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遠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遠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圖片來自 查字典

[1]

李遠哲:,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

一分鐘了解科學人物李遠哲

綠營內鬥被曝光!「子孫」沒出息,李遠哲等民進黨大佬相繼「倒戈」

台灣「萬能博士」不萬能,深綠學者李遠哲爭議滿天飛

被李登輝痛罵「千古罪人」!深綠學者李遠哲究竟幹了啥?

李遠哲突然狂轟蔡英文 楊植斗:希望賴清德上台後能繼續插手政治

蔡英文這話讓島內「毛骨悚然」!李遠哲跳出來大罵,句句都中要害


揭底李遠哲:陳水扁、蔡英文贏得「大位」背後的男人

李遠哲,1936年11月19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哥廷根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宗座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退休教授。

李遠哲於1959年從台灣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1961年獲得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1965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理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並返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同時擔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1975年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197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0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屆院士;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4年1月15日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2006年卸任「中央研究院」院長;2007年當選為宗座科學院院士;2011年至2014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 。

中文名 李遠哲

外文名 Yuan Tseh Lee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台灣省新竹市

出生日期 1936年11月19日

畢業院校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75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7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0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三屆院士

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198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展開

人物經歷

1936年11月19日,李遠哲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

1943年,進入台灣省新竹市國民小學就讀,在校期間擔任校棒球隊及乒乓球隊隊員。

1949年,進入台灣省新竹中學,在校期間擔任校網球隊隊員,並在學校樂團吹長號。

1955年,保送進入台灣大學化工系。

1956年,轉入台灣大學化學系。

1959年,從台灣大學本科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學士論文由鄭華生(Hua-sheng Cheng)教授指導,研究用紙電泳分離鍶與鋇;同年,入學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放射化學組碩士班 。 1961年,從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由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導,研究溫泉沉積物礦質北投石(Hukutolite)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之後留任台灣清華大學擔任助教一年,跟從C.H. Wong教授,分析tricyclopentadienyl samarium的X線結構。

1962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化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由馬漢(Bruce Mahan)教授指導。

1965年,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勞倫斯國家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7年2月,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在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教授處從事博士後研究。

1968年10月,擔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及佛蘭克研究所(James Franck Institute)助理教授。

1971年10月,晉升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副教授。

1972年,返台擔任台灣清華大學教授半學年。

1973年1月,晉升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1974年,返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化學系教授、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同年,成為美國公民。

1975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7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0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數理組第十三屆院士。

1986年,與美國哈佛大學赫施巴赫教授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波拉尼(John C. Polanyi)教授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94年1月15日,放棄美國國籍,回到台灣接替他的老師吳大猷教授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9月,應行政院連戰院長邀請入閣,擔任「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兼召集人,任期直到1996年12月教改會解散。

1997年12月2日,委員會完成階段性任務解散後卸任。

2003年,獲得日本名古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年10月19日,「中央研究院」院長任期屆滿後卸任,由翁啟惠接任。

2007年10月9日,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任命李遠哲為宗座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遠哲在博士期間研究電子激發的鹼金屬原子的化學離化過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此期間,李遠哲逐漸對離子—分子間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動力學(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應動力學(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產生興趣 。

李遠哲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激光化學等物理化學領域均有傑出表現,尤其交叉分子束技術的研究,獨步全球,開創了化學動態學的新領域,闡明化學反應途徑與機制 。

人才培養

教育改革

1994年李遠哲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他對內主張擴大學術視野,整合學術資源,創造公平、合理、有活力的研究環境;對外主張推動學術合作,強化國際交流。 具體的措施是:釐定國家整體科技政策,募集傑出人才基金,培育優秀人才,延攬海外傑出人士回台灣從事尖端科技研究,參與國際學術活動等。

2002年,李遠哲擔任台灣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他認為高等教育成效不理想,於是提議增設高教審議委員會,隨後並擔任委員會召集人,將教改重心從中小學轉至高等教育。2005年,李遠哲主持會議,公布五年五百億獲獎學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