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鵲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鵲鎮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地處廣饒縣西南部,東與大王鎮隔淄河相望,南與淄博市臨淄區敬仲鎮接壤,西與淄博市臨淄區朱台鎮及博興縣興福鎮、店子鎮交界,北與樂安街道相鄰,東北與廣饒街道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66.5平方千米。

1956年,始設李鵲區;1984年7月,改李鵲鄉;2001年2月,撤銷李鵲鄉、小張鄉,合併設李鵲鎮。 截至2018年末,李鵲鎮戶籍人口為38875人。截至2020年6月,李鵲鎮下轄57個行政村。

2018年,李鵲鎮有工業企業59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6個。2019年,李鵲鎮實現生產總值39.47億元,工業總產值68.82億元,財政收入63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62元。[1]

鄉鎮概況

李鵲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東營市交通主動脈--辛河一級公路縱貫全鎮南北,新修建的興廣鐵路穿越全鎮東西。

截至2005年,該鎮有中學2處、小學8處,在校學生共447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醫院1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86部;小康水平指數達到100%, 57個村全部達到小康水平。

該鎮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東營市文明信用鄉鎮等榮譽稱號。[2]

歷史文化

李鵲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豐厚。境內考古發現的西辛文化遺址始於龍山文化延至商周秦漢時期,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營造出人文薈萃和英才輩出的文化氛圍。東漢時期以勤勞孝親而知名的董永,明朝時期以剛正不阿而彪炳史冊的會元李舜臣、進士孫三傑,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戰爭時期的起義首領李金鏊,積極投身革命捨身掩護同志的人民英雄耿貞元都誕生在李鵲鎮。

氣候降水

該鎮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型氣候,境內氣候無明顯差異。氣候特徵是雨、熱同季,大陸性強(大陸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為3~5月,氣溫回暖快,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為6~8月,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氣候濕熱。秋季為9~11月,氣溫下降,雨量驟減,天高氣爽。冬季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境內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94.7小時,年日照極值2881.4小時。歷年平均氣溫12.6℃,年平均最高氣溫18.9℃,年平均最低氣溫6.8℃。極端最高氣溫41.5℃,極端最低氣溫-23.3℃。降水量歷年平均562.2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多吹西北風,春、夏季多吹東南風,初秋多吹東南風,晚秋多吹西北風。常年始霜日為10月21日前後,常年終霜日在4月6日前後,年平均無霜期為198天。

地理條件

該鎮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北緯。土地總面積1160.2平方公里。北依東營區,東臨壽光,西靠博興,東南與青州接壤,東北瀕臨渤海灣。地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地面坡比為0.3‰,地面高程3.9~5.4米(黃海高程)。由於受黃泛淤積、海相沉積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緩崗、窪地、坡地相間的地貌。土壤共分4個土類,8個亞類,11個土屬,78個土種。小清河以南以褐土為主,崗間窪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小清河以北由東向西土壤依次為濱海灘地土、濱海潮鹽土、濱海潮土,各類土壤呈復域存在。

水資源

該鎮位於黃河三角洲南端,地處黃河沖積平原與山前沖積平原交迭地帶。受自然條件限制,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為井灌區,三分之二為引黃和引河灌區,當地水資源十分匱乏。據評價,全縣地表水資源量7947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49萬立方米,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計算量688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5754億立方米。地下水包括淺淡水和深層承壓淡水,主要分布在廣饒縣南部,客水資源包括黃河、小清河、支脈河等客水資源,分布在廣饒縣北部。[3]

經濟概況

2005年上半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7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20.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2047萬元、13210萬元、11804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2%、22.3%、19.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9萬元,比去年同比增收45萬元,增長61%,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5元,增長6.8%。新建畜禽標準化生產基地3處,大牧畜存欄達到3014頭,肉羊存欄4857頭,生豬存欄5235頭,出欄肉雞38萬隻,奶牛存欄達360頭,全鎮實現肉蛋奶總產量3368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700畝,總產2.9萬噸。造林面積3200畝,森林覆蓋率達23%;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10578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325萬千瓦時。

2000年以來,李鵲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夯基礎、辦實事、快發展"的工作思路,以事業凝聚人心,以實幹推動發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2006年,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23萬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多。

工業發展

該鎮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截至2006年,全鎮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10餘家,初步形成了以麵粉加工、石油倉儲、汽車配件、建築建材為主導產業的工業體系。其中,以廣饒縣中心麵粉廠為龍頭的麵粉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6家,年加工小麥50萬噸;以昌泰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石油倉儲業,年油類倉儲交易量達80萬噸;科力汽配有限公司的剎車片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套。

農業發展

該鎮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態環境良好,是黃河三角洲的糧菜主產區,東營市重要的糧菜生產基地。1991年成為黃河三角洲第一個糧菜生產區,2000年建設的廣南蔬菜批發市場被國務院確定為農業部全國蔬菜籃子工程定點市場。規劃建設了4個千畝蔬菜大方、6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22.8%,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發展規劃

該鎮堅持把建設專業市場、發展商貿流通、建立現代物流業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規劃建設了政府駐地首集市場、建築建材市場;加快編制以李鵲火車站為中心的現代商貿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區劃功 能,積極做活做大糧食、棉花、煤炭等物流,帶動李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發展;結合實施超市進鄉鎮、放心店進村工程,積極引導商貿流通業向農村市場延伸,加快發展農村第三產業。截至2006年,建成超市1家、放心店5家。實施了鎮區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城鎮面貌明顯改觀。

文明建設

該鎮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紮實推進文明李鵲、信用李鵲、平安李鵲、和諧李鵲建設,群眾思想道德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實施了集中供水、鎮村道路改造工程,農村面貌和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紮實有效地開展計劃生育專項治理,計劃生育工作開始實現重大轉折。堅持不懈地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建立了幹部信訪包案制度,有效化解了老上訪戶問題,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定期開展拉網式集中清理清查非法生產煙花爆竹專項行動,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和幫扶力度,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教學質量明顯提高。2006年全鎮考入廣饒一中114名統招學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該鎮計劃從2007年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到2010年建成鎮教育園區,促進李鵲東西部群眾思想融合,繁榮小城鎮發展。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建成了3處農村示範社區衛生服務站。[4]

參考文獻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