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梁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杞梁城讀音是qǐ liáng chéng。意思是指 春秋 時 莒 城。 杞梁 妻哭而城崩之地。[1]
![]() |
出處
北周 庾信 《詠懷》之十一:「啼枯 湘水 竹,哭壞 杞梁 城。」
解釋
指 春秋 時 莒 城。 杞梁 妻哭而城崩之地。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文學家。他的家庭「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也以文才聞名。
庾信幼時俊邁聰敏,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任蕭綱的東宮學士。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但庾信沒有回南方。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