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宗美
杜宗美 |
杜宗美陝西籍革命烈士[1] 杜宗美(1899—1934),陝西省興平縣桑鎮雙山村人[2] 。幼年喪母,家境貧寒,18歲時始至縣立高等小學讀書[3] 。高小畢業後,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學,不久,參加了成德中學「讀書會」和「陝西青年社」等進步組織。1925年參加了魏野疇等人領導的「驅吳運動」。在次
年的西安反圍城鬥爭中,積極參加了宣傳鼓動工作。1927年上半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共產黨員。大革命失敗後,杜宗美赴河南歸德(今商丘縣南)楊虎城部,任
該部二師炮兵連指導員,改名杜孝雲,又名杜忍。隨之,隨部移防安徽省太和縣。1928年4月,在楊部任政治部主任的中共皖北臨時特委書記魏野疇秘密組織發動皖北起義,由
於在楊部任代理軍委書記的宋建勛叛黨告密,起義失敗。杜宗美和在該部工作的共產黨員均被押送出境。他先到駐防河南確山的岳維峻部當兵,秘密從事兵運,不久加入了工
農紅軍。1930年6月,杜宗美在紅八軍第三縱隊(司令謝振亞、政委黃克誠)擔任團政委。7月任第四師參謀長。1932年夏調任第十團團長,其間,曾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
剿」鬥爭。次年仍任第四師參謀長。1934年長征開始後兼任第四團團長。10月23日,紅軍長征途經廣西省興安縣界首鎮,遭到國民黨軍阻擊,杜宗美在指揮該團掩護中央機關
搶渡湘江時,在光華鋪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6歲。
中文名;杜宗美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日期;1899年
逝世日期;1934年
性 別;男
杜宗美,1899年出生於陝西省興平縣桑鎮鄉雙山村。父親杜道遠是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叔父杜友梅因參加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在西安被反動派殺害。杜宗美自幼
便受到叔父革命思想的影響。
杜宗美由於幼年喪母和早婚,18歲才入興平縣立小學學習。畢業後,父親要他輟學操持家務,但他堅持求學,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學。他喜歡閱讀課外讀物,小學時就讀了
《水滸》《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小說。到中學後,他開始接觸進步書籍,而且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口齒流利,善於演講,喜愛寫作,文筆流暢。他熱心社會活動,是成德
中學「讀書會」的,積極分子,又是學生會領導成員,還參加了陝西省「青年社」(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1925年5月初,陝西督軍吳新田的軍隊在省一中毆傷學生,激
起各校學生的憤怒。在一中教員、共產黨員魏野疇領導下,掀起了全省青年「驅吳運動」。接着,五卅運動爆發,「驅吳運動」便和五卅運動結合,在陝西形成了反帝反封建高
潮。杜宗美組織同學參加遊行示威,發表街頭演說,張貼標語,是活躍分子。1926年,杜宗美參加了長達八個月的西安反圍城鬥爭。
1927年上半年,杜宗美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共產黨員。5月下旬,陝西省「青年社」在西安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杜宗美被選為該社執行委員。
1927年夏天,杜宗美從成德中學畢業後,去河南歸德(即商丘)楊虎城部,任第二師炮兵連指導員。這時,他改名杜孝雲,又名杜忍。不久,他隨部隊移防安徽省北部太和。他
與士兵和百姓關係融洽,曾派軍隊騾馬幫助農民耕地,深得農民稱頌。1928年4月,該部地下黨軍委代理書記宋樹勛叛變革命,杜宗美和其他在該部工作的共產黨員都被押送出
境。杜宗美通過組織和社會關係到河南確山嶽維峻部(原為國民軍第二軍,黨的力量比較弱)當兵。在地下黨的領導下,他繼續從事秘密的兵運鬥爭,利用部隊反蔣、反黃埔系軍
官的情緒,通過教士兵唱革命歌曲、認字、拉同鄉和部屬關係來宣傳革命思想,以便在適當時機舉行兵變。
1929年12月,紅五軍第五縱隊(縱隊長李燦、黨代表何長工)根據湘贛特委和紅五軍軍委的決定,到鄂東南開闢新的根據地。按照湖北省委指示,經大冶中心縣委和縱隊黨委擴大
會議決定,通過由國民軍第二軍縮編成的第十五旅地下黨(有幾十名黨員),採取裡應外合的辦法智取大冶。縱隊派人與程子華取得聯繫,由杜宗美組織第五連黨員和班長乾淨、
利落地解決了連里的反動軍官,把第五連和第六連一起拉出來參加了紅軍,有力地配合了縱隊的進攻,打開了大冶,俘虜了團長以下的1000多名敵軍。
紅五縱隊退出大冶後,擴編為三個支隊。經過動員、教育,被俘的敵軍人員都自願參加了紅軍,被編為第二支隊(相當於營),程子華任支隊長,杜宗美任大隊(相當於連)指導
員。他積極協助程子華對舊軍隊進行改造工作,受到程子華的好評和器重。1929年12月下旬,紅五縱隊根據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和大冶中心縣委的決定,展開了鞏固和擴大鄂東
南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春節前後,部隊向長江以北和平漢路沿線進行了規模較大的游擊活動,這就是當時在鄂東南有名的「年關鬥爭」和「三一八咸寧和汀泗橋的示威」。
這次行動共殲滅了幾十個反動民團,猛烈地襲擊了夏斗寅部兩個團據守的咸寧城,繳獲了400多支槍和大批給養,並籌得光洋三萬多元。在這場鬥爭中,何長工評價說:宗美
「很聰明,打仗非常勇敢,為人正直」。
1930年6月,杜宗美在紅三軍團第八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謝振亞、政委黃克誠)擔任團政委。同年7月,杜宗美任紅八軍第四師參謀長,1932年夏任紅十團團長。杜宗美還參加了中
央蘇區五次反「圍剿」的鬥爭。在三軍團,他是一員戰將,彭德懷稱他是「張飛」,在《彭德懷自述》中曾兩處提到杜宗美。
紅三軍團渡過贛江後,按照毛澤東「放開兩手、誘敵深入」,把敵人引進根據地加以殲滅的正確方針行動。江西省總行動委員會卻說這是「右傾機會主義」,是「退卻路線」,
並大搞分裂活動,挑撥紅一、三軍團關係,散發反革命傳單,發表什麼「告同志書」,大肆攻擊毛澤東。對這種行為,彭德懷一眼便看出來了底細,隨即召開紅三軍團前委會討
論,以免受騙。會議一開始,杜宗美便憋不住滿腔怒火,一針見血地說:「好大陰謀!」杜宗美這樣一講,彭德懷大加讚許。黃克誠曾說:「杜宗美同志和我相處時間不長,但和
我很熟,他很坦率,很忠誠,有什麼話就說,生活上也很艱苦樸素。」
1933年,杜宗美調任師參謀長。1934年10月長征開始後,杜宗美擔任紅三軍團四師參謀長兼任紅四團團長。紅軍渡湘江時,蔣介石調集40萬人馬,占據有利地形,在湘江設置
了第四道封鎖線,張開一張大網,等待紅軍束手就擒。杜宗美和師長張宗遜、政委黃克誠率紅四師擔任紅三軍團前衛,直插湘江邊。11月28日和紅一軍團二師先敵渡過湘江,控
制了界首、腳山鋪地段,29日轉移到界首南光華鋪、楓山鋪地區掩護大軍過江。紅四師接受任務後,首先由師前衛團紅十團團長沈述清率先頭第三營勘察地形,當時未發現敵
人。半夜時分,敵人迂迴到紅十團身後,直插渡口,與紅十團遭遇,發生混戰,紅十團傷亡很大。天亮後,沈述清組織部隊反覆衝殺,奪回渡口,不幸犧牲,後由團政委楊勇
指揮。30日,紅四師參謀長杜宗美代理團長。杜宗美向三營營長張震剛一交代完任務,敵人又一次發起衝擊,企圖奪回渡口。杜宗美重新帶部隊頑強抵抗,也不幸於當日中彈
犧牲。這位關中的漢子,血灑南疆湘江岸邊,遺骸現今安放在廣西興安縣界首鎮湘江戰役光華鋪烈士陵園。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杜宗美.中國軍網 [引用日期2023-12-11] 2杜宗美.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引用日期2023-12-11]
參考來源
- 移至 ↑ 杜宗美陝西籍革命烈士,搜狐, 2014-06-27
- 移至 ↑ 杜宗美(1899—1934),陝西省興平縣桑鎮雙山村人,搜狐, 2014-06-27
- 移至 ↑ 幼年喪母,家境貧寒,18歲時始至縣立高等小學讀書,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