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詩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詩綿照片來自google搜尋

杜詩綿(1920年-1989年7月5日),生於台灣大稻埕,1942年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台灣耳鼻喉科醫師,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台灣鼻咽癌研究權威。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

源起

那時台灣還是日本時代。杜詩綿從小就很會念書,台灣子弟考上高等學校尋常科在那時已是很了不起的事,而後他更考上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也就是今日的台大醫學院。

醫學院畢業前,就要決定選科,杜詩綿本來決定投入內科的行列,但是卻受到耳鼻喉科上村親一郎教授青睞。上村教授跟杜詩綿說:「像你這麼優秀,應該做開創性的工作。內科雖然很熱門,但是我認為,耳鼻喉科才是未來的主流。」

求才若渴的上村教授不只找杜詩綿會談,他還親自到杜詩綿家中拜訪,向家中的長輩表達希望能夠讓杜詩綿來耳鼻喉科。上村教授是台大耳鼻喉科的創科主任,他的熱情讓杜詩綿決定選擇耳鼻喉科作為一生執業的科別。

成長

進入台大耳鼻喉科後,上村教授特別舉辦了迎新會,同時交給杜詩綿兩項功課。第一是要開始「練習用左手做事情」,舉凡寫字或是吃飯等、第二是「養猴子」,觀察猴子的行為。教授交辦的功課,讓杜詩綿充滿疑惑,不知道這到底跟耳鼻喉科有什麼關係。後來杜詩綿才知道教授希望他練習用左手拿筷子,是為了日後的開刀做準備,養猴子則是因為上村教授認為「研究至上」,須把研究排在第一,養猴子是研究鼻咽癌的動物實驗之一。在耳鼻喉科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無情的烽火,造就了許多傷憾。杜詩綿仍是持續跟著上村教授學習開刀技法以及投入鼻咽癌的研究。然而隨著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上村教授就要離開台灣。教授真的一心對學生好,他對學生的關心不只在醫學,還包括他的人生,要離開台灣前,掛念的竟是杜詩綿的終身大事還沒有著落。他甚至請託另一位台灣籍教授,拜託他幫杜詩綿找一個好老婆。

杜詩綿即將完成耳鼻喉科的訓練,父親急著幫他安排相親和找尋適合開診所的地點。然而,他卻沒開業打算,一心一意想要投入研究的領域。關於相親,上村教授回到日本之後還是持續關心,要台灣教授趕快幫忙找好的對象,後來找到一位留日醫師張溫流的女兒張瑤珍,上村教授還從日本寄信給杜詩綿,提到他和張瑤珍的婚事。杜詩綿和家中長輩討論之後,便與終身伴侶張瑤珍成婚。

東行-義不容辭的事

在醫學的道路上前進,常常三餐都不定時,1972年至1983年升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妻子不只沒有任何喜悅反而很反對他接下職務,原來她擔心杜詩綿的身體無法負荷。1983年至1985年擔任臨床醫學研究所主任。在此期間,妻子的擔心果然成真,杜詩綿的肚子愈來愈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已是滿肚腹水,杜詩綿的主治醫師是肝膽胃腸科宋瑞樓教授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告知杜詩綿此事,而是私下到家中告訴妻子張瑤珍,先生已罹患「肝癌末期」,也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藥物和手術可以根治,但杜詩綿自己根據病情認為有可能跟父親一樣得到肝癌,因此不斷追問宋瑞樓,才確知自己罹患肝癌,且生命可能僅剩三個月。「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會做些什麼?」父親因肝癌去世,他也得到肝癌......被宣判癌末,生命只剩下最後的三個月,杜詩綿醫師仍然堅強勇敢地面對未來,「到東部去,對我而言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他離開待了大半輩子的台北,來到陌生的花蓮。竟奇蹟似地將原本醫生宣告的三個月生命延展為五年......

1980年代,成立慈濟基金會的證嚴法師希望能在醫療資源匱乏的花蓮建立醫院,杜氏早在建院初期即一直參與慈濟醫院籌建工作。在得知罹患肝癌後,證嚴仍邀情杜詩綿擔任第一任院長。杜詩綿向證嚴告知自己病情,但證嚴仍認為杜氏為不二人選,後來杜氏同意接下此一職務,對證嚴法師說:「我要薪水一塊錢,到東部去,對我而言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於是他一邊接受宋瑞樓醫師的治療,一邊籌備花蓮慈濟醫院的建立。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落成,杜氏從台大醫院榮退,擔任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1987年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1989年因肝癌逝世,由前台大醫院副院長曾文賓接任慈濟醫院院長一職。

鼻咽癌研究

杜詩綿自1941年師從上村親一郎擔任助手開始,便對鼻咽癌產生高度興趣,並着手搜集資料。杜詩綿長期主持台大醫院的鼻咽癌研究計劃。在其主持期間,台大完成了鼻咽癌的病理分類,並對鼻咽癌的流行病學及風險因子做出相當詳細的研究。 1949年,杜詩綿與台大醫院病理科葉曙醫師合作,在台灣醫學會雜誌發表〈台灣鼻咽癌之組織病理學研究〉一文,詳細描述鼻咽癌的臨床表現及解剖病理,具有高度學術價值。 1956年林天賜醫師死於心肌梗塞,杜詩綿接任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1958年升任教授。1965年11月 中華民國耳鼻喉科醫學會成立,杜詩綿當選第一屆理事長。 1972年杜詩綿以〈鼻咽癌之研究〉獲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醫學博士。

軼事錄

就讀台灣大學醫學系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蘇友鵬回憶,杜詩綿在學期間常向他借閱當時的禁書。

公私分明的杜詩綿在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期間,兒子曾自行報考台大醫院電腦工程師。杜詩綿發現後,本著原則,要求主管取消兒子的面試機會,始終堅持他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期間,兒子都不能在台大任職。


視頻

再回眸 - 痛失英才 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杜詩綿博士病逝


參考文獻

【仁醫心路】生命只剩三個月 杜詩綿:到東部去,對我是一件義不容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