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我們處於當今的中國,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一代人。有了宇宙和星空,才有了天地、國家、人民和家庭。「心」字難寫,在於把天地、國家、人民和家庭裝在心中。三十多歲的年紀,應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作為。

  屈原的《離騷》中嘆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屈原的偉大,在於愛國,在於為民。只有心中裝着人民,為民辦事、為民請命,才是一名好黨員、一名好幹部。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湧現了一大批這樣的人,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等。習總書記在回憶梁家河插隊時說道:「在陝北插隊的七年,給我留下的東西幾乎帶有一種很神秘也很神聖的感覺,我們在後來每有一種挑戰,一種考驗,或者要去做一個新的工作的時候,我們腦海里翻騰的都是陝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人民群眾教會了我們堅強、勇敢,我們要為人民擔當,為人民作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是由人民創造的,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建設成就是由人民創造的。作為共產黨員,面對經濟新常態,面對「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首先擔當的就是繼往開來,扛起共產主義理想的大旗,衝鋒在前,堅決地貫徹落實「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堅決地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國家的富強。

  作為的第一要務,是堅定理想信念。近代以來,晚清政府固步自封、喪權辱國,康梁改良未改已涼,中山先生虜力「三民」卻未能成功,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經過了兩萬五千里長征、抗擊了日本侵者,建立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群眾日益幸福。我們黨常懷進取之心,常思為民之德,縱觀全球,有哪個政黨有如此?馬克思主義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積澱、沐浴了多個國家的革命風雨,在中國吐故納新、自我完善,已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為黨和人民所信仰,是我黨治國理政的有力「法寶」。歷史有力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才能實現共產主義理想。

  歌德說:「我們全都要從前輩和同輩學習到一些東西。就連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單憑他所特有的內在自我去對付一切,他也決不會有多大成就。」學習首先是內心的自省,「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個人的修養,有文化方面的、技術方面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但最重要的是道德方面的,「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有了高尚的道德修養,才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在單位,學的是業務、政策;在黨校,學的是理論、信仰;在基層,更要向人民群眾學,學春種秋收、夏長冬藏,學人民群眾樸實的作風,勤勞的品格。最近一個月在中南民大的學習,更是對知識理論的更新,對認識境界的提升。學習之後再回到基層,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作為是潤物細無聲的,於無聲處聽驚雷。有所作為,必先隱忍於世。我們的上一代人做了許多的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了青春。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富有建設的激情,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富有創造的活力。終日長吁短嘆、碌碌無為必定是一事無成。不切實際和好大喜功亦會一敗塗地。斯賓諾莎磨了大半輩子的鏡子,康德一生都住在一個寧靜的小鎮。八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繼承了上一代的財富,最需要戒除的是浮躁的情緒,俯下身子,去做一些實際的小事。不要羨慕年紀輕輕就作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在在背後肯定比你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不要在意國家給了你什麼,而是要在意你為國家做了什麼。

  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崗位,我們這30名同學又多了一個第一書記(主任助理)的崗位,主要工作就是精準扶貧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精準扶貧是「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事關我國能不能實現全面小康。農村是最基層的單位,要管理好一個國家,先去管理好一個村,習總書記就是從梁家河村的支部書記做起,一步一步成為黨的核心。把精準脫貧的任務扛在肩上,是對歷史使命和人民期盼的擔當。理清一個村的脫貧發展思路,尋找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發展一個可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保持一方水土的美好生態,穩定當地的社會事業,必須帶着發展去作為;與人們群眾風雨同舟,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必須帶着感情去作為;鞏固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加強黨員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必須帶着信仰去作為。

  歷史是各代人創造的。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繼承和弘揚我們先進的文化,繼承和發揚我黨的優良作風。我們應該有一種時代的緊迫感,有一種歷史的責任感。春秋筆法、微言大義;蘇武鞭、董狐筆;杜甫憂國憂民、文天祥崖山精神。我黨先烈英勇就義,為理想奮鬥不息,我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路線。以上這些,都需要一代一代地傳承,一代一代地更新。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在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眼界從歷史看到現實,看到未來,工業化面臨困境,「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原來所創建的知識體系需要再次構建,原來的發展理念需要更新,掌握下一個時代的發展機遇,把我們建立體系讓下一代去創新,歷史賦予的使命。

  如果愛惜自己的羽毛,就不能飛得太高。在作為中瞻前顧後、畏葸不前,是我們最怕犯的毛病。只有在內心中有一種對責任的擔當,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做群眾工作時怕表態,其實是不願為群眾的利益着想;做一項工作時怕把最難的任務推給別人,其實是內心對工作的恐懼,是能力的不足。做工作時首先想到的是領導的肯定和提拔,功利性太強,會變得自私和冷漠,最終也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在真理面前不敢據理力爭,屈服於權威和現實,也是愛惜羽毛的懦弱。有了強大的知識儲備,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和人民群眾打交道,就有了自信,就學會了飛翔。一代人的成長是組織培養與自我完善相結合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想法,都會在實踐中得到印證,都會在具體的作為中升華自己的認識。

  擔當作為,最難的是無私,既要面對「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宏大的歷史命題,又要面對世俗生活的五味雜陳,紀律是無私的保證。「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得不到解決,遲早會失去執政地位。」我們的作為是在黨領導下的作為,如果失去了執政地位,作為就沒有了意義。要做先進的一代人,堅守黨章,遵守《準則》和《條例》,是我們作為的底線和紅線。在紀律的保證之下,充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作為中不傷害人民的利益,不損害黨的形象。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還在延續,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還在進行,前輩先代的骨灰灑在了壯麗的山川。一代人的擔當作為,為了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為了人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如果我們能為萬世的太平貢獻一點力量,哪怕荊棘密布、哪怕粉身碎骨。