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逢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逢亨
出生 1744年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李逢亨(1744—1822),字垣齋,號培園,又號平湖 ,陝西平利縣人。童年時,由其父李岩送往興安州讀書。他敏而好學,品學兼優,能詩善文,精通《禹貢》,門齒伶俐。

生平簡介

掌管治河工程

乾隆四十四年(1779)撥貢,充四庫校錄議敘理問,分發北直隸,借補薊州州判,掌管治河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調任霸州同知。該州州治為九河趨匯之區,舊設埝以御眾流,歲久不治。他與剌史商酌立法十條,率士民實力興築,是年各河皆漲溢,幸得無虞,遷永定河三角淀通判。

永定河水暴漲

嘉慶六年(1801),任永定河南岸同知,在任凡九年,籌劃悉合機宜,所至兵民用命,化險為夷。嘉慶十一年(1806),永定河水暴漲,北岸漫溢,南岸下游決堤數十丈,溜劈堤身,僅存一線,工程艱險。他率士民奮力搶護,溜勢忽外出,突擊卷埽加箱,遂得保平穩。

黃河潰決

嘉慶十四年(1809),任河間府知府。他「推洽水之道以治民,用守身之法以守土」,「平反冤獄無留牘,實心實政,寅僚兵民無不悅服」,「未及一載,訟息民安。 」是年黃河潰決,缺口多至十餘處。他奉旨調往督築,其水口為全河險要處,長數百尺,極難措手,他置身於重點工程,設法施工,終於順利合龍堵住缺口,費省而堅。工程結束, 嘉慶皇帝即持旨擢升他任,永定河道東河總督。

傾一生之力於治河,政績卓著。

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 嘉慶皇帝西巡,指明召見李逢亭「垂詢全河形勢」,他「敷陳機要,簡明、詳切,喜動天顏」,於是賞賜他三品頂戴花翎,並頒贈「福字、鹿肉」(即福祿也)。他趁皇帝高興 ,建議在永定河畔修金門閘,以資分洪,在鳳河東堤之東,運河西堤之西築堤禦水,以保萬全,被皇帝欣然採納。

告老解甲,慷慨解囊

嘉慶十七年(1812),「黃流順軌」,「全河得慶安瀾」,升黃河總督(亦稱東河總督),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在河督任十年,河不決口,「帝有福星之獎」,歷署直隸總督。 嘉慶二十五年(1820),告老解甲,回到平利,慷慨解囊,拿出積蓄,購王英 (出任磚坪都司、離開平利)之故宅一院,捐給五峰書院(今城小前身),惠及士林。並與故鄉父老,「放懷山水間」,欣賞故鄉美好風光,「絕口公事」。 道光二年(1822),病卒於家,享年78歲。他死後鄉里老幼痛哭失聲,祀鄉賢於府城,清廷為他樹碑立傳,加封為榮祿大夫葬於興安府(今安康市)南郊。

著作

《治河管見》、《黃河志》等書,纂省誌稿。曾以《寄董樸園孝廉》為題賦詩,被稱好詩載入《續興安府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