羅澤南所部湘勇為基礎,先後收編楚勇(新寧勇)、寶勇(寶慶勇)等各地練勇及部分綠營兵,將這些兵勇統一整合成軍,號稱湘軍。李續賓也加入湘軍,隨羅澤南東進江西,抵抗太平軍西征部隊,後轉戰江西、湖南兩省,相繼剿滅安福、蓮花、永興等地的匪亂。當時,湘勇所部共有由官府發餉的中營、右營(湘右營)兩營官勇,以及由主將募餉供養的四百餘勇。羅澤南自領中營,命李續賓統領右營及餘勇。[3]

大戰岳州

  • 咸豐四年(1854年),曾國藩任命羅澤南為湘軍統領,以李續賓為湘軍總營務。不久,曾國藩發表《討粵匪檄》,督率水、陸兩路湘軍,自衡州大舉北進,正式向太平天國宣戰。但卻先後兵敗於岳州、靖港,只得退回長沙。而在此期間,羅澤南、李續賓所部一直留駐衡州,「以防南路土匪」,並未隨軍北征。
  • 曾國藩經過一番休整,再次揮軍北上。他命塔齊布進攻岳州(治今湖南嶽陽),後又命羅澤南、李續賓率所部隨後增援。太平軍放棄岳州,退守城北二十餘里處的城陵磯。塔齊布認為太平軍兵力雄厚,打算和羅澤南進駐岳州固守。李續賓堅決反對,認為這是重蹈此前岳州兵敗的覆轍。
  • 羅澤南認為「岳州四面環水,惟大橋一路上通省垣,賊所必爭」,遂和李續賓率所部扼守大橋。太平軍果然集結萬餘兵力,自城南九塘嶺逾嶺而下,進攻大橋。羅澤南、李續賓奮力死守大橋,終於擊退太平軍。羅澤南追至九塘嶺,見太平軍過萬人馬「分踞坡嶺」,遂命李續賓率右營駐紮在九塘嶺南,以防太平軍抄尾。他自率中營再戰,進逼至高橋,大敗太平軍。
  • 李續賓隨後移駐芭蕉湖,與羅澤南營相距三里。而塔齊布則屯駐於岳州城東南。當時,太平軍在羅、李兩營周邊紮下八座營寨,夜夜出兵襲擾,並不斷增加兵力。羅澤南主張退到城裡防守。李續賓仍舊反對,並與塔齊布合謀,製造出援軍大至的假象,成功得騙過了太平軍。太平軍連夜撤走,退至一處土山上據高而守。有將領便豎起旗幟,指揮軍卒與湘軍相對抗。
  • 李續賓率兵趕至,但因兩軍眾寡懸殊,部下兵勇皆有懼意。他分兵五隊,自己只帶十餘人,縱馬衝上土山,將正在指揮的太平軍將領斬首,奪其旗幟。所部皆奮勇進擊。當時,李續賓所部皆打白旗。塔齊布立馬觀戰,大讚「白旗無敵」。太平軍潰敗途中恰有石壘當道,遂引為防禦據點,向李續賓部開炮射擊。此時風雨驟至,李續賓乘着雨勢大破太平軍,擒斬兩千餘人。
  • 李續賓隨後又率右營先後攻破太平軍五座營壘,追逐太平軍至城陵磯,再破其三座營壘,俘斬千餘人。太平軍最終只得放棄城陵磯,撤往武昌。不久,清廷以「堵截要隘,首破賊營」之功,加授李續賓為知縣,賞戴藍翎。[4]

克復武漢

  • 岳州城陵磯之戰後,湘軍水陸並進,追擊太平軍直入湖北。塔齊布、羅澤南等部陸師先後攻取崇陽、咸寧,與水師會攻武昌。李續賓每戰「常為軍鋒」,先後在花園、鯰魚套、八步街大破太平軍營壘,「制賊死命」,最終迫使太平軍放棄武昌、漢陽,收復武漢三鎮。羅澤南乃將軍中戰守事宜悉數委託於李續賓。清廷也擢升他為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
  • 湘軍隨即又分兵東下,追擊太平軍。羅澤南、李續賓沿長江南岸進兵,攻破興國州(治今湖北陽新),進逼至半壁山。而太平軍為阻遏湘軍攻勢,已在半壁山、田家鎮一線重兵設防。當時,羅、李所部僅有兩千六百人,卻要面對數萬太平軍,眾寡懸殊。而塔齊布又被阻隔在十里外的富池鎮,無法來援。李續賓親自斬殺三名逃卒,激勵軍心,率士卒拚死力戰,最終大敗太平軍,攻占半壁山,並乘勝進擊,配合水師奪取對岸的田家鎮。他經此一戰,「知兵之名震天下」,被清廷授為安慶知府,獲賜摯勇巴圖魯勇號。
  • 李續賓又與羅澤南渡江北攻,接連收復蘄州(治今湖北蘄春)、廣濟(治今湖北武穴)、黃梅,一路屢破太平軍,進入江西境內,與曾國藩親率的湘軍水師一同圍攻九江。但九江城池堅固,外圍又有梅家洲、姑塘等據點支援,湘軍屢攻不能破城。曾國藩遂決定先掃清九江外圍。李續賓與羅澤南進屯盔山,攻打梅家洲,但最終因水師在湖口之戰中潰敗,只得撤回九江城下。時為咸豐四年十二月(1855年1月)。
  • 太平軍乘勝大舉反攻,再次攻入湖北,並於咸豐五年(1855年)二月奪取武漢三鎮。曾國藩認為「大軍一動,則江西不復可支」,決定「以一軍牽制賊勢,而分軍回援武昌」。他命胡林翼、李孟群等部回援,自己留在江西,同時命塔齊布繼續攻打九江。而李續賓則與羅澤南到贛東一帶攻剿太平軍,在半年之中接連收復弋陽、興安、廣信、德興、義寧等處,被授為記名道員。
  • 後來,曾國藩又應湖北巡撫胡林翼之請,派羅澤南統率所部,配合正在武昌外圍作戰的胡林翼所部攻取武昌。10月,李續賓隨羅澤南從江西義寧州拔營,西援武昌,連下通城,崇陽、蒲圻、咸寧。12月初,進抵武昌城下。
  • 1856年,李續賓基本上是在武昌城下渡過的。1月5日,李續賓開始進攻城外的太平軍營壘。4月6日,守衛武昌的太平軍產得到援兵後,洞開武昌各門,向湘軍發起反攻,戰鬥中,羅澤南左額中彈喪命,所部遂由李續賓接統。此後,李續賓與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北提督楊岳斌等與太平軍相持於武昌城外。
  • 9月初,太平天國發生天京內訌,翼五石達開從武昌前線趕回天京。李續賓乘勢攻占了魯家巷太平軍營壘13座。12月19日,守衛武昌的韋俊因其兄韋昌輝被誅,無心再守,遂大開各城門,撤出武昌。當天,李續賓與胡林翼,楊載福等進占武昌。接著,他率軍乘勢東下,在楊載福水師配合下,又攻下了武昌縣(今鄂州市),大冶、興國,因功升為記名按察使。

圍攻九江

  • 1857年1月初,李續賓率所部萬人順江而下進入江西,直抵九江城下。九江自1853年9月被太平軍占領後,一直在太平軍手中。林啟容在武昌將陷之時,就督軍"日夜繕守具,屯米糧」,「浚深溝,設炮台」(《中興別記》卷31《太平天國資料匯編》第501頁),以防湘軍來犯。
  • 從1月6日開始,李續賓陸師與揚載福水師連戰數晝夜,攻城不下,遂決定改變攻城戰術,3月5日,他督湘軍自宮牌夾起到東邊白水湖尾修築長壕,全長30多里,共6道,每道深2丈,寬3丈5尺,於6月築成,三面合圍九江。同時,他決定先掃清九江外圍太平軍據點,孤立九江。
  • 9月下旬,首先進攻九江北面的小池口。由水師炮船晝夜轟擊,城內房屋全被擊毀。10月2日,風雨交加,李續賓令陸師用稻草,沙囊填滿壕溝,士兵躲在稻草沙囊之後,直撲城下;然後向城內施放火箭,乘煙焰迷漫之時攻陷小池口。26日,李續賓率部進攻湖口,湘軍緣梯攻城,用火箭擊中太平軍的火藥庫,登時瓦石飛空,牆壘破裂;守將黃文金見勢難再守,開門撤走。梅家洲守軍見湖口已陷,也棄壘而走。被分割於鄱陽湖內達三年之久的湘軍水師與長江內水師會合。小池口、湖口、梅家洲被攻占後,九江便失去了依託,陸上三面被圍,臨江一面也被湘軍水師控制,完全成為孤城。這年底,李續賓實授浙江布政使。
  • 李續賓圍攻九江,百計並施。但林啟容毫無懼色,率軍堅守城中,使湘軍頓兵城下一年多仍不能得逞。1858年3月20日,李續賓再次攻打九江城。此時九江城內儲備的糧食已吃光,太平軍靠種麥自給,仍頑強抗擊。5月8日、12日,湘軍挖地道轟塌東門、南門城牆,登城士兵均被太平軍拋擲的大桶火藥炸死炸傷,缺口重又堵住。此戰,湘軍死傷無數,胡林翼向朝廷奏報說,湘軍「傷亡士卒之慘」,使將士「莫不欷歐飲泣」。(《胡文忠公遺集·奏疏》卷28,第2頁)
  • 19日,湘軍用地道轟塌九江東南城牆百餘丈,湘軍士兵「前者傷,後者繼進,衝上城頭」。(《胡文忠公遺集·奏疏》卷28,第3頁)林啟容率部下浴血巷戰,1.7萬多將士全部英勇犧牲,其壯烈為太平天國戰史中所僅見。李續賓經一年半苦戰奪得九江,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戰後,因功賞巡撫銜。

北攻廬州

  • 1858年6月,李續賓率部返回湖北。8月23日,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按照樅陽會議商定的戰略,攻克廬州(今合肥),進而準備攻破清軍江北大營。湖廣總督宮文得報,便命令「李續賓迅速進兵,攻克太湖,即乘勢掃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趨廬州,會圖克復,兼扼賊北竄。」(《剿平粵匪方略》卷201,第39頁)李續賓接到命令後,於8月31日拔營增援安徽。
  • 9月22日,他與江寧將軍都興阿一起攻克安徽太湖。隨後,即兵分兩路,都興阿率部南攻安慶, 李續賓率部北攻廬州。他連占潛山、桐城、舒城,進抵廬州城南70里的三河鎮。三河鎮位於界河(今豐樂河)南岸,東瀕巢湖,是廬州南面的屏障。該鎮原無城垣,太平軍占領後,新築了城牆,外添磚壘9座,憑河設險,廣屯糧草軍火,接濟廬州、天京,因而在經濟,軍事上都居重要地位。當時太平軍守將為吳定規。當李續賓率軍北進時,陳玉成會同後軍主將李秀成攻破江北大營,並連下六合,揚州。

孤軍深入

  • 李續賓一月之內,連下四城,進軍迅猛,但部隊傷亡較重。僅舒城一戰,湘軍「陣亡不少,帶傷約五百人以外。」(《李忠武公遺書·奏疏》第38頁)他也感到兵力不足,在進軍三河時向朝廷報告說,「臣所部八千人因克復潛山,太湖、桐城及此間(舒城)留兵防守,分去三千人。數月以來,時常苦戰未嘗得一日之休止。傷損精銳,瘡痍滿目,現已不滿五千人,皆系疲弱之卒。三河一帶悍賊雖多,自揣猶足以制。若遇大股援賊,兵力亦恐難支。」(《李忠武公遺書·奏疏》第40頁)儘管如此,他仍抱僥倖心理,指望能在太平軍援軍到達之前,迅速攻下三河。湘軍開始進攻三河鎮外太平軍營壘,「近者被其火藥所焚,遠者遭其槍炮所轟,難以近其城壘。」(《李忠武公遺書·奏琉》第41頁)李續賓見狀,只得收兵。
  • 7日,他再次分兵三路進攻,仍遭太平軍的頑強抵抗,損失3000餘人才攻下鎮外9壘。是日,陳玉成率大隊援軍趕到,紮營於三河鎮西南30里的金牛鎮。稍後,李秀成也率部趕到,駐於三河鎮東南30里的白石山。太平軍大隊援兵及時趕到,眾達10萬人,聲勢甚壯。李續賓部湘軍陷入太乎軍的包圍。此時,他已感到「勝負之機,殊難預料」(《李忠武公遺書·奏琉》第40頁),他的部下也勸他退守桐城。但李續賓繼攻占武昌之後,又克名城九江,為一股虛驕之氣所支配,雖知戰勝的可能不大,卻不肯撤退,決心在三河與太平軍決一死戰。

敗亡

  • 15日深夜,李續賓派兵7營分左、中、右三路偷襲金牛鎮。次日黎明,當行至距三河鎮15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時,與陳玉成軍遭遇。激戰開始時湘軍曾一度得手,殺退太平軍。當湘軍正要追擊時,忽大霧迷漫,咫尺難辨。陳玉成親率火隊從湘軍左後殺出,將湘軍偷襲部隊中右路圍困在煙筒崗一帶。李續賓闖報,急率4營往援,連續衝鋒十數次,均不得入,只好撤回大營堅守。此時,駐紮於白石山的李秀成部聞聲趕來助戰,三河鎮守軍也立即出擊,將李續賓大營團團包圍,7座營壘被太平軍逐一攻破。李續賓雖「勇氣百倍,怒馬當先,往來奮擊」(《李忠武公遺書·褒節錄》第30頁),但終不能出,最後在激戰中陣亡(一說自縊)。時年41歲。
  • 三河之戰,李續賓所部5000精銳全部被殲。陳玉成、李秀成於三河大捷後,即乘勝南進,接連收復了舒城,桐城、潛山。圍攻安慶的都興阿部也被迫撤回太湖。
  • 李續賓自參加湘軍至三河敗亡,「七年之間,先後克復四十餘城,大小六百餘戰」(《李忠武公遺書·褒節錄》第13頁),成為打擊太平軍十分有效的清軍將領。他的戰死,對湘軍打擊甚大。胡林翼哀嘆道:「此番長城頓失。……以百戰之餘,覆於一旦,是(使)全軍皆寒,此數萬人,將動色相戒,不可復戰。」(《胡林翼全集·書牘》卷10)又說:「三河敗潰之後,元氣盡喪,四年糾合之精銳,覆於一旦,而且敢戰之才,明達足智之士,亦凋喪殆盡。」(《胡林翼全集·書牘》卷12)曾國藩則「哀慟填膺,減食數日。」咸豐帝聞之也「不覺隕涕」,並命照總督陣亡例賜恤。

人物評價

  • 曾國藩:續賓隨羅澤南征剿,循循不自表異。岳州之戰,所將白旗,號為無敵,田家鎮以少勝眾。九江之敗,士卒多逃,獨所部依依不去,眾稱其能得士心。軍中人人以氣節相高,獨默然深藏。然忠果之色,見於眉宇。遠近上下,皆信其大節不苟。臣所立湘勇營制,行之既久,各營時有變更,獨續賓守法,始終不變。歷年節省餉項及廉俸,不寄家自肥,概留備軍中非常之需。量力濟人,不忍他軍飢而己軍獨飽。馭下極寬,而弁勇有罪,往往揮淚手刃之。至於臨陣,專以救敗為務。遇賊則讓人御其弱者,自當其悍者。分兵則以強者予人,而攜弱者自隨。弱者漸強,又易新營。軍中每言肯攜帶弱兵,肯臨陣救人者,前惟塔齊布,後惟續賓。三河之敗,亦由分兵所致。此軍民所由感泣不忘者也。[5]
  • 咸豐帝:巡撫銜浙江布政使李續賓當賊匪圍撲長沙之時,首倡團練,屢建奇功。嗣後赴援江西,調回湖南,旋隨曾國藩東下,克復武漢。凡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攻克巨壘、堅城,該藩司無不親歷行間,身先將士。通計七年之間,先後克復四十餘城,大小六百餘戰,以少勝眾,所向無前。一時諸將之中,無與倫比。本年七月,赴援安徽,甫逾幣月,連克潛、太、舒、桐。朕以其謀勇素優,威望眾著,方冀其肅清皖北,淨掃狂氛,特膺懋賞,乃因進圖廬郡,先剿三河,苦戰旬餘,殺賊逾萬。江浦、六合、廬江逆黨大股來援,以五千兵勇當十餘萬之賊。將士傷亡,從容赴義。其忠勇義烈之氣,雖死猶生,實深悼惜。[6]
  • 趙爾巽:李續賓果毅仁廉,治軍一守羅澤南遺法,戡定武昌、九江,戰績為一時之冠。李續宜獨以持重稱,殆鑒於其兄之銳進不終而然耶?王珍、劉騰鴻皆出奇制勝,駿利無敵,惜早殞,未竟其功。蔣益澧經挫折而奮起,平浙、治浙,並著顯績,信乎能自樹立。諸人並湘軍之傑,不以名位論高下也。
  • 錢基博湯鵬魏源,大言經世而行或不掩;羅澤南、李續賓、王錱,篤實輝光而其德日新。湯鵬魏源,猶以華士騰口說;羅澤南、李續賓、王錱則以醇儒篤躬行。而遭逢世屯,奮身扞鄉里,練丁設防,遂創湘勇,而起書生以當大敵,蹈難不顧,師弟僇力,轉戰大江南北,師殕而弟子繼之,智名勇功,後先彪炳,羞武夫之顏,關其口而奪其氣,亦其素所蓄積然也。湯鵬、魏源,高文雄筆,沛然出之,聲采炳琅,騰誦士大夫。而羅澤南、李續賓、王錱,文采不艷,辭達而已;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尤足以匡世拂俗,而有補於當世。 [7]

史籍記載

  • 《清史稿·卷四百八·列傳一百九十五》 [5]

參考資料

  1. 傅耀琳.湖湘文庫《湖南人物年譜》第三冊.湖南省: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
  2. 《李忠武公年譜·卷一》: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二十五歲,秋,振庭先生疾愈,改築家塾曰「面壁書屋」。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公二十九歲。四月,公所種麥大熟,視常所種收倍之,與諸兄盡償去年所貸。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三十歲。十月,詣羅忠節公問學,且視勇毅公。
  3. 《李忠武公年譜·卷一》:七月己巳,始析千一百人為兩營,羅公所將曰玉字中營,公所將曰右營,其留湖南者號之左營,實自成一軍,不相屬也。中、右營皆三百六十人,餉於官,餘四百人號曰餘勇,則公與羅公募餉以食之,而皆隸於公。兩營稱為湘軍,……十月壬午,衡、郴土賊大起,巡撫駱公檄軍回援,益軍為五百人,實八百餘人,定營名曰中營、右營。
  4. 《李忠武公年譜·卷一》:乙丑,敗賊於九唐嶺,夷其兩壘。閏月戊辰朔,破賊小壘三。明日,逐之,至於城陵磯,更破其三壘,斬刈千餘,俘百二十有八。駱公因告捷,使者反,手書殷勤,饋功牌四百。塔、駱疏岳州戰狀,入告,詔曰:「李續賓堵截要隘,首破賊營,著以知縣升用,並賞藍翎。」
  5. 5.0 5.1 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五.國學導航.2019-06-18
  6. 清咸豐朝實錄:卷二百七十二.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06-18
  7. 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長沙:嶽麓書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