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恆

杜恆常用人物姓名,以杜恆P.M.M.PierreMauriceMarieDuhem法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為主,另外還有中國IT界人士和職業教育老師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杜恆

外文名:Pierre Duhem

國籍:法國

性別:男

代表作品:《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

出生日期:1861

逝世日期:1916

職業:法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

畢業院校: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其他譯名:皮埃爾·迪昂

內容介紹

1.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

Duheng 杜恆,P.M.M.Pierre Maurice Marie Duhem(又譯為皮埃爾·迪昂) 法國科學史家、科學哲學家。1882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885年取得擔任教師的資格,1887年任里爾大學講師,1893年在雷恩大學任教,1895年任波爾多大學教授,直至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靜力學的起源》(1905~1906)、《物理學理論的目的和結構》(1906)[1]、《達·芬奇研究》(1906~1913)、《世界的體系:從柏拉圖到哥白尼的天文學說史》(8卷,1913~1958)。

2.研究方向

杜恆認為科學依賴於觀察,而觀察只涉及現象,所以物理理論是對現象之間關係的抽象描述,唯有形而上學能夠深入現象背後的實在,說明現象。在他看來,科學理論的作用是用幾個假說或原理將大量實驗定律演繹地聯繫起來,並把這些定律加以系統地分類,其目的在於方便地按我們的需要選擇定律,並使我們能夠預測實驗的結果。他認為,理論是按方便、邏輯一貫性和數學規則而約定的數學系統,它只是一種計算的設計,只是為了使計算結果與觀察相符。他強調任何科學定律都不能說是真的或假的,因為它只是近似的和理想化的,總有許多其他可供選擇的定律替換它,並且難以判別它們之間的優劣。由此他指出,定律和理論並不是由歸納得來的,我們永遠無法確立「所有的A都是B」這樣的概括,因為我們永遠不能檢驗所有的 A。如果發現有一個不是B的A,就可將其證偽。但並非所有的假說都是概括,所以科學假說的檢驗一般也不那麼簡單。

他認為,一個假說永遠不能獨立於其他的假說而受檢驗,若要由一個假說作出預測,就必須同其他假說或理論組合起來。而且如果預測失敗了,[1]它只表明在這個組合中出了問題,卻不指出問題何在,也不能告訴人們必須放棄或修改什麼。因此,他否定在物理學中做判決性實驗,並認為即使能夠設計出判決性實驗,也可以通過調整使被反駁的理論與實驗一致,從而使之同樣可以接受。這就是杜恆的整體論原則,或者稱為杜恆-紐拉特-奎因原則,它已成為科學哲學爭論的一個主題。

參考文獻

  1. 迪昂的科學成就與哲學思想,哲學動態,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