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前往其他條目的內部連結,未能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8月27日) |
生平簡介
李耀文,原名張錫紳,1918年5月生,山東榮成人,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月參加山東省人民抗日救國軍,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速成系專業畢業,大專學歷。開國少將(1955),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山東省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路指揮部政治委員、第三軍政治處主任,膠東掖縣抗日游擊第三支隊政治委員,第三軍二十一旅政治委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魯中軍區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警備第四旅政治委員,魯中第四地委副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魯中軍區第九師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政治委員,第八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三野戰軍第二十六軍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六軍政治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0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1972年4月至1976年1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坦桑尼亞大使兼駐馬達加斯加大使。此後調回軍隊,先後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科學技術裝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海軍政治委員,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晉升為上將軍銜。是中共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8年4月10日晚,李耀文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1]
革命歷程
(一)海軍在十年內亂期間是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黨集團破壞的重災區,歷史問題很多而且複雜。鄧小平點將葉飛由海軍政委改任司令員。1980年11月,軍委又任命李耀文為海軍政委。「七七事變」後,李耀文響應黨的北方局「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號召,遵照膠東特委指示,開始在本地發動、組織抗日武裝。不久,中共榮成臨時縣委成立,曹漫之任書記,李耀文任宣傳委員、第3軍文榮威辦事處主任。
1938年2月,膠東軍政委員會整編各地的起義武裝,將三個主力大隊合編為第3軍第一路,李耀文任第一路指揮部政委、第3軍政治處主任。
1938年9月18日,第3軍、第3支隊整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5支隊,下轄五個團,第3支隊編成62團,李耀文任團政委。
1938年11月,第5支隊改編成三個旅,62團和64團編成21旅,李耀文任旅政委。
1939年2月,第5支隊撤消旅一級建制,李耀文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第5支隊改編為山東縱隊5旅後,李耀文任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後升任旅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底,李耀文離開膠東,參加山東分局召開的擴大會議。
1943年9月,李耀文調任魯中軍區第4軍分區副政委兼莒(縣)沂(水)安(邱)地區工委書記。這個地區是剛從頑偽軍手中解放出來的,群眾基礎差,鬥爭複雜。但在主力部隊的配合下,武裝鬥爭、政權建設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944年春,沂山(第四)地委成立。霍士廉任書記,李耀文任副書記。霍士廉去黨校學習期間,他代理地委書記。翌年6月,山東軍區部隊發動了夏委攻勢,沂山地區的部隊參加了討張(步雲)戰役,協同主力殲敵5000餘人。
(二)
1945年9月,李耀文任八路軍115師暨山東軍區魯中軍區第4軍分區副政委兼警備4旅政委。
1945年12月,李耀文任魯中軍區9師政委。
1946年1月7日,新四軍撤銷津浦前線野戰軍指揮部,成立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李耀文任魯中軍區9師政委。
1947年1月21日,華東全軍奉命統一整編為華東野戰軍,李耀文任第8縱隊(原魯中軍區4、9師和山東軍區警備旅合編)23師政委。此後,23師相繼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戰役。7月,第8縱隊在攻克泰安後,西出津浦路,轉到外線作戰。9月,參加沙土集戰役,和兄弟部隊一起殲滅國民黨57師,活捉中將師長。接着,第8縱隊越過隴海路南下,轉戰豫皖蘇邊區。
1948年3月初,華東野戰軍一度組成第1、第2、第3、第4兵團,李耀文任第3兵團(又稱陳、唐兵團,轄第3、8、10縱隊)第8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兼23師政委。
1948年5月,李耀文升任第8縱隊政治部主任。6月,參加了開封、睢杞(豫東)戰役。11月,參加了淮海戰役。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8兵團第26軍,李耀文任第26軍政治部主任。4月,參加了渡江戰役。過江後參加了浙滬戰役,上海解放後部隊進入市區。由於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細緻,指戰員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露宿街頭,秋毫無犯,受到了人民群眾的讚揚。[2]
上將二三事
放下架子 不搞特殊 1957年11月,我隨李耀文將軍到煙臺、威海駐軍調研。將軍下部隊一向輕車簡從,那次只帶上我和另一名同志李萬勝乘火車前往。在威海完成調研工作後,將軍決定連夜返回煙臺。當吉普車行至文登、牟平交界處,途經一條河時,突然在河中拋了錨。我同李萬勝連忙跳到河中推車,將軍見狀也脫鞋下車,在齊膝深的刺骨河水中與我們一同推車。在煙臺的部隊招待所,炊事班為我們做了一盤熏魚,將軍吃後稱讚不已。臨行前,他拿出15元錢,請炊事班為他加工一份。魚做好後,炊事班不願收錢,將軍執意讓我把錢留下。 將軍就是這樣愛「較真」,下基層從不擺架子、搞特殊。一次,他帶領工作組到內長山要塞區調查守島連隊建設情況。團里給他定的伙食標準是每天1.2元,我們隨行人員是8角。將軍不搞特殊,到連隊也是吃「碰飯」,飯後讓我交上伙食費。將軍多次囑咐我:「下連隊要多給予幫助,少添麻煩,更不能擺架子、搞特殊。」[3]
外交戰線立功勳
1970年4月,周恩來總理點名,調時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李耀文到外交部任軍代表、副部長。是時,外交部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由黃鎮、姬鵬飛、李耀文、黃華、喬冠華、韓念龍、馬文波、符浩等同志組成。姬鵬飛任組長,李耀文任副組長。1972年4月,李耀文出任駐坦桑尼亞民主共和國大使。他對由外交部副部長派到非洲當大使,心裡很坦然,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寵辱不驚,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李耀文在坦桑尼亞所做的工作,不僅體現在政治關係上,還體現在經濟上。坦經濟比較落後,中國援建的農場,生產的大米占坦國內大米產量的三分之一;援建的農具廠,提高了坦的農業生產水平;援建的紡織廠,彌補了坦生活日用品的不足。一大批中國專家和醫療隊員長期在坦工作,隊伍龐大,事務很多,他經常深入到工廠和專家中間,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特別是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工程難度大,他常陪同尼雷爾到工地視察,鐵路修到贊比亞時,他又和尼雷爾一起去剪彩,進一步鞏固了中坦、中贊關係。[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