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 (東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杜林 | |
---|---|
出生 |
不詳 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 |
逝世 | 47年 |
杜林,(?―47)字伯山,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鄴子。少好學,時稱通儒。建武六年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嘗寶愛不離身。尤工古文,過於鄴。倉頡篇多古字,俗師失其讀,杜林為作訓。杜林在漢光武帝時曾官至大司空。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學術方面。他博學多聞,被譽為通儒,後世推崇他為"小學之宗"。[1]
人物生平
杜林(?~47年),字伯山,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初期著名的古文經學家。杜林自幼喜歡讀書,家藏頗富,又就學於當時著名學者張竦,故以博學多聞被世人稱之為"通儒"。杜林尤其精通《尚書》,他曾在西州得到一卷漆書《古文尚書》,視若珍寶,悉心研習,雖經戰亂,從不離身。當時的學者衛宏見到杜林後,為他的才學所折服,因而衛宏與其門生徐巡一同投到他的門下,學習《古文尚書》。衛宏還做了《訓旨》,使《古文尚書》之學大興,以後更有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註解。杜林實為東漢時期《古文尚書》最早的倡導者。
杜林最初在王莽新朝做過郡吏。新朝滅亡後,與弟杜成及同郡人范逡、孟冀等攜妻子避亂,客居河西。建武元年,隗囂重新占據河西地區,廣集人才,素聞杜林的才學品德,非常敬重,任用為治書侍御史。杜林因病辭官,打算返回故里。隗囂雖然對杜林不滿,然而礙於他的名望,只好將其軟禁起來。建武六年,弟弟杜成病故,杜林方獲准持喪東歸。即而隗囂又後悔,急派刺客楊賢追殺。楊賢見杜林自己推着鹿車為弟弟致喪,為其義行所感,不忍下手而去。
光武帝劉秀得知杜林回到關中的消息,立即委任為侍御史,並召見了他。詢問有關經學問題和河西情況,京師百官也非常敬仰他的才學和品德。
杜林很善於舉賢薦能,在任大司徒司直時先後向光武帝推薦了范逡、趙秉、申屠剛、牛邯等人,都受到任用。著名學者鄭興曾與他同住隴右,他知道鄭興很有才學,便與其交結。當他得知鄭興也從隗囂那裡東歸後,便馬上向光武帝舉薦,盛讚其學識淵博,堪為大任。建武十一年(35)杜林代郭憲為光祿勛。但凡屬下有好學的,他便加以引導、任用,故京師士子多投到他的門下。
建武十四年(38),群臣上書,建議增加重刑以遏制犯罪。杜林則認為東漢政權初創,應總結前朝的得失,去除苛政,建立寬鬆的政治制度,使天下歡欣,百姓感恩戴德。如果因小事而施重罰,則"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下上相遁,為敝彌深"注:見《後漢書·杜林傳》,其建議得到採納。
杜林在朝中與郭丹、侯灞、張湛、郭等人齊名。以後他又擔任過東海王傅、少府等職,建武二十二年接替朱浮任大司空。次年八月去世,光武帝親自為他送葬 。
治吏之道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重,則人畏法令;今憲律輕薄,故奸軌不勝。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詔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則義節之風損,法防繁多,則敬免之行興。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多辟,周之五刑,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鑒失得,故破矩為圓,斫雕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海內歡欣,人懷寬德。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臧,小事無妨於義,以為大戮,故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帝從之。杜林(?~47年),字伯山,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初期著名的古文經學家。杜林自幼喜歡讀書,家藏頗富,又就學於當時著名學者張竦,故以博學多聞被世人稱之為"通儒"。杜林尤其精通《尚書》,他曾在西州得到一卷漆書《古文尚書》,視若珍寶,悉心研習,雖經戰亂,從不離身。當時的學者衛宏見到杜林後,為他的才學所折服,因而衛宏與其門生徐巡一同投到他的門下,學習《古文尚書》。衛宏還做了《訓旨》,使《古文尚書》之學大興,以後更有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註解。杜林實為東漢時期《古文尚書》最早的倡導者。
杜林最初在王莽新朝做過郡吏。新朝滅亡後,與弟杜成及同郡人范逡、孟冀等攜妻子避亂,客居河西。建武元年,隗囂重新占據河西地區,廣集人才,素聞杜林的才學品德,非常敬重,任用為治書侍御史。杜林因病辭官,打算返回故里。隗囂雖然對杜林不滿,然而礙於他的名望,只好將其軟禁起來。建武六年(30),弟弟杜成病故,杜林方獲准持喪東歸。即而隗囂又後悔,急派刺客楊賢追殺。楊賢見杜林自己推着鹿車為弟弟致喪,為其義行所感,不忍下手而去。
光武帝劉秀得知杜林回到關中的消息,立即委任為侍御史,並召見了他。詢問有關經學問題和河西情況,京師百官也非常敬仰他的才學和品德。
杜林很善於舉賢薦能,在任大司徒司直時先後向光武帝推薦了范逡、趙秉、申屠剛、牛邯等人,都受到任用。著名學者鄭興曾與他同住隴右,他知道鄭興很有才學,便與其交結。當他得知鄭興也從隗囂那裡東歸後,便馬上向光武帝舉薦,盛讚其學識淵博,堪為大任。建武十一年杜林代郭憲為光祿勛。但凡屬下有好學的,他便加以引導、任用,故京師士子多投到他的門下。
建武十四年(38),群臣上書,建議增加重刑以遏制犯罪。杜林則認為東漢政權初創,應總結前朝的得失,去除苛政,建立寬鬆的政治制度,使天下歡欣,百姓感恩戴德。如果因小事而施重罰,則"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下上相遁,為敝彌深"注:見《後漢書·杜林傳》,其建議得到採納。
杜林在朝中與郭丹、侯灞、張湛、郭等人齊名。以後他又擔任過東海王傅、少府等職,建武二十二年接替朱浮任大司空。次年八月去世,光武帝親自為他送葬 。
治吏之道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重,則人畏法令;今憲律輕薄,故奸軌不勝。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詔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則義節之風損,法防繁多,則敬免之行興。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多辟,周之五刑,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鑒失得,故破矩為圓,斫雕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海內歡欣,人懷寬德。及至其後,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臧,小事無妨於義,以為大戮,故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於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帝從之 。
視頻
參考來源
- ↑ http://www.clfdm.cn/index.php?a=show&c=index&catid=182&id=2686&m=content 東漢初期著名的古文經學家來自中華姓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