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貴真 | |
---|---|
出生 |
1911年1月6日 山東省平原縣(原恩縣) |
教育程度 | 齊魯大學生物系 |
職業 | 昆蟲學家,教育家 |
李貴真,昆蟲學家,教育家。長期從事中國蚤類區系分類的研究,為防治和消滅蚤類所傳播的重要疾病,拔除自然疫源,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中國和世界上蚤類區系的組成、地理分布以及互相間的親緣關係、宿主關係、起源和進化等理論問題,提供了新的科學資料。培養了一批醫學昆蟲學專業人才,[1]
人物簡介
李貴真(1911-1999),國際知名的蚤類學家,曾任貴陽醫學院生物學教研室教授。1937年畢業於齊魯大學生物系,第二年與金大雄先生同赴貴州,在當時的國立貴陽醫學院生物科任教。勤奮工作,嚴謹治學,培養了大批的醫學昆蟲工作者;畢生致力於蚤類分類學研究,碩果纍纍,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3篇,主編和參編專著16部,描述蚤類的新種和新亞種72種,建立新屬和新亞屬3屬。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項 。
金大雄李貴真教授伉儷是貴陽醫學院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也是從建校初期開始,堅持六十餘年紮根貴州,畢生在母校服務,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的資深專家和領導人。
人物生平
李貴真,女,1911年1月6日出生在山東省平原縣(原恩縣)一個農村家庭。父親勤勞能幹,在家干過農活。由於爺爺信教,把父親送去上學,直到在北京通州協和大學神學院畢業,隨後從事傳道和兼任教員。母親也是教會學校的教員,因此,她從小就在教會學校讀書成長,受過音樂的薰陶和彈鋼琴的基本功訓練,還善於做手工操作,但最重要的還是養成了勤奮求實、刻苦學習的好學風。在1928年初中畢業後的暑期里,正值北閥戰爭,當時一批年輕軍人將一些女學生組織起來,開展打倒軍閥的宣傳活動。她在這時開始痛恨軍閥混戰之苦,渴望國家太平,第一次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也是初次接觸革命行動。
在高中學習階段,她的
表姐侯玉美老師教生物學,她開始學會了使用複式顯微鏡,解剖蛔蟲、蚯蚓和青蛙,從此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後來在大學學習生物學專業打下了基礎。同時,在高中另一位老師啟蒙下,使她懂得軍閥腐敗,共產黨比國民黨更進步,革命更徹底。於是她開始在政治思想上傾向共產主義。直到年屆75歲高齡(1985年)終於實現了她長期的願望,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所以她每次向中學生們作報告時,總是要特別強調說:"高中時期是人一生的關鍵時刻"。
1931年她考入山東濟南齊魯大學,1934年轉入生物系學習,1937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繼而報考燕京大學生物系研究生。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西南大後方成立了國立貴陽醫學院,她於1938年春經武漢、重慶等地輾轉到該校任教。在林紹文博士帶領下,從無到有、因陋就簡地創建了生物實驗室,隨後擔任生物科主任。抗戰勝利後,她丈夫金大雄正在美國深造,當時寫信要她取道香港赴美,但她為了開拓我國自己的蚤類學研究領域,決心留在貴陽醫學院,繼續專心致志於蚤類的調查和分類研究。當年她升為副教授,3年後即1948年她成為貴州醫學院的第一位女教授。
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她首先被邀參加貴州省婦聯和貴陽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1950年夏,被邀赴京參加中央衛生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醫學教育會議。1952年春美國侵略軍發動細菌戰,她考慮到自己的專業特長,正欲獻身報國之際,突然接到西南衛生部的急電,她就立即奉命赴重慶和川南的地、州、縣等地,日以繼夜地參加為期100天的反細菌戰技術指導、作學術報告和投入群眾性的宣傳活動。1952年底參加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結束後,她被選為貴陽醫學院教育工會主席,1954年又連選連任主席。1956年夏赴京參加了中央衛生部召開的全國醫學院校教學計劃和各科教學大綱會議。會後被借調到天津醫學院任教一年,並參加編寫全國統一教科書《生物學》。1957年返回貴陽醫學院後,接連經歷了多次的政治運動。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非人的折磨,但她堅信黨的領導,始終沒有失去獻身科學事業的堅強信念和決心。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她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當她應邀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和貴州省科學大會並獲得先進工作者獎勵之後,更加廢寢忘食地努力工作,力爭把"文化大革命"期間耽誤的時間奪回來,在1979年的短短時間內竟完成7篇論文,還參加《人體寄生蟲學(參考書)》和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有關蚤類條目部分的編寫工作。由於在科研和教育工作中不斷取得新成就,1979年她被授予[2]
半個多世紀以來,她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埋頭苦幹,雖年逾古稀,仍壯志不已。她參加編寫的《中國蚤目志》1986年出版,獲軍內科學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她編寫的《貴州蚤類志》已於1991年出版。現正深入研究幾個比較疑難的蚤屬和蚤類生物學等問題。截止1992年,她已發表的論文和專著共100餘篇(冊)。其中:參加編寫全國統一教材3冊,補充教材2種,科普讀物6種,有關動物體內、外寄生蟲論文6篇,專屬蚤類研究的專著2部和論文80餘篇。此外,她還擔負着繁重的行政職務以及多方面的學術和社會活動。她歷任貴陽醫學院生物教研室主任、基礎部主任、副院長、貴州省婦聯副主任、貴州省科協常務委員、貴州省昆蟲學會理事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她1956年參加九三學社,曾任該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還曾任貴州省人大第五屆、第六屆常務委員,全國人大第三屆人民代表。
技術成就
李貴真研究跳蚤始於20世紀30年代後期,她的啟蒙導師林紹文博士被譽為"一代水產宗師"、"美國養魚之父",曾任聯合國水產研究所顧問。還有對她幫助最大的是英國自然博物館的喬丹博士(K.Jordan),他是世界公認的蚤類研究宗師。1938年,李貴真最早開始從褐家鼠和黑家鼠獲得跳蚤標本,當時苦於無文獻可查,只好將標本寄給K.Jordan,經他鑑定分辨出伍氏病蚤,於1941年發表為新種,又把一種蝙蝠蚤命名為李氏蝠蚤新種。在此基礎上,林紹文導師語重心長地建議她專攻跳蚤。從此她同跳蚤打交道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幾十年來,她為了親自採集標本,曾多次率領同事和學員們長年累月地從事野外採集活動。她不怕艱苦,不顧生命危險,經常出入於偏僻險境。曾到過雲南的彌渡、大理、麻栗坡等地。歷盡艱辛,奔波於廣闊的動物自然區里。在這些地方,她第一次見到屎鼠(樹鼩)在奔跑,松鼠在自己的駐地木板房裡東跳西竄。她每天黃昏外出布放鼠籠、鼠板,第二天清早能收回至少五六隻鼠類。捕到過褐家鼠、黃胸鼠、姬鼠和鼴等。在祥雲還採集到稀有的犬櫛首蚤。她將採集的鼠和蚤類一一剝製、封片、鑑定分類。並向當地鼠疫防治所的防疫人員傳授有關知識。在這段時間裡,經她鑑定地蚤類達20多種。在大理的洱海,風大浪急,蒼山常年積雪,郊外常有黃沙柱子鋪天蓋地而來,有時人被刮到溝窪地里,在才村又曾遇到強烈地震。當她在這裡採集到一隻雄性潛蚤時,她欣喜若狂,奉為至寶。因為這是所獲500多這個新種雌蚤之後獲得的惟一一隻雄蚤,於是定名為俊潛蚤(珍貴可愛之意),隨後報道了這一新發現,迄今已四十多年之久,仍未再次發現這類雄蚤。在我國南部邊陲麻栗坡的竜龍與楊萬,道路崎嶇,到處是陡壁深崖,常起暴風驟雨,還常遇到急流險灘,但她懷着對科學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在這些地方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捕鼠檢蚤工作。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努力,她現已擁有從西南、華南、西北和蒙新等地採集到的蚤類標本共有300多種。在《貴州省蚤類志》中的47 個種和亞種中有43個種和亞種是經她親自採集、描述和報道的。《中國蚤目志》中有452種和亞種,而由她發現和描述、報道的共有2個新屬和亞屬、55個新種和新亞種,隸屬於我國蚤目8個科中的5個科。
隨着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對外科技交流的日益擴大,1985年應美國蚤類權威施密森研究院蚤類館負責人特勞伯(Dr.R.Traub)的邀請,她和丈夫金大雄共同赴美進行參觀訪問和學術交流,並在蚤類實驗室工作了一個多月。在此期間,會見了被譽為"蚤類皇后"的英國蚤類專家羅思柴爾德(M.Rothschild)。1986年她再次赴美,在施密森研究院從事6個星期的研究工作。隨後,她與特勞伯(R.Traub)教授商定,共同開展"歐亞大陸及太平洋諸島松鼠飛鼠類大錐蚤屬及近緣屬的研究"。本課題內容十分豐富,迄今尚在研究之中。
早在1938年,她苦於國內尚無蚤類文獻,只好將幾個蚤類標本寄給英國博物館的喬丹(Dr.K.Jordan),請他給予鑑定,從此相互保持聯繫。喬丹及其助手、同事後來經常給她寄些蚤類文獻,其中最突出的文獻是N.C.Rothschild和K.Jordan合辦的期刊Ectoparasites,1915~1924年10年的合訂本,該刊絕大部分是蚤類研究報道,共印發200冊,十分可貴。當她獲得一冊時如獲至寶。經過10多年之後,她鑑於國內仍然設有關於蚤類的專著,於是憑她手中多年來積累的資料,加上自己的實踐經驗,專門集中精力編寫了國內第一部《跳蚤》專著,於1951年由西南衛生出版社正式出版。5年之後,她又編寫了10萬字的《蚤類概論》,於1956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是我國50年代蚤類研究的概括和初步總結,是我國昆蟲學、醫學昆蟲學、蚤傳疾病的流行病學必不可少的參考書。近40年來,一直為我國防治流行病的醫務衛生部門當作學習教材使用,並為國外一些研究蚤類的學者們多次引用。另外,在她發表的80餘篇關於蚤類的論文中,對我國和世界上蚤類區系的組成、地理分布、互相之間的親緣關係、宿主關係、起源和進化等理論問題提供了新的科學資料;在應用方面,為防治和消滅蚤類所傳播的重要疾病,拔除自然疫源提供了科學依據。關於她撰寫的《貴州省蚤類及其宿主關係和動物地理學特徵》一文,是她多年在貴州從事蚤類調查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篇最富有地方性特徵的學術論文,已收入具有反映貴州解放以來科學成就的《貴州科學進展》一書。她現雖已80餘歲的高齡,仍孜孜不懈地傾注全力繼續從事蚤類的研究工作。
貴陽醫學院創辦初期,她就擔任生物學教學工作,隨後擔任長達50餘年的生物學教研室主任。她為該室的師資培養、實驗室建設、編寫教材等各個方面,均作出了很多無私的奉獻。她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一貫堅持實行理論緊密聯繫實踐的教育原則。她幾十年如一日地承擔醫、藥學各專業的本科和專科的生物學講授,又參加編寫全國統一教材即醫學院校《生物學》和高等醫藥院校《生物學》3冊,補充教材2種。此外,她親自參加培訓了一批昆蟲學專業人才。曾受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委託舉辦2期醫學昆蟲培訓班,參加學習的有第七軍醫大學、西南防疫大隊的學員,還有寄生蟲專業的進修生。她還舉辦了各縣防疫站副站長參加的防瘧醫師進修班,共有120多名學員畢業。當時她承擔體外寄生蟲學的教學工作,自編講義,自刻蠟紙,自備標本,日夜忙碌。她還受西南衛生部聘請,專門到雲南鼠疫防治研究所負責培訓各地、州、縣的80多名防疫人員。
在20世紀70年代,她受內蒙古大學的聘請,前往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各旗、縣培訓鼠類和蚤類專業人員。由於北方和南方蚤類不同,她日以繼夜地另編適合當地實際的講義和圖譜,該校領導和學員深為感動。1978、1985、1986年她親自指導的3名研究生,均獲碩士學位。近年來,她提出的《生態學與人類》的課題,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現代生物學教師講習班講授後,引起了環保、醫療、農業和畜牧獸醫等部門的重視。她認為:"保護好生物環境,使自然界保持生態平衡,不只是有利於我們當代人的生活和健康,也是造福於子孫後代,順利進行四化建設的萬全之計"。
1987年9月,貴陽醫學院為表彰她和另外2位執教50年以上的教授在醫學教育事業上作出的貢獻,專門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她感激地表示:"今後除努力把餘生獻給黨和人民,尚復何求哉"。
1988年全國婦聯、中國老齡委員會、中國婦女報聯合舉辦"全國金婚佳侶評選紀念活動",評選歷時9個月。她和丈夫金大雄是參加全國評選的1300多對金婚夫婦中的一對,其中獲榮譽獎的有103 對,她倆是貴州省惟一的"金婚佳侶"榮譽獎獲得者。1989年10月9日重陽節有50對佳侶被邀前往北京參加慶祝典禮,她倆是其中之一,在會上榮獲象徵幸福長壽的獎盃--雙鶴杯。由此引起她對50 余個春秋的甜蜜回憶:"我和大雄同日上大學,同在一個系學習,同是研究昆蟲,同在一起工作,同在黨旗下宣誓,同赴國外訪問和考察……我倆風雨同舟,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業,走過了漫長、艱辛卻又充滿着愛情--幸福的人生和科學的道路"。她把雙鶴杯擺在書架上,每天可以抬頭看到它。她說:"這是我們倆五十餘年來傾注心血培養出來的,祝願世界上更多的人們在一生中獲得幸福、長壽和歡樂"。她還充滿激情地對夫妻感情、事業追求、工作環境親筆寫下了感人的言詞:
"世間如有輪迴之事,再世我為男,娶大雄(現在的丈夫)為妻,我還搞跳蚤,仍駐大西南"。
簡歷
- 1911年1月6日 出生於山東省平原縣。
- 1931~1937年 在山東齊魯大學生物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
- 1938~1944年 任國立貴陽醫學院助教、講師。
- 1945~1947年 任國立貴陽醫學院副教授,生物科主任。
- 1948~1955年 任貴陽醫學院教授,生物教研室主任。
- 1956~1957年 借調天津醫學院任教授。
- 1958~1978年 任貴陽醫學院教授、生物教研室主任,基礎部主任。
- 1979~1984年 任貴陽醫學院副院長。
- 1988年退休後,由貴陽醫學院返聘為教授。
主要論著
- 1 李貴真.跳蚤.重慶:西南衛生書報出版社,1951.
- 2 李貴真,金大雄.短頭怪蝠蚤的發現及在我國動物相上的意義.昆蟲學報,1955,5(3):305-308.
- 3 李貴真.蚤類概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
- 4 李貴真,金大雄.雲南的新種鼠蚤--俊潛蚤.昆蟲學報,1957,7(1):113-120.
- 5 李貴真,王敦清.我國荷幣蚤屬的三種跳蚤.昆蟲學報,1958,8(1):67-74.
- 6 李貴真,金大雄.端蚤在我國的發現及其形態的探討.昆蟲學報,1961,10 (4-6):505-512.
- 7 李貴真,沈定榮.病蚤屬(1932蚤目)的一個新種.昆蟲學報,1963,12 (3):54-57.
- 8 李貴真,解寶琦,王敦清.我國新蚤屬斯氏組的分類研究及新種新亞種記述.昆蟲學報,1964,13(2):212-230.
- 9 李貴真,解寶琦.兩種古蚤在我國的新記錄及雄性內曲古蚤形態記述.昆蟲學報,1964.13(5):768-770.
- 10 李貴真,王敦清,解寶琦.我國大錐蚤屬的分類研究.動物學報,1964,16 (3):479-486.
- 11 李貴真,王敦清,王心娥.新蚤屬兩新種記述.動物分類學報,1966,3(3):55-59.
- 12 李貴真,陳寧宇,魏書鳳.大錐蚤屬兩新種記述.昆蟲學報,1974,17 (1):112-116.
- 13 李貴真,陳寧宇,解寶琦.額蚤屬三新種和新亞種記述.昆蟲學報,1974,17(3):339-346.
- 14 李貴真,解寶琦,楊曉東.大錐蚤屬一新種(蚤目:角葉蚤科).昆蟲學報,1976,19(3):339-346.
- 15 李貴真,解寶琦,魏書鳳.新種記述(蚤目:多毛蚤科).昆蟲學報,1977,20(4):455-460.
- 16 李貴真,黃貴萍.我國蚤類的新種和新紀錄.動物分類學報,1979,4(4):399-407.
- 17 李貴真.蚤類學研究進展--分類區系、形態學和寄生物研究.貴陽醫學院學報,1980.5(1):1-6.
- 18 李貴真.我國大錐蚤屬的種團劃分、地理分布和宿主關係.昆蟲分類學報,1981,3(4):297-303.
- 19 李貴真,解寶琦,龔正達.我國臀蚤科三新種記述.動物分類學報,1981.6(4):402-408.
- 20 李貴真.角葉蚤科概述--分屬、地理分布、宿主關係和疾病關係等問題的探討.貴陽醫學院學報,1982,7(1):1-6.
- 21 柳支英,吳厚永,李貴真等.中國動物志·昆蟲綱·蚤目.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 22 李貴真.貴州蚤類志(在貴州吸虱類蚤類志內).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