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書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書瀛 | |
---|---|
杜書瀛,筆名田中木,山東寧津人。196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系,1967年獲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專業碩士學位。
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歷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文藝理論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著有《論李漁的戲劇美學》、《論藝術特徵》、《論藝術典型》、《文藝創作美學綱要》、《文學原理--創作論》等。
個人簡歷
筆 名: 田中木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38/7
民 族: 漢族
專著
《論李漁的戲劇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論藝術特性》(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論藝術典型》(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文藝創作美學綱要》(遼寧大學出版社,1986年);《文學原理--創作論》(1989年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人民文學出版),《文藝美學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1998年第二版);《李漁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聯合主編)(200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說文解意》(2005)《文學會消亡嗎》(2006)《閒情偶寄評註》(2007),《滑稽與笑的問題》(合作翻譯,1997),《藝術哲學讀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1]
榮譽
《文學原理--創作論》,全書30萬字,由"文學的審美實踐論"、"文學的審美社會學"、"文學的審美心理學"、"天才"、"技巧"等部分組成。該書由文學創作而論及文學的特質,提出自己的文學觀念。獲文學研究所科研成果獎。《李漁美學思想研究》獲首屆中國文學研究獎,中國社科院科研成果二等獎,文學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獎。
主要論文
走訪昔陽,《汾水》1977年第1期 [2]
悼何其芳,《四川文藝》1978年第1期
生活·詩意·獨創(何西來,田中木合著),美術,1977年5期
解放思想 繁榮創作(何西來,田中木合著),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4期
重評《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何西來,田中木合著),文學評論1979年4期
是"黑線專政",還是紅線主導?,文史哲 ,1978年 01期
試談形象思維--學習毛主席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中國戲劇 ,1978年 02期
生活的教科書--評劉心武同志的短篇小說,社會科學戰線 ,1979年 01期
藝術典型與"多數"、"主流"及其他,文學評論 ,1980年 01期
李漁論戲劇導演,文藝研究 ,1980年 04期
質樸·簡煉--漫談《小鎮上的將軍》的藝術特色,語文教學通訊 ,1980年 07期
藝術特性三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1年 03期
黨性原則與藝術規律--重新學習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文學評論 ,1981年 05期
論藝術的對象,文史哲 1981年 06期
藝術形象(續),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1982年 1期
藝術典型的真實性、哲理性和傾向性,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1982年 01期
藝術形象,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2年2期
堅持毛澤東同志的文藝思想的科學原則,文學評論1982年3期
藝術形象的真實性與傾向性,學習與探索,1982年04期
社會主義文學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學評論 , 1982年 06期
論藝術對象問題,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3年 03期
李漁生平思想概觀,文史哲 , 1983年 06期
說"朦朧",文學評論 , 1983年 06期
青雲譜記--訪八大山人紀念館,《星火》1983年第5期
欣賞對象與欣賞主體的矛盾關係考察--兼談藝術欣賞的特質,學術研究 ,1984年 03期
何其芳的"創作衝動"說,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4年 04期
美學的對象和任務,當代文壇 ,1984年 08期
藝術的欣賞和批評,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5年 02期
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條目之一,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6年 01期
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文學創作美學綱要》片斷,社會科學輯刊 , 1986年 02期
論藝術表現的技巧,雲南社會科學 ,1985年 03期
要勇於探索,當代電影 ,1985年 03期
關於藝術典型問題,貴州社會科學 , 1985年 03期
談談藝術典型化的規律,文藝評論 ,1985年 04期
藝術認識的個性和社會性,學習與探索 ,1985年 06期
文學作品的生成--《文學創作美學綱要》片斷,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6年 04期
美的本質及美的弗晰性,山東社會科學 ,1987年 02期
文藝與審美及其他--關於文藝觀念的一些思考,學習與探索 ,1987年 02期
創作美學引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1987年 02期
論審美活動,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87年 04期
論創作客體,雲南社會科學 , 1987年 05期
關於藝術理論問題的思考,文藝爭鳴 , 1987年 05期
兩個"尺度"與文學創作--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的功能,文學評論 ,1987年 05期
文學意象,學術研究 ,1987年 05期
論文學創作的主體--作家,浙江學刊 ,1987年 06期
創作與接受,當代文壇 , 1987年 06期
文學物象,文藝研究 ,1987年 06期
關於"天才"的思考,貴州社會科學 , 1987年 08期
論技巧,文藝理論研究 , 1988年 01期
文學創作的審美社會學(上)--社會環境與文學創作,社會科學戰線 ,1988年 01期
文學創作的審美社會學(下)--社會環境與文學創作,社會科學戰線 ,1988年 02期
論文學創作對社會環境的影響,齊魯學刊 ,1988年 02期
藝術生命的孕育,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1989年 01期
關於人類本體論哲學,雲南社會科學 ,1989年 02期
論人類本體論文藝美學,文藝理論研究 ,1989年 03期
再論人類本體論美學,文藝理論研究 , 1989年 05期
藝術美的創造,廣西社會科學,1989年6期
技術美的構成因素,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4期
論人類活動的基本類型--為審美-藝術活動定位,文藝理論研究 , 1991年 01期
文藝創作作為審美價值的生產活動,河北學刊 , 1992年 02期
儀容美學,文藝研究1991年3期
論文藝理論家何其芳,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2期
文藝創作中的美學辯證法,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3期
文藝理論的生命也在於創造--評劉烜的《文藝創造心理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92年 04期
九十年代: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學,文藝理論研究 ,1992年 04期
審美價值生產的基本類型,文藝研究 ,1992年 06期
文學語言:遵循規範與突破規範,語文建設,1992年7期
生態技術美學的對象和任務,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1期
生態技術美的本質,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4期
以熱心腸坐冷板凳--談治學精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05期
頹落與拯救──論當代中國文學的道德風貌與文學家的人格建設,文學評論 , 1994年 05期
世紀之交感言--文藝理論從哪裡突破?《小說評論》1995年01期
高山流水文藝書簡,《太原日報》1995年4月至6月
談"做學問"--論學書簡,《學習與探索》1995年05期
理想和英雄──"北戴河對話錄"之一,當代作家評論 , 1995年 06期
市場經濟與文學藝術和精神文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文狀況,《文藝爭鳴》1995年06期
天和人和國和家和,《山西發展導報》1995年12月16日
面對傳統:繼承與超越,《山東文學》1996年01期
論人類活動的基本類型,《淄博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文藝與消閒"專欄──主持人的話,《文藝爭鳴》1996年02期
消閒與文化和審美,《文藝爭鳴》1996年03期
消閒文化漫議,《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市場經濟的文化效應和民間空間(一),《改革》1996年01期
市場經濟的文化效應和民間空間(二),《改革》1996年02期
市場經濟的文化效應和民間空間(三),《改革》1996年03期
東方詩學與東方批評--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文藝學的對話,《學術研究》1996年06期
多元與兼容,《文藝爭鳴》1996年06期
李漁的戲劇美學引言,《淄博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文藝學研究的一次盛會--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研討會"跋",《淄博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從現代文藝學建設談到百年學術史研究,《揚州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閒情偶寄》評點,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1998年 01期
提高娛樂的文化和審美含量,《江南論壇》1998年01期
《閒情偶寄》評點(四),《廣西師院學報》1998年01期
"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雜議,《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再讀李漁--《閒情偶寄》評點本序,《揚州大學學報》1998年01期
建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的基石──評《中古文學理論範疇》,《中國圖書評論》1998年01期
《閒情偶寄》評點之九,《浙江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走向對話的時代--新時期文藝學20年學術歷程,《淄博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李漁論"修容",《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04期
讀《閒情偶寄》札記,《學習與探索》1998年04期
新時期文藝學反思錄,《文學評論》1998年05期
關於園林美--《閒情偶寄》評點(十),《河北學刊》1998年06期
大印象: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1978-1998)文藝學美學歷程,《昌濰師專學報 》1998年06期
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文藝學美學歷程,南方文壇 , 1998年 06期
撥亂反正,"正"在哪裡?──新時期文藝學20年的反思之一,《文藝爭鳴》1998年06期
《閒情偶寄》的女性審美觀,《思想戰線》1999年01期
內轉與外突--新時期文藝學再反思,《文學評論》1999年01期
讀《閒情偶寄》札記(二),《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方法論"熱──新時期文藝學的反思之一,《文藝爭鳴》1999年01期
新時期文學和道德,《鄭州大學學報》1999年01期
新時期文藝學反思二題,《山東理工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新啟蒙:理性精神下的文論話語,《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04期
從"認識文論"走向"審美文論",《學習與探索》1999年06期
研究"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的意義,《揚州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學術本位的回歸,《文史哲》2000年01期
關於文學本體論的思考,《江海學刊》2000年01期
對中國文藝學學術史的百年回顧與反思,《甘肅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形象思維是不是"思維"?,《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03期
文藝與政治--為文藝正名,《淄博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百年文論的啟示,《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04期
追索中國文藝學學術研究的百年行程,《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5期
文學主體論的超越和局限,《文藝研究》2001年01期
人物掠影,《小說評論》2001年第2期
興奮與感慨--《新時期文藝學反思錄》後記,《小說評論》2001年02期
學術范型的轉換--關於百年美學和文論的斷想,《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美學研究期盼超越--評《西方美學論稿》,《山東社會科學》2001年05起
訪愛丁堡,《山東文學》2001年06期
在全球化浪潮前面--關於藝術與美學處境的斷想,《文藝爭鳴》2001年06期
文化的全球化與民族性問題,民族藝術研究 , 2002年 03期
文藝美學誕生在中國,《求索》2002年03期
文藝美學的教父,《南方文壇》2002年05期
論文藝美學的產生,《濰坊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文藝美學產生的時代必然性,《民族藝術研究》2003年04期
文藝美學:內在根據與學術理路,《理論與創作》2003年04期
關於價值美學,《鄭州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全球化語境下的審美、藝術、美學新轉向,《河北學刊》2003年06期
文藝美學:現狀與未來,《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價值與審美,《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審美價值的消費和評價,《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後現代:生活與藝術合一了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藝術生活的特異化,《深圳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藝術與生活:並未合一,《人文雜誌》2004年06期
文藝學向何處去,《文藝爭鳴》2004年06期
大舅撐起我的天,《北京文學》2004年07期
對中國20世紀文論和美學的回顧與反思,《南都學壇》2005年01期
爸爸,《青年記者》2005年01期
我所知道的蔡儀先生,《新文學史料》2005年01期
多面蔡儀--紀念蔡儀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界》2005年01期
關於滑稽和笑的思考,《汕頭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從《共產黨宣言》談到文化藝術的全球化與民族性問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5年 02期
生活的變異,《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04期
自述:我這一輩子,《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04期
再說全球化,《學習與探索》2005年05期
反思百年文論--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06期
為了人民的利益和歡樂,《粵海風》2006年01期
文學真的會消亡嗎--在中山大學的講演,《南都學壇》2006年01期
中國古典美學的典型理論--中國和西方典型理論的對比,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 2006年 02期
人是自然,又非自然--人學問題札記,瀋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6年 02期
談藝術欣賞,《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價值美學札記,《清華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審美:以情感為中心,《理論與創作》2006年04期
論建立新的文藝美學,南都學壇 , 2006年 04期
玉米宮殿,山花 , 2006年 08期
電子媒介時代及其對文學理論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