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鵬飛(教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鵬飛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李鵬飛,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9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1996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入學前曾入石家莊陸軍學院軍訓一年)。1999年獲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2年7月留系任教,職稱為講師。2007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

教學獲獎

2004: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三等獎;

2005: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二等獎。

2011:北京大學平民學校第六期培訓班「優秀教師志願者」。

科研項目

《中國古代小說向日本的傳播——以「變形」母題為核心》(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項目,2007-2009年在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文學部從事研究工作);

《中國古代小說變形母題的源流及其文學意義》,獲北大教育基金會「桐山教育基金」資助(2005-2006年);

科研獲獎

2010年11月,論文《中國古代小說「變形」母題的源流及其文學意義》獲北京大學第11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參與主持並撰寫的「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前沿問題叢談」獲《北京大學學報》優秀欄目獎(2009年)。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優秀論著獎(《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2005年);

博士學位論文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論文三等獎(2004年);

學術成果

論著

專著與論集

1、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2、李鵬飛《古代小說研究十大問題》(與潘建國、劉勇強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編著

1、李鵬飛 參與《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一書的評註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陳貽焮主編

2、李鵬飛《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古代文化經典選讀》,編著或教材(參與編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3、李鵬飛《大學國文》,與其他八位同事合編,本人負責小說一章。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論文

1、1996 絕望詩人的自我拯救——李賀詩歌與創作心態,《古典文學知識》第2期;

2、1997 論家族傳統對謝脁人生與詩歌創作之影響,《中國文學研究》第1期;

3、1999 漢譯佛典與六朝小說,《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

4、2000a 從《十二真君傳》看初唐仙傳敘事模式之新變——兼論其與《晉書》、《搜神記》之關聯,《齊魯學刊》第6期;

5、2000b 試論庾信的創作藝術,《學術論叢》第1期;

6、2000c 論唐傳奇中諧隱型精怪小說的淵源與流變,《唐研究》第六卷;

7、2001a 《遊仙窟》的創作背景及文體成因新探,《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8、2001b 從《梁四公記》看唐前期小說創作的自覺意識——兼論小說主題、創作背景及創作動機,《北京大學學報》第2期;

9、2002 試論唐代人鬼遭遇類型小說的發展與演變,香港浸會大學《人文中國學報》;

10、2004 試論唐代非寫實小說中三大類型的發展與演變,《國學研究》第十三卷;

11、2005 試論唐代哲理性敘夢傳奇的主題及表現手法,《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一輯;

12、2006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騙局,《北京大學學報》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近代文學》轉載;《文摘報》《文史知識》刊登此文摘要);

13、2007a 古代小說研究與原創性小說理論的提出淺議,《北京大學學報》第1期;

14、2007b 再談《西洲曲》,《文史知識》第9期;

15、2008a 關於多多的三首詩及其他,《新詩評論》總第7期, 2008年第1期;

16、2008b說《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文史知識》第3期;

17、2008c 古代小說文言語體研究芻議,《北京大學學報》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研究》轉載);

18、2008d 以孤篇壓倒全唐——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文史知識》第7期;

19、2008e 中國古代小說「變形」母題的源流及其文學意義,《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三輯

20、2009a 唐詩結尾藝術,《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

21、2009b 「宛轉相生,逢原皆給」——析庾信的《燕歌行》《文史知識》第8期

22、2009c 古代小說人物研究方法芻議,《北京大學學報》第3期

23、2009d 析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文史知識》第2期

24、2010a 「名詞語」句法的形成及其詩學意義,《雲南大學學報》第1期

25、2010b 古代詩歌的寫景佳句,《名作欣賞》上旬刊第2期

26、2010c 杜甫《秋興八首》詳析(上),《名作欣賞》上旬刊第3期

27、2010d 「蛇纏水缸(或鍾)致人死命」類型故事的源流及其意義,《民族文學研究》第2期

28、2010e 試論日本古代「變形」題材類型作品的因襲與創造——兼論其與中國古代「變形」題材小說的關聯,《漢語言文學研究》第2期

29、2010f 古代詩詞藝術鑑賞與詩學研究:從黃節到林庚,《人文中國學報》第十六期

30、2010g 古代小說的情節與情節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9期轉載)

31、2010h 杜甫《秋興八首》詳析(下),《名作欣賞》上旬刊第4期

32、2010i 論古代詩詞的用典技巧(上),《名作欣賞》上旬刊第6期

33、2010j「求之六朝豈易得,去矣千秋不足論」——論庾信詩文的藝術創新,《文史知識》第7期

34、2010 k論古代詩詞的用典技巧(下),《名作欣賞》上旬刊第7期

35、2010l古代詠物詞的寫作技巧,《古典文學知識》第5期

36、2011a 漢魏六朝隋唐小說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考論,《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四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37、2011b 《西湖二集》的素材來源叢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第2期

38、2011c 古代小說主題的接受、傳承及其研究,《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39、2011d 日本近現代「變形」題材作品的承襲與創造——兼論其與中國古代「變形」題材小說的關聯,《雲南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40、2011e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析庾信的《楊柳歌》,《文史知識》2011年第9期

41、2011f 試論古代小說中的「功能性物象」,《文學遺產》2011年第5期

42、2011g 「鶴睫分光照始真,紛紛世上少全人」——「使人現出原形的動物毛髮」母題的分布及其演變,《民俗研究》2011年第4期

43、2011h從章學誠到錢穆:歷史學家的「文學」教育與「文學史」觀——兼論當前文學教育與文學研究的缺失與出路,《中國文學學報》第二輯

44、2012a試論古詩的詩意跳躍性與連續性,《中國詩學》第十六輯

45、2012b以韻入散:詩歌與小說的交融互動,載《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2年第9期轉載;

46、2012c域外知音:浦安迪的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五期(2012年8月)

47、2012d唐人小說的「事實性虛構」特徵及其成因,載《國學研究》第30卷(2012年12月)

48、2013a文言小說的結構層次與結構類型,《北京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中國社科文摘》轉載。

49、2014a古代小說空間因素的表現形式及其功能,《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50、2014b論中國古代小說的三類藝術形態,《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第3期;

51、2014c中國古代小說懸念的類型及其設置技巧,《雲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52、2014d 中國古代的復仇觀念及其文學表達(韓文),《民族文化研究》2014年11月;

53、2015a 淺議古代小說的作者與素材之關係,《北京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54、2015b 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讀吳小如先生的《古典小說論稿》,《文史知識》2015年第12期

55、2016a 論中國古代小說對現當代小說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56、2016b 論明清小說的「戲曲嵌入式結構」,《文藝理論研究》2016年第3期;

57、2016c《紅樓夢》札記六則,《文史知識》2016年第10期

58、2016d 讀《金瓶梅》札記五則,《文史知識》2016年第12期

59、2016e重論《西遊補》的作者、寫作時間及其寓意,《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十八輯

60、2017a 「今古未有之一人」——論賈寶玉的性格、愛情和命運,《曹雪芹研究》2017年第1期

61、2017b 《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為吳敬梓所作新證,《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春之卷

62、2018a 釋「反認他鄉是故鄉」,《紅樓夢學刊》2018年第三輯

63、2018b 對《儒林外史》原貌問題的重新檢討——對蕭雲仙、湯鎮台、郭孝子故事出自吳敬梓之手的進一步論證,《中華文史論叢》2018年第4輯(C刊)

64、2019a 歷史退化論、末世論與《紅樓夢》中的末世圖景,《紅樓夢學刊》2019年第一輯

65、2019b 干寶的態度:釋「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C刊);

66、2019c 唐代小說繁榮的原因新探,《國學研究》總第卷;(C刊)

67、2019d 對《儒林外史》原貌問題的重新檢討——論《儒林外史》原稿為五十回說之不能成立,《中國古典學》第一輯

書評及隨筆

1997a 重溫後現代主義,《中華讀書報·社科文苑》9/24

2004a 超越形式之美——評顧城《走了一萬一千里路》,《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12/20

2006a 是非誰定千秋史——戲外的侯方域和李香君,《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3/13

2006b 歷史終止的地方,小說開始了,《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4/17

2006c 吃吃喝喝有思想,《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6/12

2006d 長安一日游,《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8/28

2007a 像王維一樣生活,《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1/8

2007b 回唐朝租棟房子,《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7/16

2007c 唐代神探 片言折獄,《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10/15

2008a 監考,《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歷史縱橫》1/21

2009a 一個故事的亞歐之旅,《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2/16

2010a 一種日本妖怪的來龍去脈:天狗振翅,《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5/10

2010b 傳統文化的活力與創造力,《文史知識》第9期

2013a唐人的「嘲謔」,《文史知識》第1期

2013b 亂世的人間溫情——讀杜甫的《贈衛八處士》,《文史知識》第5期

2013c 桃源望斷無尋處—讀《桃花源記並詩》《和桃花源詩並引》,《文史知識》第10期

2013d 不滅的真情:說「寶黛之愛」,《文史知識》第11期

2017a 發現古詩美的奧秘——讀葛曉音《唐詩流變論要》,《光明日報》12月19日「光明悅讀」

2017b 知音莫比 真賞誰如——讀葛曉音先生《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園詩鑒要》,《文史知識》2017年第6期[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